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扮演小生很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我对“小生”感受颇深。“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小生”即由女性演员扮演的“小生”角色,通俗地讲也就是“女扮男装”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体现。许多剧种中,如:越剧、黄梅戏、秦腔等都有采用“女扮男装”的形式来表现“小生”角色。

  • 标签: 小生 女扮男装 戏曲角色 少年男子 戏曲表演 扮演
  • 简介:沪剧《八頌》是描述抗日战爭时期,东北抗日联軍在我党領导下,为取得民族解放与日寇作殊死的斗爭的一段壮烈場景?缜檎故玖巳湛芮终嘉夜敝?妄图用恶毒的“集家井屯”政策,来割断东北人民和抗日联軍的密切关系,想借此扑灭抗日的憤怒火焰,但事实跟侵略者的阴謀恰恰相反,东北人民在党的領导下,更加团結了,抗日的怒火越燒越旺,戏中八位英雄中的胡秀芝和安大姐两个战士就是这熊熊火焰中的两把火种,她們按照党的指示,深入敌后,运用各种方法与凶恶的日寇作斗爭,她們发动人民起来怠工;她們把有爱国热忱的青壮年組織起来;她們依靠了群众,使敌人的阴謀計划一一都失敗了?泳缰形覀兛吹搅税宋慌⑿?

  • 标签: 东北人民 深入敌后 民族解放 爱国热忱 抗日战争时期 女英雄
  • 简介:日本歌舞伎的"形"变身演技,自1628年德川幕府颁布:"女性禁演歌舞伎的通令",在江户时代社会风流时尚的特定历史环境之中,经历了若众(美少年)歌舞伎时期的纵情纵欲的肉体享乐;野狼歌舞伎时期从盲目的色情欢欲到演剧实践意识的思想启蒙;元禄歌舞伎时期从肉体性感的娱乐到自醒自悟创造"形"变身演剧技艺的身体创造实践,在元禄歌舞伎时代完成了歌舞伎的男性俳优形变身的演艺集大成.歌舞伎演员的演剧价值观,便从出卖肉体的风流,转向"芝居"①的风流.

  • 标签: “女形” “男旦” 戏剧艺术 角色意识 审美文化
  • 简介:由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作曲的三幕歌剧《茶花》(LaTraviata)作于1852-1853年,脚本由皮亚威FrancescoMariaPiave)改编自小仲马(AlexandreDumasfils)的同名小说《茶花》。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1856年上演于伦敦和纽约。《茶花》又名《堕落的女人》(TheFallenWoman)、《误入歧途的女人》(TheWomanGoneAstray)。故事发生于19世纪的巴黎。城中上流社会最有名的交际花维奥莱塔(Violetta)在一次派对中爱上了青年阿尔弗雷德(Alfredo)。

  • 标签: 《茶花女》 歌剧 巴黎 选曲 告别 19世纪
  • 作者: 来小伟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戏剧剧本搬上舞台需要二度创作,即舞台艺术的实现。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对郑怀兴先生新编聊斋戏《乔女》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二度创作,高甲戏《乔女》的舞台艺术得到相当完美的实现,舞台表现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书通行区是一个瑶汉杂居区,隋唐以来瑶汉两族互相影响,逐渐融合,产生了既有明显瑶族特色又有汉族遗风的双重文化;江永书地处古代越楚文化的交接地区,深受古楚越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原始的稻作文化与祭祀文化使得书艺术的特色更加璀灿鲜明。

  • 标签: 女书艺术楚越文化稻作文化祭祀文化
  • 简介:在《茶花》的排练现场.演员们在哀婉、激昂、悲切的音乐中吟着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精美台词;导演雷国华一次次步入演员中间.做着所有细节的调整和示范:一旁观摩的见习生们为跌宕的情节牵动.为演员的表演感动.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这样的情景每一天都在上演。这时的排练厅就像一个大舞台,上演着所有有关《茶花》排练的点点滴滴……

  • 标签: 《茶花女》 排练 侧记 真情 演员 见习生
  • 简介:1879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全本首演,作为综合艺术的乐剧由此达到了巅峰。关于《指环》,可说的太多。一方面,爱好者将它视为一场饕餐盛宴,品味着挖掘不尽的音乐和哲学的双重内涵;同时,又不断有人抨击个中过度膨胀的英雄主义和种族观。《武神》,作为“起承转合”四部中的“承”,所受的关注似乎没有后两部那么多。然而,除了第三幕开始时家喻户晓的序曲《武神的飞驰》,这部作品还是一面能够反映作曲家思想的镜子:关于英雄,关于拯救,关于反叛,关于爱情。

  • 标签: 《女武神》 英雄主义 爱情 反叛 《尼伯龙根的指环》 综合艺术
  • 简介:8月28日.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二部贝里尼歌剧《梦游》成功首演亮相。深谙意大利歌剧指挥之道的丹尼尔奥伦.追求完美的导演吉尔伯特·德弗洛,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为观众深情演绎美声时代的纯美爱情。旖旎的瑞士风光,恬静的山村生活,一场因“梦游”引发的爱情风波见证了“你我”的忠贞不渝。在当晚的演出现场.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梦游 女高音歌唱家 歌剧指挥 丹尼尔 意大利
  • 简介:爱情与死亡的主题是作曲家在歌剧舞台上所钟爱的主旋,威尔蒂把小仲马的文学作品通过歌剧的意识形态以音乐为载体呈现给我们。它较与文学作品又具有哪些独特的艺术价值,也就是美感呢?

