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俊达,你来得洁净,走得磊落!历史永远这样记载着:1997年3月12日,一个好人——武俊达逝世,82个年头,活得有价值!你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不管人民需要你干什么,你总是尽全力去干好它,所以你平凡而又伟大!你是学声乐的,一生却很少担任声乐工作.从抗日救亡运动,到迎接南京解放,你是一名好地下党员.你的《打!狠狠地打》是中央军委向全军推荐的好歌曲之一.人民需要你从事戏曲工作,你终于为我国的戏曲音乐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为扬剧《赶山塞海》作曲,

  • 标签: 戏曲音乐 人民需要 抗日救亡运动 南京解放 地下党员 美学特征
  • 简介:赵沨同志功不可没喻宜萱在赵同志80华诞的喜庆口子里,我作为他的一个老同事,不由得回忆起在他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时期的一些往事,井感触良多。在那时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教育经费拮据,教学设施落后,师资缺乏,生源专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要把高等音乐教育办好,办...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文化 志功 艺术表现 音乐修养 民族器乐
  • 简介:庆贺李凌同志八十寿辰赵庆祝李凌同志的八十寿辰,首都的文艺界和音乐界为他举行了庆祝会和学术思想研讨会,我因病没有能参加学术研讨会,朋友们要我写一篇文章,按理说,我和李凌同志相识和共事五十多年,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十年动乱时期,有一个搞民族音乐的革命群众,...

  • 标签: 新音乐 李凌 国民党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国统区 李抱忱
  • 简介: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兼音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主编、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我国成就斐然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时乐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16日15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93岁.……

  • 标签: 忆老友 时乐濛同志 老友时乐濛
  • 简介:1998年末,有关编委向我约稿,希望写些评论促进学术争鸣,论题和篇数由我自定.我考虑到杨荫浏先生(以下简称)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同时又考虑到"左"倾思潮对他的负面影响需要反思和消除,因此将论题定在评论.

  • 标签: 评论 音乐研究 杨荫浏 音乐史 99年 崇高
  • 简介:<正>由于资料不足,我们对星海同志在苏联时期的情况,在某些细节上还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苏联的时候有机会读到他给作曲家格里艾尔的一封信的底稿,这是他用英文起草而请人译成俄文的。写信的日期是1945年10月2日,即在他去世前的28天。那时他已在重病之中,但读了信后仍然使我们感受到他的生命之火在旺盛地燃烧着,感受到他对于祖国和人民

  • 标签: 作品 劳动人民 巴黎 冼星海 法国 民族解放
  • 简介:<正>张庚同志是我国戏剧运动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是我国有创见的戏剧理论家、戏剧艺术学科建设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还是卓越的戏剧艺术教育家。1938年张庚同志任延安鲁艺戏剧系主任,1946年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与欧阳予倩共同筹建中央戏剧学院并长期任副院长,兼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团长。后因工作需要,先后调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艺

  • 标签: 戏剧教育 戏剧运动 欧阳予倩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戏曲研究院
  • 简介:<正>《牺盟大合唱》是冼星海同志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这也是他在离开祖国之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大型声乐作品。星海同志是群众歌曲的多产作家,更是大型声乐作品的创作能手。正如《音乐欣赏手册》编者在中国大型声乐作品栏里所概括的那样:“冼星海是第一个用大合唱来表现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的作曲家。他力图在大合唱中把革命的内容与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并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他从1938年冬到延安之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继《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和《九一八大合唱》(也叫《打到鸭绿江大合唱》)之后,又以惊入的速度,完成了《牺盟大合唱》。

  • 标签: 牺盟会 决死队 延安 鸭绿江 黄河大合唱 太行山
  • 简介:七月,在我参加天津市引滦入津工程慰问活动的途中,得知史若虚同志病逝的消息。当时,我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我每次外出回京,总要习惯地找到史若虚同志,畅谈外出观感。而此次回京,竟不能得见他热情诚挚的面容了,然而,史若虚同志生前的音容笑貌却时常萦绕在我的眼前。史若虚同志是一位功绩卓著的戏曲教育家。自1950年中国戏曲学校成立,他就在校任职,担任教务长、副校长,扩大建制为中国戏曲学院后又任院长,直到逝世。他毕生的心

