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相传1852年前后,越剧起源于浙东嵊县南乡马塘农民金其炳开创的“落地唱书”,俗称“的笃戏”,因演唱时“的笃、的笃”敲打板子而得名。越剧最初都是男演员。从“落地唱书”发展到第一次搬上农村舞台,至今已整整100周年。

  • 标签: 上海“孤岛” 越剧 男演员 落地 演唱
  • 简介:今天,当我们回眸影响仅次于京剧的中国传统戏曲大剧种——越剧的前世今生时,无法绕开十位女子和她们的三件标志性事件:其一,1947年7月29日,在上海发生一场由十位越剧女子发起的事件,她们签下一份联合义演协议,励志要筹建越剧剧场和学校,'摆脱剧院老板和剧坛旧、恶势力的控制和压迫,争取演员经济、艺术、人格的独立';其二,1947年8月19日,又是这十位女子在上海黄金大剧

  • 标签:
  • 简介:中国香港地区影视歌三栖演员汪明荃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会唱粤剧,并以一首粤语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风靡华语歌坛,却不曾想到,她原来还是一位十足的“越剧迷”。

  • 标签: 越剧 香港地区 粤语 演员 粤剧 歌坛
  • 简介:袁雪芬,这位曾唱响上海滩的越剧名旦,促进了越剧改革,对越剧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有人说她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曲高和寡,历经苦难。其实亦未尽然。她虽然一生孤独,却是个孤独的幸运儿——于苦难之时结识知音,困顿之时获得支持,最终成就了个人灿烂又传奇的一生。回首前情如春梦,好似烟云转眼空——悲喜青春袁雪芬1922年出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11岁进入'四季春'女子科班学戏,工青衣正旦,兼演

  • 标签: 厮守终身 袁雪芬越剧 越剧厮守
  • 简介:越剧作为一个地方戏种,能在上海立足并且发展为全国性大剧种,与上海的孤岛时期有关.正是孤岛时期上海繁荣的经济生活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促成了越剧的发展.此外越剧自身不断的改进以及战时上海居民的非常心态,也推动了这一娱乐样式的迅速繁荣.

  • 标签: 越剧 上海 孤岛
  • 简介:越剧是我国当今地方戏曲的大剧种之一。从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来说,它还只是走了百年旅程的一个年轻剧种。越剧源出浙江嵊县的山乡田头牧歌,后衍变为走村穿乡的沿门卖唱和落地唱书,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外吸内改,步步提高,逐渐演化成的的笃笃击板而唱的"的笃班"(亦称小歌班),在抗嘉湖一带流动演出。从本世纪20年代初开始进入十里洋场,登上申城舞台,跻身于大型剧场演出,直至

  • 标签: 主演越剧 袁雪芬主演 越剧祥林嫂
  • 简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踏进贵阳百花剧场旁的《贵阳中华职教社老年艺术学校》,宽敞的通道中,二十余位老中青女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兴致盎然地一展歌喉,那清丽委婉的曲调正在空中回荡。剧场里,身著简易戏装的中青年越剧爱好者,一边咏吟着著名剧目唱段,一边挥舞着

  • 标签: 越剧艺术 贵阳市 《黔华》 《梁祝》 表演风格
  • 简介:1941年4月,日寇发动宁绍战役,仅半月时间,就占领了杭州湾及其以南整个地区。在这关键时刻,党中央及时指示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一师师部,从1941年5月至9月,连续派遣共900人的武装,从上海浦东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的“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的总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浙东、浙西抗日根据地和浙南抗日游击区。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浙东根据地的戏剧、曲艺、歌咏、美术、教育、出版等,曾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中浙东的越剧改革,在当时东南艺坛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浙东是越剧越剧改革的摇篮相传1852年前后,越剧起源于浙东嵊县南乡马塘农民金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浙东地区 越剧 新四军 李俊民 民间艺术
  • 简介:周恩来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夏钧寅1958年周恩来、陈毅和欧阳予倩、李伯钊等与剧院同志游览颐和园时合影为纪念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颐和园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难得的聚会,剧院举行一次故人重游颐和园的活动。那天一大早,剧院的几代艺术家们聚首进入颐...

