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天主教徒的贝多芬,其一生创作中,取材于基督教文化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除了晚期著名的《庄严弥撒》外,他还写过相当多的宗教歌曲,而写于1804年的声乐套曲《盖勒特圣歌六首》无疑是其早期重要的,但却又被人们忽视的杰作。其中的第四分曲《大自然对神的赞颂》,承接前三首曲子所营造的悲剧性情感氛围,在套曲中作为一个显著的情绪转折点,本曲向人们展现出创作主体从苦涩、哀号中获得拯救力量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文章从歌词文本的情感把握入手,继而就其音乐结构形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作曲家在营构新的音响风貌时所采用的工艺手段。最后,试图解释该曲整体外在表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及支撑这些情感所依托的宗教信念。

  • 标签: 贝多芬 艺术歌曲《大自然对神的赞颂》 音乐形态 宗教情感
  • 简介:藏族宗教音乐初探田联韬在我国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次是本教(亦称本波)。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属于自然形式的宗教,它崇奉自然信灵与鬼怪。据本教经典记载,本教的创始人是祖师辛饶米保。本教最初起源于西部象雄地方(即...

  • 标签: 宗教音乐 羌姆乐舞 诵经音乐 佛教寺院 佛教音乐 本教
  • 简介:本文对石磬这一音乐史中礼乐合一的乐器进行宏观考索.通过对石磬本体形态要素,即形制、纹饰、铭文、测音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各类石磬的形态特征、石磬形态的发展规律.

  • 标签: 乐器 石磬 形态 形制 纹饰 铭文
  • 简介:作为含有音乐与文学双重功能属性艺术样式的歌词,除具有诗歌的文学节奏形态外,同时又具有受旋律、曲式规范制约的音乐属性,形成歌词独特的结构方式和自身的节奏形态。佛朗西斯·古麦说过,感情必然促成节奏,节奏是一致唯一的永恒表现。歌词节奏不但受感情节奏的支配和语言节奏的制约,而且还要通过作曲家再度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夸张、强化、升华、最终转化为音乐范畴的旋律节奏,这也就是把歌词称作音乐文学的症结。我们研究歌词节奏的形态和它的运动轨迹,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它的内在规律,有意识地、能动地为作曲家提供和丰富转化旋律节奏的基础,完成同一性的歌曲艺术形象。

  • 标签: 音乐文学 七言 声诗 弹歌 音乐属性 词体
  • 简介:从《新青年》开始,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主流文人批判否定甚至于抹黑压倒的对象,只有余上沅、田汉、欧阳予倩、齐如山等少数文化人自始至终钟情并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编及演出活动;有'田老大'之称的田汉,堪称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有成就同时也最值得研究和反思的一位戏曲活动家和戏曲改革家。

  • 标签: 中的宗教 宗教神道 戏曲中的
  • 简介:声乐、作为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从远古的“杭唷、杭唷”、到当今声乐技巧的高度发挥,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声态万千。在人类歌唱艺术的不断实践中,创造了无数浸透与震撼人心的声乐形态,并在理论的实践中去概括分析和不断完善它的表现,这样就有了声乐形态学的创建。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声乐形态学的理论构架。

  • 标签: 声乐技巧 形态学 审美形态 构架 人声 歌唱艺术
  • 简介:藏族宗教乐舞带有鲜明浓厚的雪域色彩和高原风格,尤其在带有傩艺术性质的乐舞表演中,不仅体现出藏族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显示出她粗犷、豪放、古朴的气质与性格。从乐舞的发展中可以窥视到藏族文化发展的脉络。

  • 标签: 藏族 乐舞 苯教 藏传佛教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一位伟大的复调音乐大师,同时又是功能和声体系推向成熟阶段的奠基人,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从来都是纵横交融、相得益彰的。巴赫的旋律是在这两种体裁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本文所座巴赫旋律的不间断性与单纯性,巴赫旋律的和声内涵和巴赫的复调旋律与主调旋律三个方面,阐述巴赫旋律的各种基本形态

  • 标签: 巴赫 音乐作品研究 旋律 音乐形态 和声内涵
  • 简介:八十年代,在中国傩戏和傩文化研究兴起之时,山西省潞城县南舍村发现了抄立于明万历二年的记录赛祭礼仪和演出节目的民间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长子县东大关村发现了抄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的同类抄本《唐乐星图》、《供盏曲目》等,此前,山西各地又发现众多的宗教

