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明洪武4年安徽祁门人汪寄佛的"户帖",被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户口本",距今已有600多年。"户帖制"是明初户籍管理制度。洪武3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对全国人口的"点闸对比",给每户编制户帖,帖上首印着"钦奉圣旨",

  • 标签: 人口普查 中国 户籍管理制度 户口本 明太祖 洪武
  • 简介:《番禺县杨村士民颂德碑》在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高氏大宗祠内。立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碑质花岗石,高1.75米.宽0.87米,碑首呈弧形,篆书题颧.镌刻工良。文中记载:明崇桢初年,钟国让、钟国相、钟国宰三兄弟纠合李三觉等扰掠番禺县杨村(今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等乡。乡绅高林盛、高广率村民配合官军护卫乡里,击溃匪盗。崇桢四年畅村士民倡立此碑以纪其事。碑中特别颂扬了当政者关心民瘼,能急民之所急。

  • 标签: 广州市 发现 查新 文物 花都区 番禺县
  • 简介:花都区发现数座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在花都区发现的新文物线索中,有数座古村落,如黄沙塘村、港头村、马溪村、三吉塘村、西社村、中心村、白石村等。这些古村落规划统一,布局有序.规模宏大,且保存较完整,大多建于清代.少数可上溯到明代或更早。祠堂、更楼、门楼、书塾或书舍、

  • 标签: 发现 文物 广州市 查新 村落规划 花都区
  • 简介:中国有10个民族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统称为穆斯林。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民族人口构成相差悬殊;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穆斯林主体居住在农村,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穆斯林人口教育水平进展较快,高学历人才增加迅速;从事的职业以务农和经商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穆斯林部分民族人口呈负增长、女性人口教育不重视、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应该引起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重视。

  • 标签: 穆斯林人口 人口特征 人口普查
  • 简介:<正>法兰西共和国以中立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它任何时候都接纳愿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也可以成为那些政治斗争的受害者们的避难之地。因此,法国人口的总数总要包括一部分外国人。目前法国有近四百二十万外国人,其中穆斯林几乎占了一半。就象在整个欧洲一样,法国的穆斯林人数正在不可抗拒地增长,形成了一种新的、重要的社会现象。当今法国有二百多万穆斯林,按不同的国籍来区分,大致情况如下:

  • 标签: 穆斯林 法兰西 法国人 外国人 政治斗争 阿尔及利亚
  • 简介:  杂志是我最喜爱的杂志之一,从她创刊的那一期开始,我就千方百计要回来反复捧读,爱不释手,并且每期保存,随时翻阅.前几天,县委统战部的老领导王善林先生告知我:杂志从2001年起,已经公开出版,向国内外发行.王老还为我代订了一份,亲自将2001年春季号送至我工作的医院.……

  • 标签: 中国土族 喜读 土族杂志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的海洋国土意识一直比较淡薄,往往只是自豪于“黄色国土”的地大物博,而殊不知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还有一个近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黄色国土”加“蓝色国土”才是我国完全的疆域。我国海洋国土涉及南海,外部势力对南海的染指使得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并且呈现出国际化的危险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 标签: 联合国海洋公约 海洋国土 中国 根据 外部 忧患意识
  • 简介:四川是一个回民人口相对较少的的省份.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元大德八年(1304年)赡思丁第三子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实行军民屯田制,他们的部属、家眷、工匠、阿洪、随行商人也来到四川,形成较具规模的回民定居人口.明末张献忠转战四川,烽火连绵,四川人口大减.清初实行"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政策,从湖南邵阳等地迁移来大批回民.据卷八记载:当地马姓苏姓回民后裔,除一部分留居宝庆(邵阳)外,有的迁四川成都、泸州、隆昌、富顺、内江、绵竹、罗江、孝泉、新都、土桥、罗江等县镇.又据该地记载,康熙至乾隆年间,有较多的人迁往四川成都府、嘉定府(今乐山)、叙州府(今宜宾)、犍为、隆昌、郫县等地.载,苏氏先后迁徙四川的,有成都市以及隆昌、仁寿、松潘、犍为、武胜、郫县、达县、绵竹、荣县、宜宾、江油、懋功(今小金)、广元、乐山、南溪、庆符、内江等18个市、县,可见当时迁徙规模之大.乾隆和同治年间,清王朝对西北回民血腥镇压中,一部分幸存者逃到四川仁寿青杠桠、成都土桥乡等地定居,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廷将被俘的1000多户回民编成7个营,押至新都唐家寺、郫县安德堡等地管制屯田.现在四川的马姓回民中,尚有"湖广马"、"陕西马"的称谓,反映的就是上述不同的历史事件.