  • 标签: 周恩来 周总理 话剧院 颐和园 邓颖超 电影演员
  • 简介:我在出席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表彰会时,得到《新文化史料》1998·2期一本。我阅读了其中每一篇文章,受到很大教益,也引起许多回忆。陈播同志所写《战斗剧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纪事[上]》一文中附带介绍了“晋绥军区平剧院”。我认为基本与历史相符,但有不完全和...

  • 标签: 晋绥军区 政治协理员 张家口 新剧目 剧院 延安
  • 简介:中央实验话剧院辉煌40年□广南〔一〕中央实验话剧院已度过她的40华诞。1956年春天,欧阳予倩、沙可夫、李伯钊、孙维世和欧阳山尊等5位著名戏剧家,向中央倡议,经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批准,于同年9月15日成立。朱德总司令题写了院名。首任院长是我国话剧...

  • 标签: 话剧院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欧阳予倩 艺术家 歌咏队 《一仆二主》
  • 简介:2016年,冬至刚过就传来周宝奎离世的消息。老人上了年岁,深居简出,近几年已很少在荧幕上看到她的身影。2006年,越剧百年诞辰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录影。一次,周宝奎也受邀出席,教主持人白燕升唱起了《碧玉簪·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一经典名段。当时老人家已年届耄耋,却依然精神矍铄,为越剧事业乐此不疲。转眼十年,明朗爱笑的慈祥模样一直停留在脑海,老人家却驾鹤西去,令人扼腕叹息。回望周宝奎的一生,她在越剧这个以小生

  • 标签: 扶红花 王周宝奎 甘为绿叶
  • 简介:越剧是诞生于浙江嵊州、繁荣于大上海十里洋场,最终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行各地的全国性地方戏大剧种。她从'沿门乞讨'、'落地唱书'的民间说唱小调而来,一路吸收绍兴大班、京剧、昆曲等大戏、文明戏、话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改良,数度'变身',日趋精致整饬,深刻映射、介入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文艺思潮与社会发展历史的嬗变。她鲜明的艺术特点、流行性,尤其是她在近代都市大众文化

  • 标签:
  • 简介:五十多年前去北京读书,途经上海,曾在那里逗留三四个钟头。从那时到现在,去上海的次数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了,然而未曾因此写过任何文章。原因是上海太大了,现代与传

  • 标签: 上海 感受 美术馆 参观者 现代与传统 创意
  • 简介: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茶叶、茶户、内地茶号、茶栈、茶行、茶厂、购茶洋行、茶叶店等在内的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

  • 标签: 上海开埠 民国时期 茶业 茶叶出口 茶商 徽州
  • 简介:上海大学倡议建立“上海学”,是上海这个地方的历史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时代使命,它反映了上海大学的开拓精神。我想十年后,《辞海》再次修订时,将会增收“上海学”一条。任何一种学,都是义立而后名至,闻其名即可探知其义。诸如春秋战国学、汉学、宋学、常...

  • 标签: 上海史 “海派” 文化交流 上海大学 百科全书派 春秋战国
  • 简介:<正>顾绣是中国绣坛上久享盛誉的一颗明星。它在绣面布局、针法、配色以及绘绣结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上承唐宋刺绣的优良传统,下启苏绣的清新风气,对中国陈设性刺绣的发展,影响尤大。

  • 标签: 述论 上海博物馆 丝织业 唐宋 松江 省博物馆
  • 简介:<正>今上海市所辖的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徽商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商帮。上海工商业的发达,吸引徽商前往贸易,徽商的活动,又促进上海的繁荣。徽商在上海的活动,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明清时期,徽商足迹遍于全国,而上海地区则是他们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明朝成化年间就有人说:“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足见那时的徽商就已经是上海地区最活跃的一个商帮。自那以后,徽商之“贾松江”、“居云间”、“商游吴淞”、“业贾上海者屡见

  • 标签: 上海地区 徽商 上海市 明清时期 工商业 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