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个稍懂一点革命历史的人,站在渣滓洞、白公馆这两座监狱前,都会感到心灵的震颤。以前也曾读过烈士传略、烈士诗抄,眼前也曾浮现许多书中描写的情景,但想象中的渣滓洞和白公馆,总是朦胧的难以确定的。1978年赴川,专程到渣滓洞、白公馆去凭吊,深深地感到,想象终究不能代替具体感受。这也许正是真实所具有的力量。

  • 标签: 革命历史 传略 监狱 雨花石 色调 真理
  • 简介:应邀谈这么大的问题感觉很吃力,因为目前思潮、流派众多,自己又才疏学浅,平时也没这方面的文字积累,所以只就自己画画的感受和体会谈一谈。创作的涵盖面很广,包容的东西也很多,既具象又复杂,又有用文字难以详尽的抽象的一面。何为创作,哪种不叫创作,也不好界定。何者为好,何又为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没有

  • 标签: 绘画 创作方法 个人行为 题材
  • 简介:人们往往把艺术创作比作蜜蜂酿蜜和春蚕吐丝作茧。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给艺术家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艺术创作必须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借助于艺术想象和创作灵感,经过作者的取舍、加工而成,颇似蜜蜂酿蜜,春蚕吐丝一般。一个艺术工作者总要尽量使自己的生活阅历丰富一些,越丰富越好,古人所谓行万里路即此意。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什么都亲身经历。艺术家的生活经验,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间接生活经验主要来源于姐妹艺术。古人说读万卷书即此意。。

  • 标签: 阅历丰富 艺术想象 姐妹艺术 万卷书 艺术工作者 就这样
  • 简介:一、画出时代前进的脚步有位女同学到皖北农村深入生活,回来画了张构图,表现一位农村老大娘背着一大捆柴禾吃力地走着,柴禾堆得象一座山压在大娘身上,给人以十分压抑的感觉。这位同学力图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对这位农村妇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她勤劳、质朴、任劳任怨,她生儿育女、茹苦含辛、默默无闻地劳动一生,但生活给与她的却是一付不胜其苦的重担。对此,这位同学是深有体会的,然而教员没有同意这个构图,理由是构思没有反映时代精神。事隔半年以后,这位同学前往福建闽南渔村进进毕业创作实习。闽南妇女出色的劳动热情,再次激发起她表现中国劳动妇女的强烈愿望。这回她画

  • 标签: 劳动热情 毕业创作 时代精神 皖北 福建闽南 铁匠铺
  • 简介:画家对物象的认识来源是多样的,首先依赖的是可视的自然形态,通过对象的个别特性在画家脑海的反映,形成个体独特的认识和感觉——艺术创作的前提,我以为,从社会生活中找感觉,从自然中找感觉,从中外大师作品里找感觉,从材料语言中找感觉是艺术创作的最佳途径。感觉是可变迁的,一个暑期有一个暑期的意识,随着思想,认识、鉴赏水平的转变,感觉也在变化,感觉的变化过程反映着高速艺术创作的心态的轨迹。

  • 标签: 艺术创作 随想 自然形态 社会生活 材料语言 鉴赏水平
  • 简介:<正>近三年来,我和邓澍一起设计和制作了《人民日报》礼堂门厅的陶版壁画《百花齐放》(8米×4米,和以苗族风俗为题材的壁画《清水江畔》(12米×2米),目前,正在进行北京图书馆贵宾室的《丝路情》的创作。其中,两幅高温陶版壁画是接受的任务;《清水江畔》并不是什么单位的委托,只是因为想画,并作为一次研究而进行的,它是用油画材料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或者由于兴致的驱使,或者是由于任务本身的逼迫,曾做过多方面的探讨,花了很大的精力,自然也涉及了诸如壁画与建筑、壁

  • 标签: 壁画创作 题材 清水江 油画材料 苗族 图书馆
  • 简介:从某种角度说,占有就是势力。在古代欧亚大陆,工匠、画工等依靠身份高贵的人提供创作环境、设备,甚至内容与美感标准。工匠是附属身份,所谓创作只能在贵族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据此,有人便推断古代工匠只不过从事奴役的工作,毫无自主动手的自由。我认为这个看法不够全面。

