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跨界"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在教育领域也未尝不可"跨界",时代在发展,教育手段就必须不断创新。本文以编排设计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将比较分析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比较分析法 水平对比法 归纳对比法 呈现法 情境式教学法
  • 简介:本文以清人沈复提到的造园核心'小中见大'为契机,来探讨'小'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小'除了作为界定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外,还代表了由其引发的、关于主体的知觉关联及其世界观建立的姿态。它来自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隐'思想,并通过'壶中天地'的园林观念以及山水画中的观变革成为了一种图式语言。本文以宋人郭熙等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为主线来反观园林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问题,其中以庄子'小大之辩'和沈括'以大观小'作为思辨方法,使得山水画图像不只是作为历史的线索,而是借助形式分析与私人园林的空间发展进行平行比较。本文最后以王时敏《小中现大册》和'沧浪亭'为例,来说明该图式是如何在明清时期各种流通于世的画谱和造园法则中不断解释和再造,并得以流传。

  • 标签: 唐宋 中隐 小大之辩 空间图式 观法
  • 简介:意象,是中国油画本土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式。中国油画的意象性,主要表现为以意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和以意书写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虽然也可以在欧美现当代艺术作品中找到相对应的审美类型,比如超现实主义也可归于“以意境”.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抽象主义也可称为某种意义上的“以意造型”“以意生色”和“以意书写”.但意象油画的本质特征是中国诗性文化个性的审美呈现.

  • 标签: 中国油画 意象性 人文情怀 语式 徐福 土地
  • 简介: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我有一方印章,印文为"性命书法",为张雅臣先生所刻。浑厚的边框,精审雅致的细朱文,给人一种古穆苍凉之感。由此我想,人的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又是多么的神圣而不可侵犯。那厚重的边框,正是对生命的无私守护和捍卫。张先生匠心独运,刀起尘落,刻出了生命的意义

  • 标签: 村语
  • 简介:浙江——风华物宝,人杰地灵。尤其能引以为豪的浙江中国画,溯两宋,看今朝,画坛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浙江的中国画在近千年的传承发展势头,素以强盛不衰而令全国瞩目。

  • 标签: 创刊 传承发展 中国画 浙江
  • 简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雕塑教学,对培养我国未来的雕塑人才和其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傅维安教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开设的“饰课”,颇具新意,现将其教学提要刊发,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希望由此展开我国雕塑教学的研讨。为此,本刊特开辟新栏目“教学篇”。

  • 标签: 教学程序 形式法则 现代雕塑 雕塑家 雕塑语言 雕塑艺术
  • 简介:翠拢红蒸小院春.池底垣边,藤蔓如云。莺歌燕啭闹纷纷,花气怡人,水气怡人。弄墨经营带露临,画里霞熏,枝上风薰。倚栏伏案费神思,醒也牵魂,醉也牵魂。

  • 标签: 心语 池子 散文 心情
  • 简介:白描作为一种线条艺术形式极至,蕴含着笔墨的力度等美感潜质,不仅能展现出属于客体本质的形态结构关系,而且能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组合关系,同时还能显现出不同时代的视觉图式特征。白描艺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将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 标签: 白描 线条
  • 简介:跟钻石作为南非的国石或者猫眼作为斯里兰卡的国石不同,中国的国石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然而,我们的目的也不在于选出哪一类石头作为国石的候选者。没有办法证明祖先拿起的第一石头是当做工具还是装饰品,但是我们至少知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内在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当我们在不断地深入发掘出中国人在玩石赏石活动中所传递出来的内在的文化意义时,会越发觉得这种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所有的特质都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 标签: 民族文化 文化意义 斯里兰卡 心理结构 中国人 国石
  • 简介:"你为何要画画?""为何要这样画?"这样的提问时而来自他人,时而来自我自己.我唯一的回答是:"这是我精神上的需要."这样的回答并不新奇,也不是我独有的,但我只能这样说,因为这样才真实.

  • 标签: 赘语 回答
  • 简介:陕西督军陈树潘于民国玉年六月携家眷登览华山,题“天地奇观”勒仰天池之侧。秦中书法家陈泽秦(少默)乃其子。陈泽秦、刘汉基,均从李问渠学金石书画与古籍善本鉴定。吴让之精鉴赏,书法宗赵之谦,以拨灯执笔法为之,作品古朴大气,不轻为人书,传世书作极少。齐白石为叶访樵镌“访樵”白文印,叶极珍爱,不多用,后请人仿制两枚,其一为庞裕洲仿刻。

  • 标签: 陈泽秦 拨灯 秦中 登览 人书
  • 简介:鱼得水而悠游.自相忘干水;书得法而洒脱.自不知其有法。知此,可以超迈古今,不同流俗。

  • 标签: 砚跋语
  • 简介:书人独曾印泉曾印泉书法一书法一词,有二解。一是写字之法,标准是工整,好看,是一切人都可为的事;一是写字写出神来,钻入骨髓,透入脑门,秀气好看倒在其次。它要求书者钻透书艺的整个或大部分传统形式,做出来后又经得起艺术、思想、历史、乃至于文化各学科去研究...

  • 标签: 书法史 汉字的结构 入书法 艺术家 中国历史 传统形式
  • 简介: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是贯穿于毕生艺术追求的主要取法手段,是学书人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临帖初以一家为宗,待得其精髓后,再遍众百家,求其变化,吸纵家之美为己用。切忌今天换一帖,明天换

  • 标签: 用笔 隶书 学习 汉隶 区别 特征提取
  • 简介:看宋红的画是种轻松的享受。因为在今天,纷乱嘈杂的画界和画画都喜欢撑满画布的时候,看画有时很累,常常只是说事却看不见画。但是宋红的画不是,她会减,减得我们的注意力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她诗意的画里,可以迅速地在视线的总体感受中看见物。事实还不单如此,宋红的画懂得留出一片空地,这片空地让物显出了绘画的魅力。我们知道艺术妙趣横生时,这空地就是境域的展开。

  • 标签: 宋红 总体感受 美术基础 西湖山 天语 艺术氛围
  • 简介:人生是一次不归的旅行,所有的行者都渴望博览万物。

  • 标签: 心语 质量 旅行 生活
  • 简介:多年习练丹青,体悟颇多,画余撰之,多为简论形式。这种画语录的简论,经观察亦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体裁,更是中国画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论,是以经年不辍绘画践行中所悟、所思为基础,分别就中外艺术的碰撞、交汇、融合、画余读书感受、践行中技法的生成、对传统绘画艺术再认识、绘画实践所得等,以精简的文字表述方式,阐释了作者的艺事追求目标与文化立场和文化上的判断。

  • 标签: 创新 中国画 民间艺术 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