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新达达——后色彩抽象的另一分支——直接导致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重要潮流:波普艺术。罗伯特·劳申柏是第一个背离纯抽象表现主义的人。他用大笔触把纯色涂在粘在画布上的非艺术材料上,如旧床垫、破收音机、照片、动物标本等。从劳申柏的综合绘画中也产生出很多新的集合艺术,这个词以前用来描述卡尔德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波普艺术 60年代 50年代 艺术材料 罗伯特
  • 简介:雕塑与建筑通常置于野外的非功能的建筑模型与构成成为1970年代的一种类型,与大地艺术有所重叠,但截然不同。在美国主要有阿丽丝·艾柯克(AliceAycock,1946-)和玛丽·米斯(MaryMiss,1944-)。

  • 标签: 雕塑 建筑模型 70年代 大地艺术
  • 简介:上古时期,母、母氏、亲母、媪、妣等,均可称呼母亲,其中,“妣”本泛指女性先祖,亦可称呼母亲,后渐成亡母之尊称。“母氏”是上古时期的特殊用法。“氏”字缀于异姓尊长之后,以区别姓氏,诸如“母氏”“舅氏”。这种用法仅限于母系亲族,先秦之后渐次消失,仅保留于书面语,多用于刻意仿古。

  • 标签: 古代称谓 连载 上古时期 书面语 母亲 称呼
  • 简介:唐宋时期,是俗文化进一步崛起的关键节点。披阅敦煌变文乃至话本语录体中的早期白话,可一窥其貌。就自称称谓而言,唐宋沿袭魏晋而来,书面语如故,“吾”“我”为主;口头语则显新态势。原本风行一时的“身”“侬”“阿”等自称渐次湮灭,取而代之的是“儿”“某”“奴”“自家”“小人”及其衍生语等。

  • 标签: 古代称谓 连载 唐宋时期 敦煌变文 “小人” 俗文化
  • 简介:艺术基础()[英]奥克维克、斯丁森、威格、坡恩、卡伊顿合著芷子译比例比例涉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用艺术语言来说,各部分的关系是很难用任何精确的标准来比较的,因为比例总是作为一种个人判断的事情。在比例中的各个部分都是与整体发生关系,只要比例正确,各...

  • 标签: 艺术家 黄金分割率 黄金矩形 艺术作品 线条 支配力
  • 简介:以中国花鸟画的图式为构图.以不锈钢的高浮雕为手段描绘传统中国画中的图像,陈志光在空间维度上再现了传统的中国美学。以雕塑的立体空间方式,在形式上对于传统水墨画进行模仿,这种行为本身带有更多的观念色彩。虽然美国波普艺术家利希腾斯坦也会把自己的平面作品转化为雕塑,会把一个类似水墨的笔划放到立体的空间当中.然而那只是一种简单的由平面向空间的转化。陈志光的卷轴和册页作品似乎带有波普的观念,但它们与波普更早的源头马塞尔·杜尚有更紧密的关系。

  • 标签: 卷轴 传统中国画 传统水墨画 空间维度 立体空间 中国花鸟画
  • 简介:笔者有幸参与并关注第11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从策展、签约、研讨征稿启事到展出等过程,回顾感悟,受益良多。

  • 标签: 审美 征稿启事 篆刻展 书法
  • 简介:17-18世纪,法国以及欧洲的城堡里有姑苏版屏风,姑苏版对欧洲内廷装饰和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组成"洛可可"艺术特别是当时法国流行的"中国趣味"、"中国时尚"的重要成分之一。姑苏版的产生、发展与欧洲"中国热"大潮密切相关,两者在时间和阶段性上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同步性。姑苏版随着清中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欧洲的"中国热"现象而产生,并在被这轮大潮推向辉煌的发展顶点后,又随着清朝禁关和"中国热"的降温而趋于衰落。

  • 标签: 姑苏版 中国热 洛可可 屏风 外销画
  • 简介:若安·米罗1893—1983若安·米罗·非托1983年4月20日生于巴塞罗那。14岁时,米岁进入了巴塞罗那的拉罗尼亚美术学院学习,在将近完成3年学业的时候,米罗获得了一个办事员的职位,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挫败之后,米罗放弃了生意而重新回到艺术的道路。

  • 标签: 艺术史 作品 巴塞罗那 美术学院 罗尼亚 办事员
  • 简介:中国瓷器艺术之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历经了从神话般的瓷器到黄金般的瓷器.再到“中国热”时代西方日用品革命和中国瓷器装饰风尚以及中国外销瓷西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西关系从经济交流和文化互识迈入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 标签: 中国瓷器 中西经济美术文化 交流互动
  • 简介:

  • 标签: No.1
  • 简介:恍如游走于行将遗失在心底的记忆里.梦里醒来.痴望着窗外的天空,晨星依旧明亮。怅然、失落.迷茫……已经很久没有做“江南”的梦了.感动的记忆也在慢慢的消退,醒来时的我,总也在急切地寻找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起夜回房.不经意的从镜中瞟了一眼.我顿觉倍加伤感.梦中的我如今已然如此了。若有所失的靠在床边.星依然,而我昏昏然没有了刚才的情致。

  • 标签: 中国画 艺术作品 散文 《路上——追梦1》 赵建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麓湖·A4美术馆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私立美术馆之一,一直关注和推动优秀艺术家及当代艺术的前沿发展,透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关注在地实践,以丰富多元的公共教育与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推动城市新的艺术生活方式的形成。在创始馆长孙莉女士的带领下,美术馆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期《当代美术家》采访孙莉女士,对当代艺术与大众关系、美术馆发展与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美术馆 公共项目 交流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