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出发,依据民族音乐学所依附的主要手段——田野调查的基本属性,对学科中所包含的主观性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引发出田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问题。

  • 标签: 田野工作 主观属性 作伪
  • 简介:当前音乐学术界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十分严重,若欲综合治理音乐学术环境,首先应该把好各个教学与审核环节的关隘,对于严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及其训练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上则应该主要抓学生的初始学习阶段与教师的继续学习阶段两个重要环节.另外,我国音乐院校目前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名实不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此,应该在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时,注重区分和培养"研究型"与"创作表演型"两类音乐教学人才,并努力消除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明显的观念误区和制度缺陷.

  • 标签: 音乐学术道德规范 一般学术规范 音乐学行业规范 研究型人才 创作表演型人才
  • 简介:依据审美教育的观点,施教者的劳动形态应当具有审美性.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而且还会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

  • 标签: 音乐教师 美好 熏陶 传播者 审美教育 学生
  • 简介:<正>在我国民族乐器的百花园里,古筝是一枝艳丽奇葩,声音优美动听,表现力丰富,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演奏技巧繁难,韵味多变,色彩浓郁,风格独特。为便于学习和演奏,在曲谱上标注相应的指法符号,是至关重要的。古筝历来是各家各派自成体系,指法符号没有统一的名称和记法,甚至有的只是口传心授,就更无所谈及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由于音乐艺术院校普遍开设了古筝专业,各地筝家不断进行学术交流;尤其在1961年,于西安召开的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古筝教材会议上,论及了指法符

  • 标签: 指法符号 古筝 演奏技巧 艺术院校 风格独特 口传心授
  • 简介:广告设计是广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操作性、服务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广告设计主要是根据广告的主题和创作思想,用文字或插图、色彩、版式等表现形式将广告或创意演变成视觉化的要素,并由此传达给消费者。可见,要想引起广告受众注意及兴趣,就必须遵循广告设计的基本规范,制作出新颖、别致、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

  • 标签: 广告设计 基本规范
  • 简介:自从广东音乐音乐大师吕文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创制高胡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高胡不论在制作还是演奏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高胡已成了民族器乐宝库中一件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乐器,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高胡是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是演奏广东音乐必不可少的主奏、领奏乐器。高胡独奏,更是一种使人陶醉、魅力无穷的音乐享受,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高胡的地位有如西洋管弦乐队中首席小提琴所处的位置一样。高胡已成了一件举足轻重的民族乐器。

  • 标签: 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 演奏方面 揉弦 吕文成
  • 简介:规范化曲式结构存在于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本文通过分析一些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针对变体曲式、边缘曲式、自由曲式三种非规范化曲式结构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 标签: 非规范化曲式 变体曲式 边缘曲式 自由曲式 分析
  • 简介:<正>《乐记》触及音乐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剖析《乐记》的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将有重要意义。自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问世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本文试图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功用(包括“乐”与“欲”的关系)、“德”与“艺”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包括乐与礼的关系)、音乐的阶级沦等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乐记》的音乐思想,探讨其历史地位,提出管见,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 标签: 《乐记》 思想述评 音乐理论 音乐思想史 “德”与“艺” 历史地位
  • 简介:从1956年开始至文革前,毛泽东不仅作了《与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而且作了与音乐问题有关的4次批示,从而给中国音乐界带来深刻影响。毛泽东的音乐思想提高了中国音乐的民族自信心,指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民族化芳向,倡导了形式上的创新;但由于他以革命家、政治家的立场关照音乐,特别强调音乐的政治性,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毛泽东 音乐问题 音乐思想
  • 简介:<正>人是会思想的动物,不独在理性的状态下清醒地思想,而且也会在睡梦中放荡地思想,甚至发出自慰的呓语。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本我"的显现中最真实的内心取向。安徽省宿州市坠子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人生配方》,让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的呓语情状,所表现的就是当下某类都市人群的呓语现象,把特定人群的这种生存状态真实地袒露在我们面前。

