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传抄古文是指汉以后历代辗转抄写的古文字(主要指战国文字)。我们认为传抄古文应分为篆体和隶定两部分。关于隶定'古文',可参笔者《隶定'古文'疏证》~①一书。此不赘。本书(按:指《传抄古文编》,下同)所说'传抄古文'主要指前者。但《古文四声韵》中所录的隶定'古文'一并收录,特此说明。关于传抄古文中的'古文',许慎说'孔子壁中书也'。清末吴大澂、陈介祺提出了许慎所谓古文实际是周末文字的看法。~②王国维又断定所谓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裘锡圭先生说'这种古文(引者按:指《说文解字》和三体石经残石上的古文)其实

  • 标签: 传抄古文 古文简述
  • 简介:为了了解我国相关地区盘古文化的内涵、质态及研究与开发情况,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历史面貌,广西壮学学会组织考察组于2004年10、11月先后赴河南、湖南、广东、贵州地等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与比较认为,老一辈学者关于盘古神话源于中国南方的观点是正确的.

  • 标签: 河南 湖南 盘古文化 考察
  • 简介:一家风貌上次谈《比较》,是指同一个题材的不同写法,有繁简的不同,有材料取舍的不同,作些比较。这次指一家风貌,是专就一家的文章说。一家的文章,有作家一家的风格,有一家的不同题材的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再有作家在文辞上的特点,综合成作家的风貌,风貌是兼指风格和文辞上的特点说的。苏洵在《上欧阳内翰书》里谈到韩愈古文的风格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灏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

  • 标签: 上欧阳内翰书 韩子 繁简 渊然 见其 进学解
  • 简介:"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句著名的话出自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韩愈。短短的13个字,涵盖了韩愈一生的贡献,可谓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邓

  • 标签: 韩愈 古文运动 教育家 国子监 唐代 文学家
  • 简介:<正>《说文》自问世以来迄今近两千年,研究《说文》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关于《说文》古文的研究文章和论著亦不在少数,这类研究总体上呈现由模糊到清晰,由零散到系统,由平面到立体的研究特点。本文拟就《说文》"古文"的界定及其数量、性质及其来源、与出土资料的合证等三个方面对《说文》古文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出土资料 壁中书 战国文字 古籀 彝器 六国文字
  • 简介:<正>《新集古文四声韵》为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夏竦所作,是在后周郭忠恕所著《汗简》之后一部集录古文的字书。此书大体以《汗简》为基础,而另外又有所采集,所以比《汗简》字数稍多。《汗简》是按《说文解字》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的部次来排列的,《古文四声韵》则是根据唐本《切韵》分韵来编排的,两者体制不同。《古文四声韵》通常所见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新安汪启淑一隅草堂刻本。他是根据毛氏汲古阁所藏的影宋抄本覆刻的。汲古阁抄本卷首夏竦序中阙一百数十字,汪氏据桂馥友人用《永乐大典》校补增入,始成完壁。现在我们在汪刻本之外,又有了中华书局1983年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配抄本影印的《新集古文四声韵》。这个本子以前没有印过,宋刻部分与抄配部分与汪启淑本完全相同。抄配部分书写之美无与伦比,楷法效欧阳询,古文篆法也极为精致,当出于名手。《古文四声韵》根据的《切韵》比已知的唐本《切韵》分韵都多。卷一平声上有二十九韵,卷二平声下有三十韵,卷三上声有五十六韵,卷四去声有六十韵,卷五入声有三十五韵,四声共有二百一十韵。我们已知陆法言《切韵》是一百九十三韵,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是一百九十五韵。多严韵上去二声韵,蒋斧本《唐韵》平声比王仁昫书多谆桓?

  • 标签: 广韵 反切 集韵 辨异 《古文四声韵》 《切韵》
  • 简介:本文根据北宋夏竦一书辑录的字形,对郭店简的"达"字形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兢"字提出了新的看法.

  • 标签: 《古文四声韵》 释达 省简 饰笔 释兢
  • 简介: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 标签: 《隶定“古文”疏证》 古文字学 汉语 字形 俗体字
  • 简介:地方志与地方史记载地方志与地方史关系紧密,志书应当记载和反映史学成果,地方史研究成果又丰富和完善了地方志关于"历史"的记述。1987年,我们在《渠县志·建置沿革》卷编辑工作中,感到史实不清,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需要明确:首先,宕渠县究竟何时建置?次之,"宕渠"县名涵义为何(其中宕渠建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其三,旧志提到的"巴子国"是怎么回事?渠县地方史缺乏研究,既无现成结论可凭,又不能绕道走。"

  • 标签: 古文明 研究成果 建置沿革 地方史 地方志 编辑工作
  • 简介:卫宏《古文官书》是记录和释读古文的重要著作,已佚.唐人著作中屡见称引,但不仅书名多歧异,而且称引的内容与书名之间也多纷乱,致使后人对该书的名称、内容、体例、作者等问题都产生了疑问.本文对古籍中引用的有关此书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梳理,叙述了前人对此书的考辨,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疑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清代以来论述此书作者应是卫恒而不是卫宏的证据不能成立.

