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戏剧是个圈,圈住喜爱戏剧的你我,圈在这金秋十月的乌镇。沿着那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来赴这一年一会的戏剧之约。乌镇戏剧节四岁了,它在长大。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它在不断成长,变得更成熟、更专业、更有吸引力。今年不仅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剧组成员来乌镇表演,更有15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专业人士来乌镇进行文化项目交流、参加戏剧峰会,还有148个表演团队参加的1900场嘉年华。

  • 标签: 戏剧节 乌镇 文化项目 专业人士 吸引力 嘉年华
  • 简介:自古有“文人无行”的说法,而今我们看到的是,名文人更无行。不堪回首,从上个世纪末的王朔批金庸,到本世纪初的余杰骂余秋雨,不论谁有理,热心的读者,关注的大众,咱们都被人家当猴耍啦。当初王朔搔首弄姿批金庸,金庸装模作样接一招,咱们都以为是新文化跟传统文化开仗啦,是王顽主对金大侠“开刀”啦,于是无论大文人、小文人,无论作家还是读者,有名的没名的,大家贵在参与,积极表态踊跃发言,无论网上还是报刊上

  • 标签: 资格忏悔
  • 简介:《黑天鹅》讲述了一个芭蕾舞者的成长和自我斗争、自我毁灭的故事。通过剧情的发展,主人公Nina完成了从青涩懵懂、禁欲乖巧的"白天鹅"到霸气开放、性感诱惑的"黑天鹅"的蜕变,最终与分裂出来的自己同归于尽。本文主要从人物造型和道具设计两方面浅析影视美术对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作用。

  • 标签: 人物造型 道具 黑天鹅
  • 简介:  "新民乐"是近些年来热门的音乐形式和文化现象,它指的是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新的商业包装,并赋予一些现代元素,开始以"另类民乐"的姿态出现.然而,随着"女子十二乐坊"的日益走红,关于"新民乐"的争议也日趋白热化.……

  • 标签: 新民乐 民乐现象 浅谈新
  • 简介:《购物导报·文化周刊·书市》(2009.11.16)上刊登了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举办的《顾随诗词学术研讨会》的报道,文章说,顾随先生是20世纪出色罕见的国学大师,超群轶伦的文学巨匠,一代宗师。顾随先生古今中外,文史禅理,兼容博采,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和治学风格,常常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对词学、曲学、文字学、音韵学、禅学、书法都有独特建树,

  • 标签: 中华诗词 学术研讨会 国学大师 融会贯通 治学风格 研究院
  • 简介:本文旨在以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的存量电影现象

  • 标签: 存量电影 原因 出路
  • 简介:表演者拿着一串三个连在一起的圆圈,扬手向空中抛去,落下来时就变成大方框带着一个小圆圈了(照片3、4)。

  • 标签: 表演者 《圆圈变方》 魔术 揭秘
  • 简介:江苏名城有好多,在苏州城2500岁生日的时候,余秋雨写下著名的散文《白发苏州》,道尽了那座东方威尼斯的迤逦风情,美丽与哀愁:而扬州城2500岁的时候,罗周写了这部《破之城》,二十四桥明月夜,口昌尽扬州城的英雄血、明月心,李政成则演尽了史可法的风流与壮怀。

  • 标签: 史可法 扬剧 苏州城 余秋雨 威尼斯 李政成
  • 简介: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如今明星们的出场价呀,蹭,蹭,一个劲儿地往上涨!这是我模仿电视剧《篱笆、女人、狗》主题歌,演绎出来的几句词儿,想必还够不上侵权。不过,这篇文字谈的不是星星和月亮,我们要说的是关于风行全国愈演愈烈的“炒”明星现象

  • 标签: 明星现象 “炒” 演出市场 港台 演唱会 出场费
  • 简介:“后现代”对于我们所置身的文化语境而言,不再是一个恍如隔世、处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异已,而是我们自身语言/生存的表征。随着商品经济对艺术铺天盖地的轮番冲击,全球文化越来越被大众传媒和全球性的商业及文化活动系结在一起,用法兰克福学派重镇阿多诺的话来说,“商品已经成为它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无所不在的商品化特性,势必促成那“后现