  • 标签: 四川 实行 行商 人口 商人 民屯
  • 简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土调查,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开展的。北伐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及各省联系会议(1926年10月25日)曾决定实行“二五减租”,但因国共合作破裂而中断。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虽然于1930年通过了《土地法》,但缺乏实行的决心和能力,以至公布多时而没有实施。在强大的舆论和形势压力下,1934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四届四中全会,会上有三个关于土地问题的提案:第一个是由陈果夫。张继、陈立夫、张道藩、覃振等人提出的《推行本党土地政策纲领案》;第二个是刘峙、朱家 张群、李敬齐、焦易堂等人提出的《为实行土地政策以消灭乱源巩固革命政权案》;第三个是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提出的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全国经济委员会 土地问题 土调查 土地调查 土地政策
  • 简介:《中国土族》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深受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广大土族同胞的一致好评和赞扬,成为本地区各机关单位、学校师生、农民群众、离退休干部和图书室、阅览室竞相订阅和收藏的少数民族优秀刊物之

  • 标签: 三川土 中国土族 土乡
  • 简介:值此《中国土族》杂志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我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一则表示庆贺,二则寄希望于《中国土族》越办越好。

  • 标签: 杂志创刊 土族 中国
  • 简介:文物摄影是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既要满足普通读者的了解与欣赏,又要符合文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了解文物摄影的特性是拍摄优秀文物摄影作品的前提。因此,文章结合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摄影工作,介绍摄影器材的选择,分析光线在文物摄影中应用,举例介绍在拍摄不同质地文物时的方式方法。

  • 标签: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 文物摄影 摄影器材 应用
  • 简介:<正>2010年8月24日上午,沁县县委、县政府召开革命遗址普查暨第二轮修志动员大会,会议对两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常务副书记,县直各部委局办主要领导,共计100余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裴润山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

  • 标签: 革命遗址 修志工作 史志办 编纂委员会 常务副县长 普保
  • 简介:<正>2010年3月9日,晋中市革命遗址普查电视电话会如期召开。市史志院院长王俊山同志宣读实施方案;市委秘书长李苏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在市委的统一安排布署下,昔阳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于3月31日召开,县史志办主任赵珍珠宣读了《昔阳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县委副书记

  • 标签: 革命遗址 史志 实施方案 普保 工作会议 牛丽
  • 简介:1937年4月,国民政府主计处奉令筹备全国户口普查。该处于次年始派员赴川、滇、黔三省考察,1939年至1944年间先后在四川等省进行试查及选县户口普查,以为全国户口普查之准备。1945年3月,户口普查业务由内政部接管,并规划全国户口普查一切事宜。1947年5月,内政部户政司改组为人口局,继续筹办全国户口普查,并拟订第一次全国户口普查计划。为了解当时筹办全国户口普查情形,特由馆藏内政部全宗档案中,选编有关此次户口普查史料一组,以供参考。

  • 标签: 农业普查 普查法 户口调查 静态统计 专家意见 统计方法
  • 简介:一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爆发了一场瘟疫,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几乎是致命的。

  • 标签: 国土 辛亥革命 爆发
  • 简介:《中国土族》是青海省独具魅力的一份杂志,刊物以反映土族风情为主,兼顾青海旅游、文化及其它民族风貌,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真不愧是青海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一道彩虹,深受各民族读者的喜爱。图为撒拉族艳姑(姑娘)在阅读《中国土族》杂志。

  • 标签: 撒拉族 土族 中国 青海省 各民族 趣味性
  • 简介: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分别于1956年、1986-1989年组织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全省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总体情况,共查明文物点1.3万多处。这两次文物普查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甘肃文物事业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甘肃作为全国文物大省之一的地位。

  • 标签: 文物普查 甘肃 新中国成立以来 纪实 文化遗产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
  • 简介:我是一个老西宁人,对土族这个民族自小并不陌生,知道那么一鳞半爪。然而真正了解土族这个民族,还是在《中国土族》出版问世后。

  • 标签: 土族 民族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