  • 标签: 卫宏 《古文官书》 中国 史料考证
  • 简介:陈楙荣以为文章分记事、议论二体,而又以记事之体为文体之总源。以为“言出于心”和“文与言合”,其文乃臻佳境;言不由衷,文与言离,文章之道则渐趋衰弊。为文者必须“心古人之心,言古人之言,文古人之文”,方能矫正时弊,振荡末流。具体作法就是,通过学习古文,揣摩古文之体例和义法,以作为文之资。以为文章无古文、白话的高下之分,反对以文言、白话分文章之优劣,主张以“精神命脉”定文章之高下。陈氏之观点颇具现实针对性,对今日之写作教学亦不乏参考价值。惜其文集未曾刊刻,其观点未能广为传播,故知之者甚少。

  • 标签: 文体 古文 白话 义法
  • 简介:<正>五年前,笔者曾有《论“九族”今、古文说》一文,对经今文学派与经古文学派的“九族”观,及其谱系学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作了初步的梳理分析。笔者认为,九族古文说对“九族”作出的实证性解释,依据的是自然生成的父权家族,故带有经验的气息;而今文说则将立足点建立在人为组成的扩大了的父权家族集团之上,目的是综合全部血缘关系以利于政治统

  • 标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宗族集团 今文学派 世系群 血缘关系
  • 简介:在青海古代文化中,鹰是一个为引人注目的形象。它是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猛禽,也是青海远古文化中很早就被崇拜的神灵之一。先祖们把搏击千里凶猛神奇的雄鹰奉为神灵崇拜的对象。

  • 标签: 远古文化 青海 雄鹰 神灵崇拜 古代文化 草原地区
  • 简介:《论语·尧曰》中的"历数"实指历法而言,顾颉刚据汉宋学者以"历数"为帝王历运之义的解说以证《尧曰》为邹衍之后的作品是不能成立的;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诗无隐志"的说法与《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相关说法结合起来看,可知春秋时《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说法已然流行,并非出于战国中后期;《尚书·皋陶谟》中的"五辰"应为"三辰"的误写,故不能做为《皋陶谟》有取于阴阳家思想而为伪古书之证。

  • 标签: 《论语》 《尚书》 上博简
  • 简介:《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全书由录文、校注和论述三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核对敦煌原卷(详台湾黄永武博士主编的《敦煌宝藏》,共140册...

  • 标签: 古文尚书 敦煌残卷 《校注》 “也” 古文《尚书》 “之”
  • 简介:<正>蒙文《丹珠尔》的修订工作,奉乾隆皇帝之诏于1741—42年在章嘉呼图克图雷必多吉和洛桑丹贝尼玛的主持下开始进行。著名学者们通力合作,编成一部术语词典。老译本得到搜集、校正,新译本得到准备并与原本得到比较。这项宏伟的文学工程使我们得到了现在这个形式的《丹珠尔》。

  • 标签: 蒙文 德格 目录 印度文化 藏文 乾隆皇帝
  • 简介:<正>对于域外文明的研究者来说,一个基本的素养是通晓研究对象的语言和文字,乃是因为,语言是深刻理解它所传载的特定文明的精神、价值、思想与文化的途径。法国最著名的古典学家让一皮埃尔·韦尔南(Jean-PierreVernant)引证昂利·德拉克瓦(HenriDelacroix)的话说:"语言即思想"("lalangueestpensee"),即是说,语言本身包含着特定的思维方式,特定的难以用其他语言准确翻译和表述的观念,因而仅仅依赖翻译

  • 标签: 古代文明 德拉克 古希腊文 Henri 埃尔 林志纯
  • 简介:<正>近二十年来,有关突厥-蒙古时期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历史的考古调查报道大量增加,但是我们关于这个时期考古学的综合认识对解决某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还是不够的。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上世纪为专家所注目的各类大量中世纪遗存中的一部分做出鉴定和进行初步断代。这些遗址分布在外贝加尔的森林草原地带、伊尔库茨克州的贝加尔湖沿岸

  • 标签: 墓葬文化 贝加尔湖 中世纪 外贝加尔 蒙古语族 随葬品
  • 简介:<正>一、手抄本和图书使用的材料蒙古文手抄本是写在纸上,桦树皮上或木制的书版上或皮革上的。大约在1594年,中国明代一位通晓边境事务,名叫萧大亨的官吏在一份关于北部民族风俗的报告中提到了当时蒙古人使用的木制书版与皮革。保存下来的这类抄本最早的是金账汗国(1223—1503年)时代书写在桦树皮上的情歌。从此以后,桦树皮就一直用作书写材料,用作护身符的《佛说大白

  • 标签: 蒙古文字 雕板印刷 手抄本 桦树皮 书写形式 皇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