  • 标签: 戏曲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学校 引滦入津工程 毕生心血 副校长
  • 简介:看了李重光同志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对其中第七章第十二节所论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该书说,“孤立的一个音、一个和弦是不能表现什么音乐思想的”,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紧接着又说“但两个音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的节奏和音色中,却能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并且还进一步举例说明“由狭音程构成的曲调,一般具有平和、安静的感觉”(举蔡

  • 标签: 李重光 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思想 十二节 义勇军进行曲 狄盖特
  • 简介:<正>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是作为一个报刊读者反映音乐界一些私下的议论,对于音乐报导中目前出现的一种倾向提出了意见的。忠言虽然逆耳,但希望得到考虑;“提名道姓”地附注报导作者署名,咎在我考虑不周;本意不是针

  • 标签: 音乐 青年工人 结论 出版社 作者署名 读者
  • 简介:从《新音乐》月刊看李凌同志的编辑思想俞玉滋这次有机会和许多老一辈的音乐家一起讨论李凌同志的音乐思想,感到很高兴,如赵、孙慎、谭林、薛良,夏白诸位同志,都是当年与李凌同志生死与共、一起创办《新音乐》月刊的老战友、老伙伴。听听他们的发言,很受启发和鼓舞。...

  • 标签: 新音乐 音乐艺术 李凌 编辑思想 音乐思想 民族民间音乐
  • 简介:关于王朴律,五十余年来已凝聚了不少学者的心血,不尽相同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王光祈、吴南薰等说它近于纯律;缪天瑞先生认为近于12平均律;杨荫浏先生则说它更近于三分(损益)律。不久前陈应时同志发表了《王朴律究竞是一种什么律?》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对上述各家之说作了进一步研究。他列表将三种律制(三分律、纯律、12平均律)用简明的音分数与王朴律作了比较,从而证实了杨先生的意见是较为正确的。这对于王朴律研究的深入,做了很好的工作。不过,《陈文》释王朴的“84调”为“84宫”,还否定了杨荫浏先生认为王朴律计算具一定随意性的说法。我以为,尚有讨论的余地和必要。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向陈应时同志请教。

  • 标签: 王朴律 陈应时 三分律 杨荫浏先生 王光祈 平均律
  • 简介:《音乐研究》1991年第四期发表了王迪同志的《有关古琴律制的断代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文中就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和我商榷:(1)关于琴律的历史分期:(2)关于琴律的研究方法。对于前一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已在《再谈

  • 标签: 三分损益 历史分期 数学计算 广陵散 律学 新法密率
  • 简介:<正>《音乐论丛》(2)中吴剑、许健二同志的《冲冠怒亦深》一文,对琴曲《广陵散》的艺术分析有很多好的意见,读后很有启发。但其中涉及现存《神奇秘谱》中的琴曲《广陵散》与汉代蔡邕

  • 标签: 广陵 艺术分析 商榷 可解释 汉代 读后
  • 简介: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曾经涌现出过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歌曲作家,特别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他们多以抗日救亡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其作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各国音乐史上都是罕见的。恰如丰子恺先生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所赞誉的那样:“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见《战地》第四期一九三八年五月)。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后来从事作曲工作的同志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 标签: 民间音乐 歌曲作品 近代音乐 音乐传统 丰子恺先生 《黄河大合唱》
  • 简介:仪器与心理科学与艺术───与李武华同志商榷罗复常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使用的音律测试仪器已经日渐精密,现在能测出百分之一个半音的差别来,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这些先进的仪器陆续由全国许多地方的音律测试工作者掌握,...

  • 标签: 湖南花鼓戏 科学与艺术 音高 测音仪 仪器测试 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