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十多年前去北京读书,途经上海,曾在那里逗留三四个钟头。从那时到现在,去上海的次数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了,然而未曾因此写过任何文章。原因是上海太大了,现代与传

  • 标签: 上海 感受 美术馆 参观者 现代与传统 创意
  • 简介: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茶叶、茶户、内地茶号、茶栈、茶行、茶厂、购茶洋行、茶叶店等在内的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

  • 标签: 上海开埠 民国时期 茶业 茶叶出口 茶商 徽州
  • 简介:上海大学倡议建立“上海学”,是上海这个地方的历史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时代使命,它反映了上海大学的开拓精神。我想十年后,《辞海》再次修订时,将会增收“上海学”一条。任何一种学,都是义立而后名至,闻其名即可探知其义。诸如春秋战国学、汉学、宋学、常...

  • 标签: 上海史 “海派” 文化交流 上海大学 百科全书派 春秋战国
  • 简介:<正>顾绣是中国绣坛上久享盛誉的一颗明星。它在绣面布局、针法、配色以及绘绣结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上承唐宋刺绣的优良传统,下启苏绣的清新风气,对中国陈设性刺绣的发展,影响尤大。

  • 标签: 述论 上海博物馆 丝织业 唐宋 松江 省博物馆
  • 简介:<正>今上海市所辖的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徽商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商帮。上海工商业的发达,吸引徽商前往贸易,徽商的活动,又促进上海的繁荣。徽商在上海的活动,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明清时期,徽商足迹遍于全国,而上海地区则是他们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明朝成化年间就有人说:“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足见那时的徽商就已经是上海地区最活跃的一个商帮。自那以后,徽商之“贾松江”、“居云间”、“商游吴淞”、“业贾上海者屡见

  • 标签: 上海地区 徽商 上海市 明清时期 工商业 经营
  • 简介:明朝初期,三保太监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奉命率领大型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堪称世界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

  • 标签: 郑和船队 明朝初期 西洋 航海史 太监 伊斯兰
  • 简介:<正>本书是蒋天枢教授研究楚辞的积年之作,收屈原赋及宋玉为屈原而作的《九辩》,依古本篇次.全书对屈原生平、屈赋系年,提出与旧说时论不同的新见解,在方法上采取文史互证,拨隐探幽,对《史记》屈原本传以来所传《离骚》作于楚怀王时的说法加以否定,而把屈原现存作品都归于顷襄王走陈以后,屈原离陈南行时所作.由于立论新颖,而解释屈赋又宛然若符,堪称独树一帜,卓然自成一家.此书的出版对屈原和屈原赋的深入研究将起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新书目 屈原赋 古籍 屈赋 楚辞 蒋天枢
  • 简介:1929年,上海犹太商业巨子维克多·沙逊在外滩南京路口,建造了美轮美奂的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维克多·沙逊的祖上是巴格达犹太望族,他自己曾是英国空军的上尉,有一次在战斗中受伤致残,从此以后只能拄拐走路,人称"跷脚沙逊"。沙逊家族靠贩卖鸦片起家。退役后的沙逊加入家族经商事业,先在印度,后转战到上海。在上海,他转而投资炒作房地产,大获成功,因此成为上海滩首富。

  • 标签: 饭店 国际会议 上海 黄浦江 南京路 首席代表
  • 简介:<正>上海现今是允许外国人与中国人进行贸易的五个口岸中最北边的一个,它位于舟山岛西北方大约100海里处。这座城市座落在一条美丽的河流的边上,距“太平洋的儿子”著名的扬子江仅几海里。外国人一般都认为上海的这条河流有伦敦桥那里的泰晤士河一般的宽度。它的主航道很深,只要了解,航运于此会很顺利。但是河流边却是绵延的泥滩,这对大量的外国飞剪船来说是危险的,除非它们碰到顺风和设法在河流的入口处就找到、一个好的领港。

