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和田玉收藏应以“精”为胜了然堂:和田玉主要以玉坠、玉镯、腰扣等饰品为主,近年来又兴起了一股收藏玉石仔料之风,引起仔料价格持续上涨。在20年前,只要数百元就能买到1000克和田羊脂玉,而目前市场上1000克和田羊脂玉的价格已经高达10万余元,如果白玉中杂有琥珀色斑痕,其价格会更高。

  • 标签: 网络讨论 和田玉 持续上涨 价格 收藏 市场
  • 简介:中国墓室壁画的当代意义,应当有三个方面的指向:首先,考古价值的判断。中国墓室壁画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并且多数为中高等级的墓葬遗存,举世无双,保证了墓室壁画的考古价值。其次,艺术价值的判断。当代墓室壁画的审美活动是二次审美,是违背墓主人意愿而由封闭形态转向开放形态下进行的,因此需要从宗教语境、世俗语境和墓葬建筑语境来判断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最后,宗教价值的判断。因为原有仪式的不复存在或发生改变,墓室壁画的宗教意义变得不再那么确定,宗教价值失去了首先考虑的位置。三个指向之间的关系是,考古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艺术价值因为宗教价值存在不确定性而有了被放大的趋势。

  • 标签: 中国 墓室壁画 当代意义
  • 简介:中国墓室壁画具有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宗教层面上的一个艺术现象。指导墓室壁画的宗教信仰是重生信仰。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探讨的宗教体验。重生信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转化的一个信仰体系,以魂魄观念和祖先崇拜为核心观念,并包含了礼制、孝道、等级观念等传统文化内容,其终极实在是依托墓葬建筑而完成的生死转化。这是一个“死即长生”的宗教体验,接受儒教的“事死如生”观念,与道佛有别,在汉代形成,汉以下历代沿革,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并对儒教有所补充的信仰体系,同时在礼仪制度、民间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中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的广泛影响。

  • 标签: 中国 墓室壁画 重生信仰
  • 简介:尹丽(《荣宝斋》编辑,以下简称尹):你作为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划人,今年你是否还继续关注二○一一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动向?你对新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比奇·库莱格(BiceCuriger)熟悉吗?

  • 标签: 威尼斯双年展 荣宝斋 策划人 中国馆 策展人
  •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战狼Ⅱ》于2017年7月2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后引发热议,该片具有国际化视野,值得讨论,但我既不想从主旋律的角度去解读它,也不想简单质疑它,毕竟这两极均不是讨论理论问题的角度,我希望能把电影和社会生活,以及我们的生活经历融合起来,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讨论角度。

  • 标签: 乌托邦 故事 男人 中国内地 国际文化 浙江大学
  • 简介:李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艺术》副主编):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母亲,尤其是英雄母亲的戏很多。有一个评剧就叫《母亲》,刘锦云编剧、张曼君导演的,在上一届艺术节拿了文华大奖第一名,写的是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丈夫和五个儿子,尤其是最后一个儿子是为了保护八路军战士而主动选择牺牲的。昨天晚上我们看的是山西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由上海剧作家李莉、张裕编剧,上海京剧院王青导演。

  • 标签: 上党梆子 戏曲现代戏 上海戏剧学院 同类题材 文华大奖
  • 简介:车锡伦在2015年10月15日的讲座“什么是宝卷”的问答环节中指出:民间做会宣卷既是一种融民间信仰、教化、娱乐为一体的仪式化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产品”。要推动宝卷在当代的研究,必须多阅读各时期的宝卷原卷,开展相关的田野调查,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去开拓新领域。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则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探讨了民间宝卷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并结合当前实际,在讨论中呼应了宝卷在“非遗”活动里的定位和发展等问题。

  • 标签: 民间宝卷 民间文学 宣卷 新宝卷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在大提琴的演奏技术中。研究能够保证左手演奏的均匀、流畅与有节奏的音阶指法问题及音阶的训练方法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对于音阶的研究是大提琴演奏者左手技术(流利、音准、节奏与发音)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音阶的练习可使左、右手的多种技巧得到训练。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及良好的手型姿态。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一直为教师们在教