  • 标签: 悲剧美感 《茶花女》 歌剧 文学作品 意识形态 艺术价值
  • 简介:<正>2014年11月上旬,天津歌剧舞剧院邀请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戏剧导演易立明制作了一版"天津卫版"的威尔第歌剧《茶花》,由指挥大师汤沐海执棒天津交响乐团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这部意大利经典歌剧的时代背景,从18世纪的巴黎变成了20世纪上半叶民国时代的天津;原版中的巴黎上流社会交际场所、乡间别墅、女主人公私宅,变成了中国的

  • 标签: 《茶花女》 汤沐海 戏剧导演 威尔第 民国时代 指挥大师
  • 简介:提到小仲马,不得不从他的父亲说起。亚历山大·仲马.人称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20岁那年准备闯荡巴黎.经父亲旧友福阿将军举荐.他当上奥尔良公爵府上的公务员。1823年,大仲马和裁缝卡特琳娜·拉贝同居.次年七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小仲马。这时候,大仲马在戏剧创作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他抛弃了卡特琳娜母子,厮混于上流社会。直到七年后才想起自己的儿子.通过法律形式认养了小仲马.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从1846年至1847年,小仲马完成了一部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四个女人和一只鹦鹉的奇遇》.还出版了诗集《青年罪孽》;但成名作是1848年问世的小说《茶花》。

  • 标签: 《茶花女》 小仲马 积极浪漫主义 长篇小说 大仲马 亚历山大
  • 简介:推出新制作是剧院经理彼得·盖尔伯(PeterGelb)打造大都会歌剧院新形象的重要举措。新制作的确可以创造新鲜感引起舆论关注,但是每季要推出七八个新制作,即使是对年度预算几乎有3亿美元的大都会歌剧院来说,成本已是相当可观,更别提要承担的风险了(像是上季嘘声满场的《托斯卡》以及本季雷声大雨点小的《莱茵的黄金》)。比较保险的方法之一,就是引入其他歌剧院已经成功演出的制作。在2010年最后两个月就看到两个这样的制作——威尔第的《唐卡洛斯》和《茶花》。前者是英国皇家歌剧院2008年的制作,后者则是2005年萨尔茨堡音乐节上任有千金也一票难求的抢手演出。

  • 标签: 大都会歌剧院 《唐卡洛斯》 《茶花女》 《莱茵的黄金》 英国皇家歌剧院 进口
  • 简介:本文在梳理闽南渔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当代以渔文化为内核的福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归纳出闽南渔文化在当代福建地方性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其形式可以概括为三种:形象化直接表现、符号化抽象表现和内隐化文化表现。

  • 标签: 闽南渔女 视觉传达设计 表现
  • 简介:1986年清明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长途跋涉,从南国来到太行山下,祭奠于去年病逝的丈夫、我国著名记者华山同志。同行的有华山的女儿和华山的几位战友。红线途径北京时,在鲜花店特意制作了一只七彩瑰丽的玫瑰花篮,一路上亲自提来。

  • 标签: 夫妻情 瑰丽 清明节 粤剧 玫瑰花 表演艺术家
  • 简介:我经常深感幸运的是.作为导演.我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始终用最诚挚的心体验着人物的血脉,用属于我的这个时代.用现代的舞台去发掘永恒不变的人性和哲理……这种追寻的精神让我变得无畏.让我在人生中坚守一种无私和纯净,用所有的生命能量做好我钟爱的事。我觉得,这就是艺术.这种执着的坚守正是艺术家的灵魂.不论是几百年,几千年……只要有艺术、有美、有追寻美的人在,这种精神就在。它未曾离去.也不会离去.就像我们的经典文化。

  • 标签: 《茶花女》 导演 生命 话剧 艺术家 经典文化
  • 简介:掌府长女掌上珠,自幼许配陈光宜,因陈家衰落,继母掌夫人毁约,迫继女改嫁。掌上珠不从、在老管家掌忠的帮助下,以花园闹鬼为掩护,将陈光宜藏于听月楼读书,后又赠银让其上京赴试。

  • 标签: 《哑女告状》 淮剧 青年 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