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壮语是分类词强势型语言的代表,壮语分类词也因而备受关注,几十年来在汉语量词理论的观照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多年来的研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研究成果也很难被语言类型学家所引用,这和壮语作为分类词强势型语言代表的身份极不相称。有鉴于此,壮语分类词研究亟需吸收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壮语分类词放在整个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参照类型学的描写框架,借助分类词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相关参项的表现形式与其它分类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壮语分类词的共性与殊相。

  • 标签: 壮语 量词研究 分类词 类型学
  • 简介:本文集中介绍了2005年新加坡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典的情况,探讨了庆典临前新加坡人对郑和的兴趣,分析了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所引发有关郑和抵达全球各地的争论、当地如何利用世界媒体对此的注意以便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杰夫·韦德(GeoffWade)怎样反对商业化的运作与误导、以及南洋学术界被卷入这场争议等课题。也反省了全球化与本土性的问题,并点出出文化遗产与历史的关系。

  • 标签: 郑和 新加坡 600周年纪念 加文·孟席斯 杰夫·韦德 陈达生
  • 简介:序言经过清朝近300年的分割统治,蒙古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曾因频繁的移动而有着与蒙古社会的各部族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交流、接触可能的开放式的蒙古社会,却被封闭在以旗为单位的有限的空间内,以至于变成了一个内向而封闭的社会。加之,以内蒙古地区为中心,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内地贫穷汉人农民的大量流入。

  • 标签: 社会史研究 蒙古社会 可能性 结构变动 近现代 19世纪中叶
  • 简介:中国历史地理通论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近30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著作在内容结构上日趋全面,呈现出从“自然”到“人文”的重心过渡;在著作性质上多种并存,大致可分为总结、研究与总结研究三类;在编写体例上各有短长,可分为专题、断代、区域与专题区域四类;在表现形式上渐趋多样,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在教学功能上日渐完备。同时,通论著作的编写实践亦触及到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取向、治学理念、研究路径与呈现方式等诸多方面。未来通论著作须进一步完善文本、优化结构。重视著作内容的全面和学术、编写体例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多样、教材功能的完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需。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学 通论性著作 属性分析 发展趋势 良性互动
  • 简介: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空间维度的重要。但在空间维度之外,时间维度作为不证自明的存在被忽视了。柯必德在其最新力作《天堂与现代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一书中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关注苏州城市史研究中的时空维度。他的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重视城市空间与地方理论;二是以内发型视角观察苏州的现代转型;三是强调时间的不可或缺,时间观念与现代紧密相关。时空维度构成了探究不同城市历史进程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时空维度 城市史 现代性 苏州
  • 简介:凯特王妃怀孕以来风波不断,2月4日,英国畅销书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发表题为《解读安·波林》的演讲,安·波林是16世纪上半叶的英格兰王后,也是曼特尔小说中的一位人物,但凯特王妃却在这场演讲中受到多次指责。曼特尔将凯特王妃比喻成"塑料公主"、"皇室的生育机器"。"从凯特的一些行为来看,她就像是设计出来的生育工具。"尽管凯特王妃多次被《名利场》等著名时尚

  • 标签: 特尔 大英博物馆 畅销书作家 波林 时尚杂志 《名利场》
  • 简介:我代表编辑部谈四点想法。第一,讨论会的初衷。今年我们杂志的新年献词是《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我们判断,无论是左、中、右,在落实八二宪法问题上争论不大,因此,落实八二宪法可以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

  • 标签: 宪法 政治体制改革 实有 编辑部 讨论会
  • 简介: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当前,面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党执政的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入的新形势下,充分认清党的纯洁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党的纯洁作为党的生命线,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纯洁性 党的建设与发展
  • 简介:赫梯国与其附属国的关系是研究赫梯历史以及古代近东地区关系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目前多是关注这些附属国对赫梯国王的义务以及赫梯国王对其附庸的控制,但是,通过对赫梯附属条约、赫梯国王的年代记和敕令以及近东国家间的书信等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这些附属国的独立研究被忽视了。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 标签: 赫梯国 附属国 独立性
  • 简介:地方志历代倡修,并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其成书占我国传世典籍的十分之一,理应得到学界的重视。诚如是,那么,2006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应当得到学界至少是史志界的关注,那就是国务院出台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方兴未艾的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地方年鉴)纳入了地方志的范畴。

  • 标签: 地方年鉴 《地方志工作条例》 工具性 记忆 维度 历史
  • 简介:最近阅读了几部市、县年鉴,总体感觉文字比较通顺,但与志鉴的质量要求尚有差距。笔者认为,进一步提升地方综合年鉴质量,重点是编辑人员要明确出版宗旨、增强责任意识。

