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币属于明器的一种,但随着传统礼制的不断完善,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丧葬礼仪和各种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从远古时代开始,国人就有事鬼神的习俗,商周开始确立宗法礼教以来,就有祭地以埋物的传统。这对后世币的产生有直接的启迪。从汉代开始,丧葬活动中就已使用钱币,这是币使用之滥觞。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丛葬之物”里记载了币发展的几则材料,即从汉代的瘗钱开始直至唐代王坞运用纸钱祭祀。从已经发掘的汉代墓葬来看,当时埋钱于死者墓中的甚多,而发掘出土的多是陶钱、五铢钱.由此我们推知.汉代的瘗钱可能就是早期的币。从此以后,币便开始了它自己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冥币 汉代墓葬 祭祀活动 丧葬礼仪 不可或缺 远古时代
  • 简介:安古城遗址属规模较大的汉代古城,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6.12公里处,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夯土版筑,边长560米,城址西北角遗存方形小城一座。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为敦煌郡安县城,是汉代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城址。是瓜州县现存规模较大、时代较早的汉代古城之一,在河西史地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3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古城遗址城墙损毁严重,地表遗迹模糊。

  • 标签: 安古城 瓜州县 西史 敦煌郡 文化中心 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姓曹,名植,生于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燕山君七年),卒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宣祖五年)。他与李退溪生同年而后卒十四个月,同为朝鲜王朝十六世纪的性理学宗师。他的著作,后人编辑为《南集》,其中《学记类编》,是他的性理学代表作。南虽然...

  • 标签: 实学思想 “虚”与“实” 天地万物 经世之学 “理” 下学上达
  • 简介:吴祖光自20岁时写出第一个剧本后,在文化就富有文名。《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慕其盛名,请他来上海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光痛恨国民党的腐败专制祸国殃民,现在有了阵地,自然不会放过揭露国民党的机会。1947年2月上旬,吴祖光收到一封署名“愚者”的讽刺诗。诗是根据国民党党歌(也是中华民国的代国歌)改编的,题为《国国歌》,诗云:战神土地,污党所宗;以建国,以进“大同”。兹尔多事,惟民前锋,昔也非观,主义是出祟(原注:别读为崇,以谐其音)。世人似蛹,毕毕终。异心亿得,动辄死终。(作者注:中华民国国歌亦即国民党党歌,歌词如下: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 标签: 吴祖光 国民党统治 国歌 讽刺诗 夜光杯 中华民
  • 简介:邱石,原名树滋,又名时鸣,别号石山人,寂园,白沙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初一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一九一九年毕业于贵阳省立模范中学,一九二0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从蔡元培、姚茫父、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干等治学。

  • 标签: 著名画家 作品 专科学校 白沙镇 石阡县 贵州省
  • 简介: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安庆帮,源于清代运河运,所以其前身曾被称为漕米帮。青帮原为民间秘密结社,其组织形式以师徒关系辈辈相承,共分为前二十四辈、后二十四辈。辈分之间是封建等级关系。自运河淤塞,漕船受阻,漕粮改道由海上北运之后,青帮中的相当部分转变为沿海的盐枭集团,也有些散布于沿海沿江各地形成匪徒。清末民初,一批青帮“大”字辈人物流入上海,成为上海青帮“种子人物”,他们的徒子、徒孙依靠上海有帝国主义租界的庇护,势力大发展,形成“八股党”、“小八股党”、“三十六股党”等,但仍属于下层社会的流氓团伙。然而到了20年代后期及30年代初,上海青帮依靠租界和国民党当局的庇护和利用,形成了以黄金荣、杜月签、张

  • 标签: 通商银行 杜月笙 北京政府 中国通商银行 上流社会 国民党
  • 简介:1921年,在海军部的推动下,民国北京政府设立海委员会,讨论海划定及海相关事项。海委员会就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海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各种海域的具体勘划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委员会的设立表明,民国北京政府此时已经意识到了海的重要性。此次海讨论虽未直接促成民国北京政府颁布领海界线法令,但还是具有积极意义。当然,海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性会议机构,存在一些局限。

  • 标签: 海界委员会 民国北京政府 领海
  • 简介:民族课题是当前国内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亦是学界积极探讨与研究的一个综合性课题。综合性表现为,跨民族课题既是国内民族学范畴下的一个视阈,又是世界民族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还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史,乃至地缘政治研究,均避不开的一个跨学科性的复杂交叉研究课题。然则,在当前国内的跨民族研究中,对国外跨民族研究现状展开关注的成果却略显薄弱,致使在学术对话上,特别是在使用"跨民族""跨国民族"和"跨境民族"三个主题词时,由于可以比较的国外研究成果较少,以至于歧义较大,在研究中难以统一用法。因之,有必要对国外跨民族研究之现状、主题词使用和研究特征作必要的归纳总结,进而在学术对话上助益于厘清国内跨民族研究之相关主题词争论问题。