  • 标签: 宗教祭祀戏剧 山西省 祭祀活动 乐星图 迎神赛社 晋东南
  • 简介:西安鼓乐与宗教活动育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民俗音乐,属于世俗性的民间音乐范畴。本文从西安鼓乐的内容、形式、体裁、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诸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 标签: 西安鼓乐 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 民俗音乐
  • 简介:《想夫怜》由《相府莲》衍生而来,《相府莲》源自南齐相王俭故事,"丑尔"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按语。《想夫怜》乐曲最晚在中唐就已经创立并流传开来。《想夫怜》表演人员主要有唐人多美、清人张稚昭和朱福寿。其演奏乐器主要有筝、琵琶、瑟和笛。《相府莲》多用在宴饮佳会等场合,多为祝贺曲。《想夫怜》多用在青楼闺房等场合,多为相思曲。《想夫怜》在唐五代、元代、明代、清代和民国皆有传唱痕迹。五言四句体《想夫怜》、五言八句体《簇拍相府莲》和七言八句体《想夫怜》皆由《相府莲》衍生而来。五言四句体《想夫怜》创作方式为因声度辞,五言八句体《簇拍相府莲》和七言八句体《想夫怜》创作方式为选诗入乐。

  • 标签: 《想夫怜》 创调情况 表演情况 流变情况 创作情况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形态和历史形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独特性直接源自中国的逻辑形态。本文从考察中国的逻辑形态入手,指出中国逻辑是一种与西方外延逻辑不同的内涵逻辑。然后分别考察内涵逻辑对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形态和历史形态的影响,并对内涵逻辑在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外延逻辑 内涵逻辑 理论形态 历史形态 中国音乐美学
  • 简介: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与传承方式的影响,仫佬族传统民歌在乐调、和声、结构与旋法等音乐语言的使用上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仍保留了某些古老的原生性特点,其音乐形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

  • 标签: 仫佬族 传统民歌 音乐形态
  • 简介:关汉卿名下现存杂剧共一十八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剧作展现了金元时期男女婚嫁的礼仪制度与风俗形态,本文拟就此进行简要分析。关汉卿剧作中关涉风月情爱题材的有七种,即《闺怨佳人拜月亭》、《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诈妮子调风月》、《望江亭中秋切绘》、《杜蕊娘智赏金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温太真玉镜台》。

  • 标签: 婚俗形态 关汉卿 剧作 礼仪制度 金元时期 情爱题材
  • 简介:第九章类和宗中国各民族的民歌浩似烟海,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有记载民歌开始,至前几年完成并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数量之多,形式之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 标签: 中国民歌 形态 旋律 春秋战国时期 民间歌曲 第九章
  • 简介:第二章句和段乐句和乐段是民歌中的基础结构,相对独立的有明显句逗感的较短小的旋律片段为乐句。乐意比较完整的有明显终止感的较长的旋律片段为乐段。乐句是乐段结构中的一部分。最常见的是两句乐句或四句乐句组成的乐段。如:

  • 标签: 中国民歌 旋律 形态 基础结构 相对独立 乐句
  • 简介:仫佬族是一个热爱山歌的民族,他们有独立的语言,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平时在日常交往中仫佬人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汉语进行交流。民歌凭借社会、师徒、情境等方式进行传承,拥有十分自由的音乐结构,表现出独特的音乐语言形式,其不同于中西方传统的音乐模式。由于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决定了民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态,针对这一文化瑰宝,需要努力传承与延续。

  • 标签: 仫佬族 民歌 音乐形态 传承
  • 简介:近代以来,江南地区盛行一种叫做“堂名”的清音组织,这种班社以坐唱昆曲及演奏丝竹吹打为主要业务内容。堂名肇端于明末清初秦淮的清音小部,清初三代君主对乐籍制度的递进措施,使得家班家乐艺人逐渐走向民间,与鼓手僧道杂糅一处,

  • 标签: 业务内容 班社 形态 明末清初 近代以来 江南地区
  • 简介:音乐的情感与形态──“通质同构”周畅音乐形态的特点和形态诸因素音乐的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感知。它有什么特点呢?①乐音群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声音是音乐存在的形式,它遵循声音存在的规律。首先是声源,通过发声体的力动作用发出声音;其次是声媒,声波通过...

  • 标签: 音乐精神 音乐形态 表现感情 乐音 感情表现 声乐作品
  • 简介:湖南影戏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它的演出底本既有着戏曲剧本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着民间文学的诸多特点。就笔者在湖南的长期田野调查来看,艺人演出使用的文本,其形态较为复杂,既有师傅口传心授下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文字的本子,也有只记录剧目故事梗概,演出时要靠艺人根据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积累即兴创编的'桥本',还有完全没有文字,纯粹靠艺人口耳相传的'活态

  • 标签: 形态研究 影戏 戏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