  • 标签: 坠子戏 生存状态 本我 都市人群 聪明误 举世震惊
  • 简介:本文以音乐学“学术规范”为考察对象,分析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音乐学术研究领域的学术失范行为及其主要表现形态和产生背景,对学术界围绕“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进行描述,对此次论争的产生原因和背景、论争的性质和目的、对象和方法、作用和意义以及论争中所涉及的与音乐学学术规范有关的若干理论命题进行探讨.对各方论者所涉及的主要论域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在上述几个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

  • 标签: 音乐学 音乐思潮 学术创新 学术规范 学术腐败 学术批评
  • 简介: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的一种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歌唱规范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力,鼓励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将通过对歌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规范,并且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 标签: 小学 音乐教学 歌唱规范 策略研究
  • 简介:本文就中国打击乐记谱法和演奏技法符号的规范化,提出了个人意见和方案:①以五线谱作为中国打击乐的常规记谱法;②保留中国传统戏曲锣鼓经的音字记谱法;③规范了十八种中国鼓类常用演奏技法符号和八种中国钹类常用演奏技法符号,并就此加以说明和论证.

  • 标签: 中国打击乐 记谱法 技法符号 规范化
  • 简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关键的命题“大音希声”不断的被注者予以新的诠释。由于不顾及《老子》的整体思想,这些诠释往往脱离全书主旨和作者本意,使人无从把握《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老子》及其有关资料的研究,意在指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非乐,并对其它观点加以分析,兼与墨子的非乐思想比较。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非乐 愚民 墨子
  • 简介:<正>《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引发新闻集团旗下多家报纸采用非法、不道德的的手段获取消息的做法曝光,某些媒体的沉沦,使得公众在震惊之余不禁质疑其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本文将借助"波特图式"对《世界新闻报》失踪少女窃听事件以及一系列类似的媒体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剖析,探索其形成根源,从而明确即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闻媒体的选择也必须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势在必行。

  • 标签: 波特图式 道德缺失 世界新闻报 舆论监督 英国《卫报》 默多克
  • 简介:<正>《乐记》是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文明和智慧、闪耀着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美学光辉的有着不朽价值的艺术思想遗产。尽管对《乐记》的成书年代有着两种传统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出自春秋战国之际的公孙尼之手,一种意见认为它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所编纂。正像《周礼》虽不是成书于西周时代,但它所反映的大体上是西周时代的制度一样,我以为《乐记》所反映的基本上或大体上也是西周时代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乐记》对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本质,已经有了朴素而正确的理解,它说:“故人不耐(能)无乐,乐不耐(能)无形。”“夫乐者,象成者也。”音乐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形象。这是关于音乐艺术的形象性的最早的论述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形态的特点,是通过声音的运动(高低、长短、节拍、旋律)和声音的往复回旋,构成抽象的形象。音乐的形象,便是通过音响对欣赏者听觉的刺激,唤起的对作曲家所创造的形象的把握,它把欣赏者带进为音的世界所构筑的典型意境和典型情绪中来,从而搅动起欣尝者情感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艺术形态 欣赏者 自然形态 劳动人民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乐论》为荀子所作,而非公孙尼子.《史记·乐书》、《礼记·乐记》、《说苑》、《白虎通义》等接受、改造了荀子的音乐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汉代特色的音乐理论.这一方面说明,在汉人看来,荀子的音乐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汉代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 标签: 荀子 《乐论》 《乐书》 《乐记》 《说苑》 《白虎通义》
  • 简介: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坛领袖,精于音律,工于书画,并通典章礼仪之学,是位温文儒雅多才多艺的学者。蔡邕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救世情怀,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继承者。他强调艺术的政治功用,认为音乐应洒脱自由,个性鲜明,即“任情态性”的艺术观念,故他的艺术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就蔡邕音乐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作用、审美观点、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求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 标签: 蔡邕 儒家思想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