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莽人是一个跨境而居的人口较少族群。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发现较晚,其传统舞蹈保留得较为完整,并不为外界所知。经过长期田野调查,笔者发现莽人传统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是莽人在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对莽人传统舞蹈的具体形态、莽人传统舞蹈的典型特征因子分解、莽人传统舞蹈的生态项诸因子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莽人传统舞蹈与其生存环境的特征,以此加深人们对莽人传统文化的认识。

  • 标签: 舞蹈生态学 莽人 传统舞蹈 生境 分析
  • 简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场域和展演进程中可被赋予多元的文化解读。本文基于对《社会与舞蹈:过程与表演的社会人类》(SocietyandtheDance:TheSocialAnthropologyofProcessandPerformance)一书的解读,从社会与舞蹈关系的重审、作为理解族群文化的舞蹈、研究方法的思考三方面展开,对书中观点及舞蹈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借以反思此书对舞蹈人类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舞蹈 社会文化 文化场域 展演
  • 简介:本文从谈及杨丽萍的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演出意义入手,《云南映象》使民间歌舞贴近了都市普通大众;《云南映象》也使民间歌舞舞台表演成功地市场化;但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云南映象》应该是以原生态民间歌舞为基本素材的民间歌舞集,或者是打上了引导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新意在于.《云南映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但它强调了原生态的内涵,从歌手到舞者,从道具到服饰,从歌声到舞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但不能说《云南映象》是对原生态的还原和再现。“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问题上,民间歌舞的产业化发展,为适应舞台表演,民间歌舞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上,舞台化的“原生态”民间歌舞对原生态民间活态文化的改变;在民间活态文化的传承人问题上,职业化的生涯和城市化的生活对农民本来生活的改变……“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靠时间来衡量和证明。因此,《云南映象》只是杨丽萍的保护民间文化的模式。

  • 标签: 《云南映象》 原生态 民族歌舞集 杨丽萍 民间文化资源 民间活态文化
  • 简介:2008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和北京舞蹈学院学系平心教授在北京阳台山大觉寺进行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学术座谈与对话,主要涉及艺术和舞蹈学学科要旨及艺术心理学和舞蹈心理学学术问题,其中涉及艺术和舞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艺术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沙龙 学术问题 舞蹈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 简介:【舞蹈专业能力】舞蹈专业能力简称专业能力,特指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的身体应该具备的各种专门能力。它是全部舞蹈训练内容的概括,是一个舞蹈者在舞蹈训练中获得发展的各种身体能力的总和。舞蹈训练活动就是围绕舞蹈者专业能力而展开的,因此,舞蹈身体训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专业能力的内容。具体而言,舞蹈者专业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基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能力、心智能力等各部分。

  • 标签: 舞蹈学 专业能力 汇编 词条 词典 身体能力
  • 简介:【舞蹈基本能力的转移】舞蹈基本能力是指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久等能力。舞蹈者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完整系统,舞蹈者的各项身体基本能力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舞蹈者基本能力的完整系统性和相互联系性,使得舞蹈基表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转移现象,对舞蹈基本能力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 标签: 舞蹈学 基本能力 汇编 词条 词典 舞蹈者
  • 简介:【舞蹈训练负荷的分类】舞蹈训练中任何一个训练负荷都包含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个方面。总体上讲,训练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还包括超强度、适宜强度和次强度;训练量包括组训练量和总训练量两种(图2)。1.训练强度训练强度也称负荷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个组合或单个动作中,练习者机体因承受负荷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它反映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特征,即刺激程度的深浅。按评定方法标准的不同可以将训练强度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两种。

  • 标签: 舞蹈学 训练强度 训练负荷 汇编 词条 词典
  • 简介:知道资华筠是一级舞蹈演员的人很多,知道资华筠散文写得漂亮的人也很多;如果读了《舞蹈生态导论》和《舞艺·舞理》,相信知道资华筠是精通舞蹈学理的学者、是舞蹈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的人也会多起来。《舞蹈生态导论》是一部带有导向性的论著。它的应运而生,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世界需要从根本上、总体上来进行综合治理;其二,是经编纬织的舞蹈理论框架需要从感觉的迷雾中、从思辨的沼泽中走出。要言之,《舞蹈生态导论》力图提出一种科学实证的舞蹈研究方法,来沟通“从实践经验到经验实践”的舞蹈现象世界和“从动作语文到文字语言”的舞蹈理论框架。

