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唐代人物发展的高峰,这离不开前代画家、美术理论家的努力与丰富繁多的绘画作品的铺垫,尤其是“以形写神”理论。远古时期,庖羲氏观象于天,取法于地,始作《易》八卦,被认为是艺术的起源。从先秦两汉时期许多哲学家已经对“形神”概念作出了一些讨论,这为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奠定了基础,为后期人物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和对唐代的影响。

  • 标签: 人物画 以形写神 唐代
  • 简介:中国现代人从开始出现到现到现在在仅短短半个多世纪,已显示出作为新生艺术的勃勃生机,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已融进了现代意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期待视野。然而,现代人如何更进一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如何完成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式与内涵的转变。

  • 标签: 现代人 现代意识 中国现代 继承传统 转变 期待视野
  • 简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新事物都是旧材料的新配合,或者是旧事物的新变数。所以,“新创”离不开“旧范”,“旧范”就是“传统”,需要继承和借鉴,这是常识。而唯其是常识,人们容易不假思索地接受,来不及体验它。于是,鲜活的感觉被弃置不顾,继承与借鉴就成了一句空话。

  • 标签: 工笔人物画 结构主义理论 旧事物 文化传统 绘画技术
  • 简介:我从事中国人物创作十余载,深知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要搞创造,必须竭尽所能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当中包括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在积累生活经验搜集素材时,要有主次即有重点。因为人的一生经历是有限的,而人类历史的长河汇集的知识海洋是无限的。在生活中有时我们看到的一鳞半爪、听来的只言片语,也许当时并不一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文艺创作 经历 素材 创造 源泉
  • 简介:中西方绘画存在相通之处的同时也存在巨大差异。本文主要从造型、线条、色彩方面将中国工笔人物与西方人物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工笔人物画 西方人物画 造型 线条 色彩
  • 简介:中国传统绘画在华夏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环境中孕育、产生和嬗变,并形成独特的以线条创造事物的美的表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舞蹈人物、动物、狩猎图案,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兽面、凤鸟蟠龙等纹饰,无不是线的元素构成了多彩的世界。在绘画美学形成方面,东晋顾恺之的《论》和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当是最早较为完备的学文献,虽然他们都未直接论及"线条"的情况,但各自讨论的"传神"、"骨法"和"气韵生动"等美学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绘画 线条美 人物画 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 《古画品录》
  • 简介:相对于风景和静物题材而言,水彩人物创作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作品的质量上,都显得略有逊色,有过水彩画经验的同行都知道,水彩画中的人物题材是一个既艰难,又不讨好的课题。个中缘由,大致有两点,其一,水彩画的透明、轻快、和谐及其颜色与水分渗和后的特殊效果是其独特的材质美,

  • 标签: 水彩人物画 材质 审美题材 人物造型 创作灵感 画面结构
  • 简介:<正>叶浅予同志在美术上有广泛而大胆的创造才能。1980年完成的《富春山居新图》是他为数不多的山水创作中的一次开掘。他用中国画传统“以体观面”、“以时观空”的手法,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阴、晴、雨、雪变幻风情,农、林、牧、渔生产建设,意象更新,洋溢着喜人的生活气息。长安组画是怀古之作,其构思立意,可尽览于画面与题词紧密联系的整体中。画家面对祖国文化艺术的悠久传统,有感于世事沧桑和创业艰辛,乃

  • 标签: 人物画 舞蹈 中国画 山水画创作 富春山居 构思立意
  • 简介: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革新,是由徐悲鸿、蒋兆和所创立的写实主义绘画为开端,在全国一直以很大影响.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冲撞,中国画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手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水墨人物而言,由于西方写实性绘画中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建立在解剖学、色彩学以及对光影深入分析基础上的绘画方式的引入,使得传统水墨人物的造型观念和形式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 标签: 水墨人物画 创作 写实主义绘画 造型观念 写实性绘画 20世纪
  • 简介:一、写生和艺术加工以任伯年留下的大量人物来看,习作与创作很难区别。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期间,所画创作仅几张,大量时间在学习如何塑造形体、如何运用笔墨技巧,很少有机会把构思、构图、造型、笔墨技巧结合起来全面训练。人物造型复杂,集中进行素描、速写的训练,是有必要的,正象学山水开始学石法、树法、各种皴法等等一样。在专业学习中,我认为还要学习传统的作画过程,即从立意到运笔落墨的全过程。

  • 标签: 工笔人物画 笔墨技巧 任伯年 作画过程 形体结构 艺术加工
  • 简介:2008年的中国,是能令世界感动而惊叹的!无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只要其心存善良都必然会鲜明而深刻感知:中国人的善良、团结、坚强、自尊。

  • 标签: 中国现代 中国人 人物画 前言 善良
  • 简介:人物,专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七年间相较于传统人物的"封建性",而在思想、内容、形式上表现出新时代、新气象的中国画人物创作。中国人物的辉煌,在晋唐时达到高峰,而从宋代以后,便逐渐褪却了它的光环。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虽有李公麟、梁楷、陈洪绶、任伯年、徐操、张大千等名家高手的成就,但总体上表现为"今不如古",其势头远没有山水、花鸟来得大。它的重新振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以所谓的"新人物"为标志,影响所及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

  • 标签: 传统人物画 连环画 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物画 文化大革命 人物创作
  • 简介:"意象"是中国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由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深化与升华之后形成的、寄托其主观情思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意象理论在中国源远流长,在《周易·系辞》中就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意象"理论对中国的诗词、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均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意象” 写意人物画 中国文艺理论 艺术形象 立象以尽意 情感活动
  • 简介:黎雄才向来以山水著称,然其人物作品亦数量颇多。本文以黎氏人物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历史的同时讨论了概念性表达与观察性写生、传统笔墨与写实主义等相关问题,进而指出黎氏山水画中的人物突破了山水的局限,并昭示了中国人物发展的一种新方向。

  • 标签: 黎雄才 人物画 概念性表达 观察性写生 笔墨趣味
  • 简介:一、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意指“随类”而赋以物体的固有的色彩,要在“类”字上着力。西洋从“再现”自然出发,忠实于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条件色的复杂变化;而中国画则比较倾向于“写意”,强调相对稳定的固有色,以多种固有色的相互衬托,以固有色本身的浓淡变化去反映自然,并抒发自我(这两种观察方法和处理方法,都有它各自的功能与发展前途)。事实上,画面的色彩是画家凭借自然之色来抒发他内心感情的结果。

  • 标签: 工笔人物画 固有色 条件色 随类赋彩 罩色 妙造自然
  • 简介:中国绘画自古有疏密体之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己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唐宋以后,水墨画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工、意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写意画成为近几百年来历代大师所崇尚和追求的艺术。而另一方面,有着优秀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却日趋衰落了。今天,重新振兴中国工笔人物,让这一曾在古代画坛中放射出灿烂光华的古老艺术,

  • 标签: 工笔人物画 写意画 《历代名画记》 笔才 张彦远 中国绘画
  • 简介:我的感觉:油画、版画发展得快一点,中国画发展较慢,中国画人物发展得更慢。解放后,中国画人物也是有成绩的,但对中国画人物的发展大家还不够满意。江丰同志比较重视人物,但领导抓这方面的工作抓得不够得力。下面也有一些看法。都说中国人物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要

  • 标签: 中国画发展 中国人物画 人民群众 创作教学 民族美术 人物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