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凯瑟琳·卡里兹著,美国印地安纳州布卢明顿市印地安纳大学1988年出版,239页.凯瑟琳·卡里兹《金瓶梅的修辞学》的出版标志着运用英语对这部富有情趣而又重要的晚明小说进行全面研究论述的专著已经开始涌现.是书对《金瓶梅》中所引用的为其错综复杂的描写提供素材的著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一章介绍了《金瓶梅》成书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潮流.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的旨趣就是频繁地引用戏剧作品和歌曲,这种旨趣曾被一位对大众文学的写作形式颇感兴趣的文学行家作为判断作者身分的依据.

  • 标签: 《金瓶梅》 修辞学 民间说书人 印地安纳 西门庆 引喻
  • 简介:翻译与其说是肌理性的,还不如说是修辞性的。它得益于阅读感知、文本重构和批评反馈的修辞性链接,体现为原作在语言、美学、文本、文化和哲学层面的一系列重构。承认翻译存在修辞空间,有助于挖掘翻译脱语境转换渠道的多元性。

  • 标签: 翻译 修辞 建构
  • 简介:<正>修辞(larhétorique)根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及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它除了要求明确、通顺、平匀、稳密外还可根据情景运用一切语言手段,使所写所说呈现出具体

  • 标签: 修辞手段 语言材料 语言手段 表现手法 题旨情境 辞格
  • 简介:<正>近几年来,各外语院系相继开设文体学(或修辞学)课,对该学科的研究方兴未艾,一些专门论述也陆续问世。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文体学与修辞学是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给本科生开设文体学课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似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本文即试图从修辞学和文体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入手,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文体学 现代文体 结构主义语言学 十八世纪 文学作品 雄辩术
  • 简介:壮族地名的命名,经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使之带上鲜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体现出壮族传统思维中具象思维的特征。

  • 标签: 壮族 地名 修辞格 具象思维
  • 简介:学生习作中的“假”现象可说是形态各异,或抄袭,或套作,或杜撰。假人、假事,假情、假意,假崇高……说自己不想说的话,说自己不会说的话,说自己没经历过的事……这种种“假”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面对“假象四起”的学生习作,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专业的打假人,让“真”成为习作的主旋律。

  • 标签: 学生习作 打假 语文教师 主旋律 “真”
  • 简介:网络匿名表达权与网络实名制之间冲突的本质在于,对表达自由的限制与对限制的限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匿名表达权既是公民表达权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网络匿名表达权不仅具有其现实的权利基础,同时也具有其特定的权利边界。

  • 标签: 网络匿名 表达权 权利基础 权利边界
  • 简介:常有家长因孩子写不好作文而苦恼,让我推荐作文书给孩子看。我总是告诉他们:“语文书就是最好的作文书。”可分析当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每周只有一天安排了作文课,其余五分之四的时间都是用来讲课文。虽然阅读教学时也努力寻找“文本特质”,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但所寻之点往往零散,仿写又脱离生活、机械刻板,无法点燃学生的表达需求,使得语文课上的言语训练如同手上的第六指,留着无用,剁去心疼。

  • 标签: 特质 文本 密码 破译 语文教学模式 读写结合
  • 简介: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大量出现,必然要求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均衡的社会.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乃是维系和谐社会利益均衡格局的两大制度性基石.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环节.

  • 标签: 利益表达 构建和谐 边缘群体
  • 简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语文课堂要坚决舍弃单纯以讲问为主理解内容的模式,让“学”于生,顺“学”而导,关注文本语言的精妙,关注表达,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下面,就以笔者教学《黄山奇松》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 标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训练策略 表达能力 学生 《黄山奇松》 学习实践
  • 简介:一天,打开小向的语文本,一幅漫画映入眼帘:“老爸今天好像换了个新发型啊,美美的哟!”一行大字旁还画着个掩嘴偷乐的小女珑我喊来小向:“说说看,这是什么?”她见我脸色不善,连忙结结巴巴地说:“这个……这个嘛……是即兴创作……是微作文……是图文并茂的微作文!”“即兴创作?微作文?”我端详着小向的“作品”,心里不禁一动:微作文嘛,还真是个好主意!能不能让学生们都来写一写呢?