  • 标签: 创作环境 欧亚大陆 工匠 古代 设备
  • 简介:莆田自古以来有“雕刻之乡”之誉,其木雕艺术历史悠久,经过几代艺人的兢兢业业,不断给这棵古树注入新的养料,使它持续着旺盛的生机。莆田传统木雕历来以精雕细刻见长,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享有盛誉。但由于条件限制,以前大多数艺人无法获得正规基础训练的机会,而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授艺方式,难于博采众收,大大影响了莆田木雕在质的方面的突破速度。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艺人们逐步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从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后,许多立志从艺雕刻事业的年轻人考进艺术院校

  • 标签: 创作随想 木雕创作
  • 简介:从事创作不少年了,也教了不少年创作,当然深知其中的甘苦,也有不少心得。我时常把课堂上碰到的问题、想法和创作教学中的体会,星星点点地记录下来,只言片语,构不成长篇大论。这里整理出一部分来,与师生们交流。

  • 标签: 创作教学 艺术形式 基本功 实践课 研究生 新题材
  • 简介:年画,顾名思义,就是给群众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因此所作的画面要达到挂起来时给人以喜气洋洋的感觉,让人看了心里高高兴兴。愁眉苦脸或怒目圆睁的形象,阴沉灰暗的色渊均不宜入画。这样,就必须在选材、构思、塑造人物形象、画面艺术处理(包括构图、色彩、线条,人、景、物的形的构成等等)上,以及作者自己对待生活的情绪上都要与之相适应。

  • 标签: 艺术处理 人物形象 苏州桃花坞 仕女画 一幅画 黑白对比
  • 简介:对经典传统作品的摹仿与临习无疑是进入书法艺术之门的捷径,因为那些经过历史无情筛选最终留传下来的作品实际上已包含了中国书法的核心和要素。只有经过对之进行反复临习才可能对书法艺术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深入其间,所以《中国书法》刊授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所选定的六个经典碑帖的教学上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刊授学员对书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体系和

  • 标签: 中国书法 临习 刊授教育 经典传统 实践证明 圣教序
  • 简介:一幅书法作品的生成,内因、外因有多种。有应展览之征的,有受友人之约的,亦偶有如孙过庭《书谱》所云的“五合”之际情感自然流露的。我的这件隶书对联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

  • 标签: 临摹创作 创作札记 创作隶书
  • 简介:谈起陈振濂先生,恐怕书法界人士无所不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对陈先生的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他是一个书法理论家。的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股“陈振濂旋风”就刮遍了大江南北,到后来的对书法学、书法教育学、大学书法教学法、中日书法交

  • 标签: 思想 创作
  • 简介:在一般教师看来,习作与创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性质。也就是说习作是习作,创作创作。这种认识方式和创作方式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创作与习作相脱节。我认为在专业院校的高年级教学中,应该在习作教学中灌输创作意识,在创作课教学中穿插有针对性的习作课和目的性很强的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

  • 标签: 创作课教学 针对性习作 整体观察 局部观察 训练方法
  • 简介:如何搞好这次毕业创作,一开始心中是没有底的。回顾进校以来的创作,总感到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通过这次创作对版画创作有了以下一些体会。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在选择体验生活点时曾一度犹豫不决——究竟是去上海搞工业题材好呢还是去福建搞渔民生活的题材?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认识到创作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任何一幅好的作品无不是作者对生活感受的表现,只有真止热爱生活、熟悉生活,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得到强烈的感受,才能在一般人忽视的东西中发现不寻常的美。对于工厂、工人,我是接触较多的。相对说,对他们的生活,感情也较熟悉了解。

  • 标签: 问题解决 在船台上 艺术处理 辅导老师 动态速写 从生活出发
  • 简介:壁画创作技法(二)于美成,刘文华二、壁画的设计设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设想和计划,要受某些因素的限制。壁画的设计同样要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因为壁画对建筑有从属性,所以在壁画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充分考虑建筑对完成壁画设计的某些限定。(...

  • 标签: 创作技法 从属性 焦点透视 刘文华 美成 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