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彼得·勃鲁盖尔生于荷兰,后移居布鲁赛尔。他平索性格怪癖,画题有时也令人百思难解。他古怪的画意却标志着他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对农民的生活怀有深切的同情,在欧洲画史上,他是最早的一位自觉的农民画家,人称“农民勃鲁盖尔”。

  • 标签: 农民 舞蹈 勃鲁盖尔 阶级立场 画题 画家
  • 简介:中国写意画代表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的笔墨造诣是分不开的,纵观中国美术史,还没有哪一个有成就的画家是掌握笔墨技巧的低能儿。就是宋代工笔画家的书法和对中国画线条、笔墨的掌握也不能不使人折服。妄图贬低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并企图达到中国画艺术的高峰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误区,这种自我“降低难度”的办法很有诱惑力,它往往把那些不愿经过艰苦磨练就梦想进入大师行列的人们带入深渊而不能自拔。

  • 标签: 笔墨技巧 画家 写意画 工笔画 中国画 舞蹈
  • 简介:舞蹈与绘画的紧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彩陶纹盆》。秦汉至宋辽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也有大量的舞蹈人物,这些视觉图像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舞蹈的基本情况。但舞蹈却终究没有在中国画的题材中占据一席之地,较早的有迹可循的是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此图中有舞蹈的情节,但也是作为配景出现的,舞蹈并不是画面的中心与主题。舞蹈题材的中国画之所以少见,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卷轴绘画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人物画兴盛、繁荣的时间太短。因此,在宋以后的中国画中很难找到舞蹈题材的作品。直至近现代,才有了叶浅予、黄胄、杨之光等著名画家创作了很多舞蹈人物画,他们的作品各具特点,风格鲜明。叶浅予笔下的舞蹈、戏剧人物有着浓浓的漫画、生活速写的特点,画面一般以独舞为主,先勾勒然后平涂填色,用线严谨准确,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淡雅、生活性很强的艺术特色。黄胄的画更多的是新疆舞蹈人物与场景,技法多以速写加彩墨为主,重复性的速写线条造型撑起了整个画面,画面给人潇洒奔放、场面宏大、笔墨飞扬的视觉感受。杨之光的舞蹈人物以“没骨画法”为之,造型严谨,人物的“没骨画法”与表现服饰的有力线条形成了恰到好处的互补,别有一番韵致。

  • 标签: 舞蹈题材 人物画 笔墨 郑军里 《韩熙载夜宴图》 小品
  • 简介:舞蹈速写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远古的崖画、陶画中.就有简约刻画的猎舞、刈舞.祭舞.这是舞蹈速写的滥觞。敦煌壁画中线画的飞天,可视为舞蹈速写发展的极品,其飘逸灵动、浪漫吉祥的美感,令后人叹为观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老一辈艺术家李克瑜、叶浅予、赵士英.陈玉先、董辰生诸位先生带头倡导和奋笔.舞蹈速写曾经风靡一时.许多报刊争相登载。当年《人民日报》常请画家夜晚去剧场观看重大演出.以便速写舞蹈,并派摩托车送画家回家整理画作.车在门外等稿.第二天一大早舞蹈速写见报.被双关称许为”神速”.传为画坛雅闻。

  • 标签: 速写 舞蹈 传统 借鉴 《人民日报》 六七十年代
  • 简介:《艺术当代》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的,现今国内唯一的一本关注当代艺术的学术期刊,创刊于2001年11月,主编卢辅圣,责任编辑:徐可、漆澜,撰稿人遍及世界各重要艺术中心。《艺术当代》内设四大版块:一、今日视点,对当代艺术思潮、创作动态进行全方位的观照,每一期针对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设立专题,组织理论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为当代艺术的研究提供借鉴。二、艺术时空,重点报道海内外重要的当代艺术活动。三、现场目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个案研究,具体剖析个案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四、新闻经纬,全面介绍最近时间海内外发生的艺术活动。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 当代 艺术作品 海内外
  • 简介:根据历史教科书的划分,“近代”、“现代”、“当代”有着清晰的年代界限,运用到门类艺术的讲述中,也基本上遵循着相应的历史进程,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等,这其中,并不包含有价值观念和风格形式的取舍。