  • 标签: 舞蹈生态学 舞蹈形态 特征提取 因子分解 核心物 生态环境
  • 简介:我珍惜中国的艺术传统,是因为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但在历代的艺术史上具有非常的影响力,并能衍生出极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世界人类的艺术思想上,散发著永恒的光芒。

  • 标签: 艺术史 艺术思想 艺术传统 艺术作品 大师 访谈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的新著《舞蹈研究》近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基于作者多年来对哲学、美学及舞蹈学学术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思考,对多种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阐述了这些研究方法与舞蹈研究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有待舞蹈学界可能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北京舞蹈学院 出版发行 学术研究方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 相关学科
  • 简介:本文以杨柳青年画所呈现的津门人文景观为研究视角,从舞蹈生态环境的角度剖析了影响津门民俗舞蹈产生和发展的地理、历史、社会意识、社会思潮以及其他生态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津门民俗舞蹈的生态环境特征即:海洋文化特征、半殖民文化特征以及其他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津门民俗舞蹈生态环境的剖析与梳理,为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津门民俗舞蹈文化提供依据。

  • 标签: 津门民俗舞蹈 舞蹈生态环境学 杨柳青年画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特征
  • 简介:应07年岁杪之约,2008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和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平心教授在北京阳台山大觉寺进行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座谈,主要涉及艺术和舞蹈学学科要旨及艺术心理学和舞蹈心理学学术问题,其中涉及学科关系,正应了乾隆皇帝为大觉寺最高殿堂牌匾的亲笔题字:动静等观!可谓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 标签: 艺术学 舞蹈学 艺术心理学 舞蹈心理学 发凡
  • 简介:1982年,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吴晓邦开始为中国舞蹈界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培养舞蹈高端人才的航程。在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四十年里,研究生教育筚路蓝缕,为我国的舞蹈研究事业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期间进步和欠缺并存,成长和挑战共融。中国舞蹈研究生教育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唯有脚踏实地地布局和调整好基础性工作,才会让我们最终看到一个百花烂漫的美好未来。

  • 标签: 中国舞蹈学 舞蹈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众所周知,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更离不开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相互建构、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实践与理论的和谐发展,民族舞蹈实践的发展与繁荣同理。近年来,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实践和学术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论是在舞蹈实践领域,抑或在舞蹈研究层面,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讨。本文拟围绕“民族舞蹈”的研究对象、研究视野、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

  • 标签: 舞蹈学 民族 理论与实践 钩沉 概念 舞蹈实践
  • 简介:本文作者提出“舞蹈价值”的概念,将舞蹈批评纳入“价值创造”或曰“创价”的审美范畴。对“舞蹈价值”的探究,或将为舞蹈批评的理论架构开创新篇

  • 标签: 价值学 舞蹈 批评 审美范畴
  • 简介:1月6日晚,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共颁发了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民间文学作品奖等4大类92个奖项。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资深学者巫允明撰写的《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舞蹈文化 原生态 民间文艺 工艺美术作品 民间文学作品
  • 简介:通过对豫南龙寨村历时三年的民俗歌舞田野考察,笔者发现该村玩灯人群体涉及全村大多数及周边村落,他们所操持的多样态灯玩意儿涉及多项民俗。其中,元宵节"红灯会"民俗歌舞的诸多田野特征与相关历史记载有着多层面上的接通。文章认为该村寨的元宵节红灯会歌舞是当下社会罕为见之的集群性民俗活动缩影,山村玩灯人群体、多种灯玩意儿与一体化多项民俗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社会民俗生活与红灯歌舞艺术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歌舞文化现象所反映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生活信仰与价值追求,强化了村民群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持着山村民众特有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并演绎着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即家族绵延。

  • 标签: 玩灯人 主体群落 红灯会 仪式信仰
  • 简介:一九一三年,当俄国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乐《春之祭》在法国上演的时候,引起了剧场极大的争吵和骚乱,一些贵妇人用手提包甩打郐座的女观众,一些貌似尊严的男性贵族同样参与了相互的谩骂和斗殴。《春之祭》之所以激起听众如此疯狂的行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公众对过去纤细、轻柔、高雅的芭蕾音乐有个传统的艺术爱好,接受不了《春之祭》的狂暴、乖戾、狂欢的音乐旋律,认为它是对高尚音乐的粗暴践踏,亵渎了传统芭蕾音乐的魅力美感,也破坏了公众的感情。

  • 标签: 芭蕾 《春之祭》 音乐旋律 斯特拉文斯基 观众 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