  • 标签: 即兴创作 作文 图文并茂 漫画
  • 简介:7月初我刚从南京参加全球汉诗大会回来,旅途疲劳尚未完全消除。突然接到儿子邹诚电告,说郑子瑜老先生已于6月30日傍晚仙逝。令我不禁黯然神伤!我虽至今犹未与郑老谋面,但我和郑老早已

  • 标签: 郑子瑜 中国修辞学史 等身 成才 郁达夫 坎坷人生
  • 简介:本文以插图创作实践认知为切入点,总结在创作过程中对艺术思维的运用,结合艺术创作原理、艺术审美心理来讨论艺术思维的各种形态、方式和功能对插图创作的影响。

  • 标签: 艺术思维 灵感 原创性
  • 简介:本文从艺术活动的目的出发,阐述了艺术家求证自身价值的艺术追求,并深入分析其动力和原因。文中着重点出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自我确证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以情感表达来实现自我确证为核心论点,论证情感和艺术活动的联系及影响,为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创作具备独立艺术风格的作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艺术家 自我确证 情感表达 形象化
  • 简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其中,作为范例的价值就是要充分开掘、寻找文本中的教学价值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引领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在积极历练中强化语用实践,唤醒学生沉睡的意识。笔者就以《鸟语》一文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 标签: 教学资源 文本 历练 教学价值 课堂教学 《鸟语》
  • 简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样把教材中的课文转化为可教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表达是什么?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表达分为两种,即“显性”和“隐性”。所谓的“显性”表达包括说、写、读,是直接的、普遍的、经常性的表达训练方式。而另一种“隐性”表达,则是通过阅读某些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表达是把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需要的过程。

  • 标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文本 课外 指向 实践性课程 文字运用
  • 简介:木刻版画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雕刻、绘画等方面与其他的艺术有所不同,尤其是其在线条上的应用更是独树一帜,它不仅仅是绘画,因此线条的要求与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表现出的魅力也会有所不同。木刻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手法,其线条有着古朴的美感,不似纸张绘画的精细,但是在黑白对比下与木纹肌理的相互映衬常常用于表现强烈的感情,因为刀法将线条带入一种铿锵之感,线条中有暗示的力量在内,凹凸的线条有一种动感在澎湃,连贯的画面使得观者的感情在线条的起伏中随之起伏,感受到木刻版画的力量之美、刀木之美、线条之美。本文便着重对木刻版画中的线条艺术的运用与表达进行探究与讨论。

  • 标签: 木刻版画 线条 创作艺术
  • 简介:热贡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在热贡的传播而产生发展的,本文通过长期对热贡艺术的田野考察,爬梳了热贡艺术产生前青海美术创作的状态,重点探析了藏传佛教在热贡的传播对热贡艺术的直接影响。

  • 标签: 藏传佛教 热贡 传播 艺术表达
  • 简介:本文以Talmy(1985,1991,2000)29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学(lexicalizationtypologyofmotionevents)为理论基础,以Slobin(1996)30的语言对比研究为参照,探讨汉法运动事件书面语表达的类型学特点。本研究选择汉语和法语各5部近现代小说随机抽取语料,主要对其运动事件表达片段在运动动词使用和背景成分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书面语特性,特别针对语料中方式概念成分替换表达方法和运动事件片段汉法互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者前期研究中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31所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两门语言的类型学特征。

  • 标签: 运动事件 词汇化模式 汉法对比
  • 简介:<正>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曾说:“修辞学研究病例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陈望道修辞论集》第280页)。近读著名修辞学史家郑子瑜教授的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使我对望道先生的这一论点有了进一层的认识。郑先生以他的研究实践,证明了修辞病例的纠正是修辞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郑著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地位至为显赫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古文中存在的修辞不当现象的修订,就使得它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它不仅打破了人们对名人名篇的迷信,而且为读者正确而全面地理解古文的本意提供了方便,为繁荣学术研究、弘扬祖国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论 修辞学史 王安石 修辞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