  • 标签: 外国人 朋友 栅门 树苗 衣服 河流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的帮会组织已有杜月笙的“恒社”、杨虎的“中兴社”、黄金荣的“忠信社”。原第八十八军军长范绍增,也召集旅沪的四川袍哥,成立了全国性的袍哥组织──上海益社。一1946年夏天,交通银行总经理钱之新被黄金荣的门徒以恐怖手段勒索4亿元法币。不几天,中央银行金库保管员陈元亮,从库里盗窃一块400两重的金砖,交给重庆银行上海分行抵押贷款。当时国民政府规定,不准许以黄金作抵押。后来,陈元亮还清这笔抵押贷款时,中央银行发现了这笔违法交易,这就是曾经轰动上海的“黄金盗窃案”。黄金荣的门徒认定这是一个勒索的好机会,提出要重庆银行经理朱芝菲拿出3亿元法币(14万元法币合一两黄金)了结。朱芝菲恐慌

  • 标签: 国民政府 黄金 中央银行 四川人 抵押贷款 上海
  • 简介:上海的“鲁迅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排式楼房,门上悬挂的“鲁迅故居”四字是郭沫若题写的。故居较完整地保持着鲁迅先生居住时的原貌,收集有400多件鲁迅生前用过和中外友人捐赠的珍贵藏品,由鲁迅夫人许广平生前捐献并亲自布展,真实而生动地映照了鲁迅当年在沪上艰辛工作和生活的情景。

  • 标签: 鲁迅 故居 上海 木结构 郭沫若 许广平
  • 简介:上海保卫战,即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这场战役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誓死卫国的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保卫战 上海 1937年 淞沪抗战 抗日战争 伤亡人数
  • 简介:上海锦江饭店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的饭店之一,创办者董竹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出生于1900年,是上海一位洋车夫的女儿,后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因结识四月革命党人夏之时而逃出火坑,成了都督夫人.几经波折,又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的统治,再次挣脱樊笼,用义士李嵩高借助的2000元钱开始了创业之路.一名女子在当时社会做成功创办锦江饭店这样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仅今当时人,而且令今人惊叹和钦佩.前不久谢世的董竹君老人在她生前自撰的《我的一个世纪》一书中,一详细讲述了“锦江”的创办和经营.本刊选登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女招待员 董竹君 粤菜馆 国民党 清洁卫生 民国时期
  • 简介:周建人(1888—1984),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周建人是鲁迅的三弟,从1921年10月起,经鲁迅推荐,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前后达23年之久。期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民主革命事业,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法西斯暴行,组织并参加各种进步团体,

  • 标签: 周建人 上海 中国民主促进会 妇女解放运动 鲁迅研究 社会活动家
  • 简介:相传1852年前后,越剧起源于浙东嵊县南乡马塘农民金其炳开创的“落地唱书”,俗称“的笃戏”,因演唱时“的笃、的笃”敲打板子而得名。越剧最初都是男演员。从“落地唱书”发展到第一次搬上农村舞台,至今已整整100周年。

  • 标签: 上海“孤岛” 越剧 男演员 落地 演唱
  • 简介:我国近代消防发祥地上海,其消防组织形式非常特别:上海地方政府没有官办的消防机构,却有组织健全、设备精良的民间消防组织——上海城厢内外救火联合会。它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火政处、法租界的公董局救火会三支消防力量,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近代上海消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洋人先行、国人步后、政府疲软”的特征。

  • 标签: 消防机构 上海滩 民间 消防组织 地方政府 公共租界
  • 简介:上海局领导下,我们在武汉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1947年秋,上海局通知我去上海开会。到沪后,我被当成病人送进了一家私人医院——李伟光医院。医院的同志嘱咐我尽量不要出去,后来李亩田、李云程也住进来了。上级派王晓同志与我联系,他经常送来报纸文件,给我们讲外面的情况。并告诉我们说:“张执一同志有任务到香港等地去了,请你们耐心等候。”不几天,张执一同志回到上海,会议就开始了。这次会议由张执一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我们五师的同志,也有华东的同志。会议的任务本来是研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沿江大城市建立几个联络站,负责把那些坚持原地斗争的同志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几个解放去。会议正在进行中,中央发来电报

  • 标签: 上海局 特委 李炳南 中原突围 刘邓大军 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