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朱丽叶·比诺首度亮相戛纳电影节是在安德列·泰西内的《约会》(Rendez-vous,1985)一片中,她饰演为了巴黎的舞台事业而勇敢面对羞辱的外乡女孩妮娜。这位率性美丽、爱笑爱脸红的女演员成为了当届电影节的小宠儿。

  • 标签: 朱丽叶 戛纳电影节 《约会》 女演员
  • 简介:1964年3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968年(4岁)因父母离异,与姐姐一同被送往省寄宿学校。1976年(12岁)开始接受演技训练。1981年(17岁)导演并主演了一部学生作品《国王出走》。

  • 标签: 创作年表 朱丽叶 生平 1968年 法国巴黎 父母离异
  • 简介:题记:此文最初的版本当中,杜格特的“插释”部分是单独行文的;然而在这里,却正如雷蒙德曾经告诉过我的,他乐见这样的安排,可以交织贯穿于我的文本当中。本文大部分的注解都是由艾德里安·马丁依据原始出处添加的—-他也对成文做了某些微妙睿智的改动,比如翻译了雷蒙德引用的拉丁语。

  • 标签: 电影 剧本 电影文学 文学作品
  • 简介:《电影人》于10月份采访了正在纽约电影节参加展映的《索尔之子》的导演拉兹洛·内梅。在这次对话中年轻的内梅非常健谈且毫无戒备。对于其他大屠杀题材的作品,他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与内涵直言不讳。

  • 标签: 大屠杀 拉兹 电影节 电影人 作品 导演
  • 简介:本文以博影业为个案,从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竞争模式、资源链接三个方面分析其创作驱动要素及由此给创作带来的优劣影响,进而提出路径突破、资源再造与产品结构调整等战略构想。

  • 标签: 博纳影业 创作战略 优劣势
  • 简介:问:是什么激发你想成为一名演员的?朱丽叶·比诺(以下简称朱丽叶):我想是从上学的时候开始的吧,在我四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我当时就觉察到自己跟学校体系似乎有些格格不入,非常不快乐,所以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想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里我可以让自己做好面对人生的准备,并且充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 标签: 朱丽叶 寄宿学校 学校体系 想象力 激发 人生
  • 简介:如果说清晰地标记出个人化的风格是关注电影人的一种标准,那么很少英国电影导演可以像德莱叶、布努埃尔、弗朗叙和雷诺阿那样,获得赞誉性的关切。但在另外的一些标准中,在个人化的风格之后潜隐了诸多最为精妙委婉的要旨,这些关联着某种特别的传统,时间,背景或者说“流派”的集体意味和理解。由此达成某种广泛一致的见解,即使把那些非个人化和匿名的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共识的表达,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 标签: 英国 非个人化 电影导演 作品理解 电影人 雷诺阿
  • 简介:演职员表一份文件放在复印机的玻璃板上。复印机开始复印,灯光从复印机的一侧闪到另一侧,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吐了出来。一只手拿走这张身份证,在它的位置上放了另一张。这只手把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女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身份证放到玻璃板上复印。银幕上演职员表显现又淡出。

  • 标签: 纳德 复印机 身份证 玻璃板 复印件 青年人
  • 简介:勒格朗:我们谈谈《最后的探戈》:有一场戏很快震惊了许多人;就是有关猪的对话那场戏。乐曲的重现引入了抒情元素,从而挽救了这场戏,使这场戏支撑了下来。音乐在镜头最后圈住白兰度时又出现了。但你实际上到他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切断。

  • 标签: 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 《最后的探戈》 电影 剧本
  • 简介:《亚瑟王:斗兽争霸》在北京举办了媒体见面会,饰演亚瑟王的查理·汉姆以及该片的制片人莱昂尔·威格拉姆一同出席了活动。

  • 标签: 亚瑟王 故事 制片人
  • 简介:1932年9月1日,雷蒙德·杜格特出生于伦敦,2002年5月19日逝世,享年近70岁。父母是瑞士人,1924年移民到了英国。他的学术视野里除了对英国电影的观照,也包含了对有着世界性影响的法国和美国电影的洞悉。1952年曾入伍两年,1954年在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英国文学专业。

  • 标签: 电影批评 英国电影 1954年 学术视野 美国电影 英国文学
  • 简介:1990年,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尔托雷编导的影片《天堂电影院》(1989)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前该片还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和199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朱塞佩·托尔托雷立即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此后,他还导演了《大家一切都好》(1990)、《例行公式》(1995)、《星探》(1995)、《海上钢琴师》(1998)、《玛莲娜》(2000)等影片.这些影片继承了"新现实主义电影"描写普通人的传统,以平民式的怀旧情怀,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渲染得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同时凸现出他们坚忍乐观的精神形象.

  • 标签: 朱塞佩·托尔纳托雷 意大利 电影导演 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 《天堂电影院》
  • 简介:2010年,朱丽叶·比诺凭借在电影《原样复制》中的出色表演获得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国际影坛首位“大满贯影后”。她在本片中以细腻入微的表情、力透肺腑的语调、神秘莫测的眼神和自然天成的肢体动作塑造了一个爱火中烧,又在矜持、自尊、自怜中扎挣,内心敏感、孤独又不甘寂寞的典型中年妇女形象。这一典型形象因其彰显出的丰富的人生况味和蕴藉的生活哲理而成为朱丽叶·比诺表演事业中的又一座高峰。

  • 标签: 朱丽叶·比诺什 《原样复制》 表演艺术
  • 简介:11月的一个下午,《荒野猎人》的后期制作刚刚完成两天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里多一如既往一身黑衣,胸前的银色拉链很显眼。他住在圣塔莫尼卡,工作室也在那里,为了不堵车,自己骑着Vespa摩托转转悠悠地来到了环球影业。

  • 标签: 好莱坞 痛苦 后期制作 工作室 导演
  • 简介:班尼特·沃尔是好菜坞经验丰富的执行制片人。他驾驭得了《超凡蜘蛛侠》这样的超级大片,也制作过《追风筝的人》这样颇具人文情感的独立电影。班尼特对中国有着颇深的感情,早在2002年,他便经人介绍,协同昆汀-塔伦蒂诺来北京拍摄《杀死比尔》,与韩三平和黄建新结下深厚友谊。之后,他又带着自己的拍摄团队奔赴新疆,拍摄《追风筝的人》。

  • 标签: 制片人 《追风筝的人》 想象力 导演 保障 《杀死比尔》
  • 简介:朱丽叶·比诺是一位饮誉国际影坛的大师级法国女演员。根据其塑造的角色类型,她的演艺生涯可分为“烈火情人”“悲伤姐妹”和“大地母亲”三个重要阶段;每一个阶段,她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艺术形象。她特别擅长运用变化多端的表情和拿捏精准的动作来诠释复杂的人性和悸动的灵魂,她的表演具有无与伦比的爆发力,其即兴表演技≯了别具一格;除此之外,她还具有强烈的艺术献身精神。她的表演不同于现存的三大表演流派,在美学上实现了“直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接近低碳表演风格的新型范式。

  • 标签: 朱丽叶·比诺什 表演艺术 低碳表演
  • 简介:据“A”级章程设置的电影节——沙赫扎洛夫访谈〔俄罗斯〕卡·沙赫扎洛夫芊岸译问:卡伦·格奥尔基耶维奇,据我所知,您曾经来过中国。1993年,您曾被邀请担任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对再一次被邀请,您有何看法?答:对此我怀有极大的热情。总之,中国是...

  •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电影 洛夫 中国电影 曼海姆 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