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行车赛已成为亚洲顶级公路行车赛事。分析、研究环湖赛的市场运作模式,借鉴相关的经验,必将为我国公路行车赛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市场运作模式
  • 简介:地处广州市海珠区新浯镇的黄埔村是堪称人杰地灵的侨乡,它因清代中叶境内的“黄埔古港”而名闻于世。《羊城今古》1993年第三期的《广东历史地理学界考察黄埔村》、第四期的《广州地理学界黄埔村考察记》、1994年第一期的《“黄埔”地名的由来与订正》、第三期的《黄埔洲、黄埔岛与黄埔港》等文章从历史学、地理学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历史学 清代中叶 地名 由来 订正
  • 简介:行车传人中国19世纪末,意大利人爱尔登首先发明自行车,不久传入德国,紧接着又由德国传入我国。首批传入我国的是德国“勾”字牌自行车(因车架上有一V字商标),为数不多,只有十几辆。这种车是木质车轮圈,南方称钢圈,北方称瓦圈,笨轮(即死飞轮,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因此不能用脚蹬板上车,而是在后轴的两端各安装一个约四英寸长的钢棍(北方称拐子,本身有丝扣,拧在后轴上,供左右上车使用。那个时候,都是从车的后部上车,先用脚蹬在后轴的铁棍(拐子)上,边跑边迈腿,然后蹿上车座,不像今天,先将脚踏在脚蹬板上,边滑行边上车,轻松自如地坐在座位上。后来,法国、意大利的自行车先后传入我国。

  • 标签: 自行车 中国 轶事 意大利人 19世纪末 德国
  • 简介:广东省综合年鉴事业的发展与全省改革开放的历程一样,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创立,到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再到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后简称《条例》)、广东省政府《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公布后,综合年鉴工作与全省地方志事业紧密结合,从而步入发展快车道,继而实现全面发展。

  • 标签: 广东省政府 年鉴事业 快车道 三十周年 方志编修 《地方志工作条例》
  • 简介:序言: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跨国界学术批评在本文上篇于2013年正式发表以后,笔者有幸读到了国内学者关于“新清史”评价的一系列最新论著.这些文章虽然切入视角各异,阐释观点也间有异同,但都对读者深入思考“新清史”学术话题起到了开阔眼界与整合思路的启迪作用,充分彰显出目前中国史学界百家争鸣的民主氛围和学人之间质疑辩难的求真精神.尤其像笔者这种非清史一满族史的专业人士,更是从这种针锋相对的坦诚讨论中获益良多,从而意识到自己先前思考的盲点所在.根据上述论著的评价取向,读者大体可以将其归类为对“新清史”成果持基本肯定和批评否定的两派.

  • 标签: 历史 命题 考据 学术批评 评价取向 整合思路
  • 简介:三关口,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隘,是自然天成的屏障。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过弹筝峡》诗,见证了丝绸古道三关口的悠久历史。一定规模的三关口通道的修缮与拓展.应该是元代。蒙元时期开发西北地区交通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建立驿站,元朝官修政书《经世大典》中就专门辟有“站赤”一门,

  • 标签: 清末民国 修筑 文人 古韵 《经世大典》 唐代诗人
  • 简介:墨脱公路修筑纪事朗杰,罗布墨脱,一个神秘的“高原孤岛”,1994年2同,在扎木镇和墨脱县城,同时举行了扎墨公路初通典礼。一条简陋的公路终于修到墨脱县城,祖祖辈辈深居老林的墨脱人,第一次见到了汽车。有人说,墨脱公路的修通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

  • 标签: 墨脱公路 泥石流 墨脱县 公路病害 西藏自治区 地质病害
  • 简介:事情要追溯到70年前。要明白其中的全部意义,有必要把当时的社会背景略作回顾:西(安)汉(中)公路首议于1931年。其时距辛亥革命刚20年,封建帝制被推翻,其延续千年之久,包容邮传、军递、接待、食宿诸多功能的邮驿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

  • 标签: 公路修建 西汉 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 封建帝制 土崩瓦解
  • 简介:1995年永平县政府建住宅小区(原衙门处)时出土一碑,青石、长133厘米、宽80厘米、厚5.5厘米,直书左行,阴刻行书,十三行,共352字。末署“中华民国廿八年春录刻滇缅公路纪念歌,鹤庆王锡光谨识。”此碑采用歌诀的形式述及修筑滇缅公路、云南人民对抗日所做贡献的史实,具有历史价值。录碑文于后:

  • 标签: 碑文 《修筑滇缅公路纪念歌》 云南 现代
  • 简介:高速公路是国家现代化、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物流、客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不仅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的运输条件,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时空距离缩短、服务半径扩大、形成产业相对经济优势,而且具有传播信息、传播文明、物流集散、商业贸易等多种潜在功能,对沿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 标签: 高速公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概略 洛阳 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现代化
  • 简介:70多年前,连天的抗战烽火,诞生一条运输动脉——史迪威公路。从印度经缅甸,通过云南、贵州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这条抗战生命线,把一批批物资通过美军的车队运抵中国,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位于贵州省晴隆县的史迪威公路“24道拐”,因为其险峻.成为这条运输动脉上的重要地理标志。

  • 标签: 史迪威公路 “24道拐” 陆路运输 交通管理
  • 简介:本文就《公路交通志》的社会价值和功用,谈些粗浅认识。一、《公路交通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志》的记述,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部分。因此,《公路交通志》作为经济专业志书,必须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公路交通志》是记一方之志,是一方文明的产物,无疑它属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范畴,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公路交通志》记述的内容,大至一条路、一座桥梁的修建,一项重大运输活动。小至一个班

  • 标签: 交通志 公路交通 两个文明建设 社会价值 修志工作 史志办
  • 简介:农村公路作为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无疑是农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由于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全县大多数乡镇、行政村分布零散,点多面广,落后的交

  • 标签: 农村公路发展 加快民和 发展思考
  • 简介:<正>公路交通,是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现代化交通事业。公路行政管理机关,是为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输,起着规划、管理和协调作用。民国时期主管公路的中央机关,变化颇为复杂,兹分为五个阶段,作一简要叙述。限于篇幅,各机关内部机构的职掌和附属机关从略。一1932年以前这一时期,中央政府主管公路的机关,北洋政府为交通部、内务部,国民党政府为交通部、铁道部。自1902年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汽车以后,至1913年才开始修筑我国第一条公路——湖

  • 标签: 公路事业 交通部 公路交通 军事运输 公路运输 运输工具
  • 简介:龙岩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也是全国18片贫困山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取成绩,老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经济发展较缓慢,仍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尤其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龙岩地区 “先行工程” 中国 福建 公路建设
  • 简介:1937年7月7日后,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成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祖国的大后方。在地理位置上云南与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毗邻,接近印度,可直达东南亚的广大地区,所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当时云南对国外的交通,只有法国所垄断的滇越铁路,为了防止日本侵略军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战争物质的运输需要。民国26年(1937)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云南省政府共同决定赶修滇缅公路西段,并以期早日建成,外接缅甸腊戌、曼德勤、仰光,以便引进外援战备物资,同时内连川、黔、桂、康4省,可促进该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

  • 标签: 滇缅公路 大理段 修筑工作 云南 大理州 地方志
  • 简介:二战中修建的史迪威公路是条战时公路。随着战争结束,该路的大部分很快处于废置不用的状态。但是,从发展云南对西部各国的交通与交往来说,重新修复与改善史迪威公路,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将是云南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之一。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史迪威公路 中国 缅甸 印度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