  • 标签: 国外学界 跨界民族 跨国民族 研究述论
  • 简介:关于“诗革命”的源起,学术一般都认为“诗革命”是梁启超等人在戊戍变法前一二年提出的。《中国文学史》说:“在戊戍变法前一两年,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而不及黄遵宪。这种观点极有代表性,但值得商榷,原因有二:

  • 标签: 嘉应诗人 诗界革命 黄遵宪 史学思想 丘逢甲 革命理论
  • 简介:文章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探讨了跨民族的社会认同问题:指出跨民族的社会认同的主要情形如和(和谐)而不同、由合(融合)而同、因同而合(融合)与不和(和谐)不同产生的条件与影响,认为跨民族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促使跨民族实现本土化的转型,实现“适应-认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的族群关系。

  • 标签: 跨界民族 社会认同 本土化
  • 简介:我是一个艺术顽童,电影让我年轻。我二十八岁的时候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已经拍了二十多年,我今年五十二岁。我觉得电影带给我很多年轻的东西。虽然我的长相给人感觉有点"温吞",但我内心还是蛮顽皮的一个人。余秋雨老师曾经这样评

  • 标签: 香港电影 跨界 当代艺术 余秋雨 纪录片 电影导演
  • 简介:罗伯昭:慧眼识得女真钱1937年10月底,我举家逃难,离开苏州,途中遭遇日寇进攻南京的先遣部队,亲人惨遭屠杀,殒命六七人之多。次年4月中旬回到苏州,其时苏城空空荡荡。1936年时,我还经常拜访住在大太平巷的大收藏家刘公鲁先生(清代苏淞太兵备道刘瑞芬之孙)并向他买得多件古董。逃难回来,刘公鲁未到不惑之年,因为孩子多且幼小,沒有出逃,竟已不在人世,不觉感叹战乱之中人生无常。

  • 标签: 名人轶事 1937年 收藏家 苏州 女真 日寇
  • 简介:清代潮州知府林杭学(康熙十六-二十七年在任)编纂的《潮州府志》对于康熙元年粤东地区的迁有简要的记载,——《海潮揭饶惠澄六县迁地之事》:“边海多寇患,屡躏内地。康熙元年,钦差少宰科尔坤、少司马介推,仝平南王尚可喜、将军王国光、沈永忠、提督杨遇明等,巡勘六县。

  • 标签: 粤东地区 康熙 《潮州府志》 尚可喜 清代 王国
  • 简介:本文梳理金顺戎马倥偬的一生,简述清朝统治下伊犁的概况;考察清政府及左宗棠在解决伊犁问题上的态度,论述作为伊犁将军的金顺在收复伊犁过程中与俄国就务的交涉谈判以及按约划界时所做的贡献。

  • 标签: 金顺 伊犁 谈判 划界
  • 简介:<正>上海在民国时期集中了大量的中外报刊、广播电台与通讯社,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日军占领上海后,非常注意控制报刊舆论。当时上海的许多新闻机构都设在英、法租界,日军一时不能进入这里,就胁迫英、法租界当局取缔抗日言论与宣传。1937年11月13日,淞沪抗战刚刚结束,租界当局就发表谈话,警告凡在租界的华文报纸立论要更加慎重,不准有“日寇、汉奸”等字样在报上出现,也不准报纸报道抗战与惩处汉奸的消息。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的当天,租界当局便同意日方在南京路的哈同

  • 标签: 《文汇报》 汪精卫 新闻界 法租界 《新闻报》 汉奸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立法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上海租界的立法相比较,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的立法具有一些特性,主要是:从法规体系和单个法规方面来审视,其立法缺乏系统性;从立法内容方面来分析,其立法具有革命性;从民国立法史方面来考察,其立法具有开创性。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立法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包括立法后的实施、立法的意义、与中央立法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上海华界 立法 比较
  • 简介:论晚清思想对风水的批判郭双林一风水又称堪舆学、青乌术、青鸟术,为中国传统术数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如何指导人们去确定阴阳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以祈福免灾。风水观念很早就有。据考古发掘,至迟到新石器时代,风水观念已开始出现。如西安半坡遗址的布局就...

  • 标签: 风水 晚清思想 《万国公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 郑观应 艾约瑟
  • 简介:2016年9月,叶嘉莹先生引领中国学童重返中国文化源头的经典之作《给孩子的古诗词》推出讲诵版。年逾九旬的叶嘉莹先生为其亲选的218首古诗词所作讲解,浅白易懂,亲切自然,又用纯正古音朗读、吟诵,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小体悟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韵律美感,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感情意境。正如吕正惠教授所评介:'以她(叶嘉莹)丰富的学养,愿意为当今的学童编定一部选集,可以说是我们的大幸……因为只有让儿童自小就喜诵读诗词,中国诗词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新。'

  • 标签: 仙音 十方界 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