  • 标签: 当代戏剧 后现代社会 异已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活动 全球文化
  • 简介:《金瓶梅词话》在情节叙述中利用大量的戏曲材料(如剧名、曲名、曲词、戏曲人物、戏曲情节等)来建构小说,这些戏曲材料与小说情节叙述间的建构关系,体现了小说作者对戏曲材料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与改造,以为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渲染情境、表达主题服务.《金瓶梅词话》所表现出的利用戏曲的思路和方法,不仅对《金瓶梅》本身有着积极、有效的建构作用,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过渡性、开创性意义.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利用戏曲 开创性 过渡性
  • 简介: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慢板”多为一板三眼,4/4节拍。而在西洋乐中.专有名词为LENTO.常见于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每分钟52拍。

  • 标签: 慢板 老人 空巢 LENTO 第二乐章 专有名词
  • 简介:2004年10月。奥地利因为女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46-)摘取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而大放异彩。耶利内克,这位自幼学习音乐、25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管风琴硕士学位、最初是以女诗人的面目闯入文坛和剧坛的文学家、戏剧家,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倍受关注的焦点。尽管。她先后获得过海因里希·伯尔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施蒂利亚州文学奖等许多奖项,但对遥远的中国读者来说还是陌生的,直到她的成名作《钢琴教师》(1983)于2001年被奥地利导演迈克力·哈内克拍成电影,并在当年的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三个大奖:评审团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我们才对耶利内克这一名字有了印象,对她的创作风格有了一点儿感受。因此,当耶利内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消息刚一传来,中国的学者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了版权,翻译并出版了她的小说和戏剧。

  • 标签: 戏剧现象 诺贝尔文学奖 《钢琴教师》 中国读者 维也纳大学 硕士学位
  • 简介:什么样的现象是艺术现象?什么样的评论称得上是艺术评论?具体的艺术现象又是在什么时间产生?这很难回答.因为是后人在研究艺术的发展中给艺术现象下的定义.而在艺术现象产生时.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现象。所有对当时发生的事件,作为好事者记录下这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与结果.并对此提出具有主观性质的看法.后人就将此称为是艺术评论。

  • 标签: 艺术现象 艺术评论 发生时间 事件
  • 简介:“男旦”即“男扮女妆”是戏曲表演行当的类型之一。在中国古典演剧史上它却曾是一个重要存在和主流构成。20世纪上半叶,京剧“四大名旦”的出现是男旦艺术最高成就的形象符码。而且其呈现出卓越的技术、技艺,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背后所蕴含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也同样发人深省。本文从“男旦”艺术现象的形成概况为切入点透视其文化内涵。

  • 标签: 社会文化内涵 男旦艺术 艺术现象 “四大名旦” 戏曲表演 中国古典
  • 简介:陕西刘远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话剧《爱,殊不忘》,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取悦于观众的噱头,但它带给观众的却是心灵的净化和久违的感动。该剧围绕一个家庭、一对夫妻、一双儿女、两个邻里,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白长庚与妻子婉宁真挚永恒的美好爱情,与儿女惦念牵挂的血肉亲情,与邻里之间关爱相扶的真诚友情等等。通过这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关注。可谓视角独特、新颖,感人至深。

  • 标签: 普通家庭 老龄化社会 艺术中心 “情” 话剧 观众
  • 简介:现代舞台演出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突破了传统舞台空间的概念,本文结合"九艺节"相关舞台演出对舞台空间的需求,谈如何合理地确定剧场的舞台规模,以及舞台灯位应用功能的问题。

  • 标签: 剧场 九艺节 演出形式 舞台尺寸 灯位
  • 简介:2012年12月13日晚,浙江省文化厅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剧院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表彰和嘉奖浙江京剧团创排的新编神话京剧《宝莲灯》在六年间演出超1000场、现代少儿京剧《藏羚羊》在三年中演出超600场的斐然成就。

  • 标签: 翁国生 浙江京剧团 《宝莲灯》 《藏羚羊》 杭州剧院 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