  • 标签: 当代艺术 当代中国 历史教科书 “现代” 历史进程 现代文学
  • 简介:<正>叶浅予同志在美术上有广泛而大胆的创造才能。1980年完成的《富春山居新图》是他为数不多的山水画创作中的一次开掘。他用中国画传统“以体观面”、“以时观空”的手法,画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画阴、晴、雨、雪变幻风情,画农、林、牧、渔生产建设,意象更新,洋溢着喜人的生活气息。长安组画是怀古之作,其构思立意,可尽览于画面与题词紧密联系的整体中。画家面对祖国文化艺术的悠久传统,有感于世事沧桑和创业艰辛,乃

  • 标签: 人物画 舞蹈 中国画 山水画创作 富春山居 构思立意
  • 简介:我认识林散之,是从一则有关郭沫若的轶事开始的。说是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于“文革”后期复出之后,每到一地都喜作书题字,无论什么内容,也无论什么人,他都有求必应。所以现

  • 标签: 草圣林散之
  • 简介:第8章物体与身体精神与物质1980年,自50年代以来,绘画第一次显得比雕塑更有活力。安塞姆[基弗(AnselmKiefer,1945-)和格奥尔格·巴塞利兹(GeorgBaseHtz,1938-)作为德国绘画的代表出席198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皇家美术学院的“绘画的新精神”展览在1982年卡塞尔文献展上的强力出击,同年柏林的“时代精神”展览,新表现主义绘画一时成为注意的焦点。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表现(“德国新野性”、“伦敦画派”、“意大利超前卫”)中,

  • 标签: 雕塑 表现主义绘画 威尼斯双年展 时代精神 50年代 美术学院
  • 简介:在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中,最具艺术性者当数草书了。草书产生于汉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除充当记叙知识的载体外,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士大夫们雅玩的艺术形式。之后,其作为书法艺术的代表性书体,在书法发展上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为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奠定了基础。从艺术层面上看,草书技法复杂内涵丰富,《草诀歌》中“革圣最为难”之说决非虚言。

  • 标签: 草书 中国书法 艺术形式 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 书法发展
  • 简介:战后具象雕塑的基础是战争创伤与人的困境,到1950年代末,这些题材似乎不再热门。195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人形象展”与第2届卡塞尔文献展仍固定在战后的框架,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标签: 当代雕塑 日常生活 新现实主义 视觉艺术 《花蕾》
  • 简介:雕塑与建筑通常置于野外的非功能的建筑模型与构成成为1970年代的一种类型,与大地艺术有所重叠,但截然不同。在美国主要有阿丽丝·艾柯克(AliceAycock,1946-)和玛丽·米斯(MaryMiss,1944-)。

  • 标签: 雕塑 建筑模型 70年代 大地艺术
  • 简介:切伦特反对极少主义的立场类似一次大战前未来主义艺术家波乔尼从来兰的优势地位看待巴黎的立体主义,他认为立体主义是冷漠的、理性的、形式的简约艺术,他则倡导感性的、综合的、杂乱的、动力的选择。

  • 标签: 雕塑 当代 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 极少主义 艺术家
  • 简介:博伊于斯与德国虽然极少主义在欧洲也有体现,但大多数艺术家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牺牲感性世界。一些艺术家保留了历史与记忆的感觉,在德国最明显的是博伊于斯。博伊于斯1921年出生于下莱茵州的克利夫,二战时在纳粹空军服役,1947年进入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1961年任大型雕塑教授,直到1972年被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解聘。博伊于斯的国际性影响只是在1967-1968年。1968年,博伊于斯拒绝参加莫里斯的“莱奥·卡斯特里9号”展览,

  • 标签: 雕塑艺术 杜塞尔多夫 美术学院 极少主义 感性世界 艺术家
  • 简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美术教育只有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更好地使美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美术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推动美术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发展。

  • 标签: 美术教育 教师 教学
  • 简介:收藏综合媒材8件由香港汉雅轩画廊、石雕2件由德国皮尔马森斯市、石雕2件由台湾金宝山、石雕1件由天津开发区、石雕2件由桂林愚自乐园收藏。版画120幅由德国科隆、美因茨、亚深画廊及私人购藏。

  • 标签:
  • 简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气,与之相对应,一时代亦必有一时代突出的书体。晋尚韵,晋人风神萧散,小行草的应用蔚然成风;唐尚法,崇尚高文典册、庙堂巨制,楷书大行其道;宋尚意,行草书重新流行起来;

  • 标签: 当代 行草书 书体 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