  • 标签: 年鉴质量 编辑人员 出版宗旨 责任意识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关于台湾史研究方面,除了正常的不同见解外,更多了一层"台独"意识的干扰。因此,开展这方面的讨论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一台湾"历史时期"从什么年代开始?任何国家、地区、民族的历史都可以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部分。台湾历史同样如此。日据时期,连横编著《台湾通史》,起自隋代,终于台湾各族人民反"割台"斗争。20世纪70年代,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撰的《台湾史》,起自史前,终于台湾光复后的各项事业。

  • 标签: 台湾史 20世纪70年代 台湾历史 《台湾通史》 史前时期 日据时期
  • 简介:李塨不但是颜元的传人,更是颜元、河北夏峰北学及江南诸友集体培养的一个学者。正是李塨学术来源的这种多重,使得他对颜元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改造的一面。之所以如此,最重要在于颜元学术本身的缺陷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考据潮流的挑战,使得李塨不得不到处结盟各派为颜元弥缝。但在兼容并包中,由于内圣方面所兼容的各种知识资源路径无法调和,外王方面康雍之际波谲云诡的政局使其无处下手,李塨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即便这样,北学也没有随着颜李学的衰落而亡,只是重新又落实到以夏峰北学为主体的北方儒生的日常伦理道德实践中。同时,也正是在李塨的这种失败中,在帝制中国时代,作为取悦皇权以培养忠臣孝子的实学的实质得以彻底暴露。

  • 标签: 李塨 颜元 江南 夏峰北学 实学
  • 简介:宋代海外贸易以民间海商作为主要力量,这一特征与汉唐时期的朝贡贸易、元代的官本商船以及明初郑和下西洋等在性质上截然不同。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之立国态势从“头枕三河,面向草原”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亦即从中世迈向近世的重要表征。南宋东南沿海常年有近十万人涉足外贸,其内部阶层结构犹如金字塔,处於顶端的是宗室、官员和军将等权贵海商;第二层是职业海商与来华外商;第三层是时断时续参与外贸的中小海商;底层是数量最多的海舶水手和“带泄户”。这是一支强力无法压制的谋生力量,亦是南宋海外贸易之民营性质的确凿证明。

  • 标签: 南宋 海外贸易 海商羣体 民营性质
  • 简介:砖雕,俗称“硬花活”,就是以砖为原料雕琢的建筑艺术品,是中国古老且延续至今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伴随着建筑的发展、砖制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在满足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等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有关于在建筑中使用刻镂艺术记载。所谓画像砖,是指在墓室中用于贴墙或用于墙壁加固的面砖,因其往往模印或刻有画像和花纹,故而被称为画像砖。砖上的印模纹样和模印浮雕画像砖是广义上的砖雕,而现在人们常说的砖雕,是特指建筑装饰用的刻雕样式。

  • 标签: 砖雕 产业发展 汉代画像砖 建筑装饰 临夏 艺术形式
  • 简介:在滇案交涉中,李鸿章始则积极关注,继则奉旨就近在津会商,终以全权身份主持订约。虽然他借助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促成了案件的议结,但进退两难的处境以及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复杂矛盾心态,使其在交涉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妥协大大超过了抗争。另一方面,滇案交涉中李鸿章体现出的外交认识与策略,对其日后的外交活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滇案交涉 李鸿章 总理衙门 威妥玛
  • 简介:闽南与粤东的丘陵山区,习惯上称为“半山”,居住在这一带的客家人习惯上称为“半山客”。广东省的饶平、丰顺、潮安、陆河、揭西、揭阳、普宁、惠来、海丰、陆丰和汕尾等县市便处在这个区域。半山客与纯客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其实,即使纯客,闽粤赣三地同样有差异,故半山客与纯客是相对而言的。因半山客人数众多,分布广阔,直接处在客家与福佬两种文化交融的前沿,故有研究的必要。‘

  • 标签: 文化研究 丘陵山区 文化交融 客家人 广东省
  • 简介:研究获得了6部前人未提及或未见内容的蟋蟀谱,核对了明至民国时期25部蟋蟀谱的版本信息。蟋蟀谱的写作目的在历史上渐趋实用化。环境调节与蓄养、体色体态、争斗行为、求偶配雌四部分是历代蟋蟀谱的核心内容,其中蟋蟀体色体态的论述篇幅最多。清代蟋蟀谱在写作内容和风格上都有较多革新,记述的蟋蟀身体指标增至10个,观察到的蟋蟀斗品截止清光绪年间共计20种。蟋蟀芡草的用字、含义和制作原料在历代蟋蟀文献中发生了变化。

  • 标签: 蟋蟀谱 动物学史 蟋蟀 斗品 芡草
  • 简介:两岸史学界都有一部分学者正在从事台湾史研究,由于两岸社会制度的不同,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的史观,那是必然的,不足为奇。由于史观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各自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而对方的观点则有问题。这样,在两岸交流过程中,只能各说各话,无法产生交集,很难取得共识。因此,要推动台湾史研究和交流,就必须对双方的史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分歧的所在及其原因,找到关键问题,进而展开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分歧、取得共识的途径,推进台湾史研究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台湾史 史观 两岸交流 社会制度 史学界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