  • 标签: 演奏技术 手型 训练方法 换把 分弓 内心听觉
  •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2017年8月上映的电影《皮绳上的魂》(以下简称《皮绳》)改编自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扎西达娃也是电影的编剧之一,所以,我们的讨论绕不开小说原著,尤其是《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电影涉及很多问题,包括乡愁,乌托邦等,扎西达娃在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中直接提到了莫尔的乌托邦,叙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与藏族地区文明发展的复杂关系。

  • 标签: 扎西达娃 商业片 乌托邦
  • 简介:第一,书体之变。唐人张怀壤《六体书论》论及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诸体,正在于古贤不断地创变,出现面貌不同的书体。第二,笔法之变。古代书论中论及笔法之变让人眼花缭乱。从最基本的篆书与隶书笔法到后来建立了十分复杂的笔法系统,即以方圆为中心不断地进行推广的笔法体系。

  • 标签: 书论 古代 变化观 内容 反复 笔法
  • 简介:农民画在泛民俗主义的影响下,不仅为政治宣传所征用,也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对象。作为普通民众的业余创作,农民画在各个阶段为适应不同的政治或经济需要而不断调适自己,其最初从民间艺术中采借形式和汲取营养,而后从专业队伍中学习国画、水彩画、漫画甚至西洋画派的油画技法或风格。虽然其主体仍围绕农民或农村景观进行创作,并体现地域或民族特色,但总体上已经偏离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轨道,呈现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形态,这也是当代民间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 标签: 农民画 民间艺术 奇美拉 文化重构 文化产业
  • 简介: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 标签: 四川汉晋 阙形母题 墓阙 礼仪空间 墓葬空间
  • 简介:滕固作为民国期间重要的美术史学者,在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上曾受到学界巨擘梁启超的启示与影响,深化了他对美术史料搜集、研究方法和学术观念等方面的认识。但目前学界由于在梁、滕二人具体会面时间上缺乏确凿性研究,导致无法正确认识梁启超究竟在哪些学术层面上影响了滕固,是早年的“进化论”史观还是1920年代初期特定的文化史学思路呢?研究二人会面时间对于认识滕固留日中期学术思路转向和留德学习都是有所裨益的。通过考辨,滕固与梁启超最早会面时间应在1922年8月中旬左右。

  • 标签: 梁启超 滕固 “进化论” 文化史学
  • 简介:一、"致我们并不存在的青春"傅元峰:王小妮写过一首诗,题目是《青绿的脉》,表达出了很独特的青春感受。诗中有一只核被挖空的青苹果的意象。应该看到,在艺术作品中,爱情并非青春的标识,没有思想的精髓,缺乏艺术的审美能力,青春记忆会显得空空荡荡。王小妮的这首诗,是一个青春沦陷的象征。爱情,一个空洞的青春遗物,并不能证实青春。前不久,围绕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出现了一个文化现象,引发了对“青春”的召唤和热议。

  • 标签: 艺术作品 青春 课堂讨论 纪实 血液 审美能力
  • 简介:文艺在抗战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鼓舞了大众的抗战士气,而文艺在表现抗战、描绘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了脱节现象,使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民族形式等命题显得更为重要,桂林文艺界关于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活跃了当时的艺术创作。为中国抗战美术运动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文艺 大众化 民族形式 抗战
  • 简介:作为第一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书,《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顾希佳主要以诸子散文、史书方志、文人笔记、宗教经典和民间抄本等几大类古代文献为基础,寻觅钩沉其中的民间故事文本,搜罗广博,为民间故事研究打造了一座资源巨矿。同学们在评议和讨论中提出了使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时应明确,《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固然可为民间故事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搜查线索,但仍有不小的补足空间;此外《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中对于传说故事的分类方法值得商榷;顾希佳所主张的历史地理学派在古代民间故事研究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民间故事类书 口头与文本 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溯源研究
  •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在具体语境中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方法。当代艺术理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对电影的讨论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讨论来激活当代理论。

  • 标签: 电影 悲剧精神 嫌疑人 献身 变异 再生
  • 简介:尽管山东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储量有限,且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危机,但并不妨碍当地政府以之为资源,通过2009年上半年组织专业民俗团队调查与召开学术研讨会,成功启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不过,真正的文化开发是多维度的,与提高一方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促进一国一族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产业化只是其众多维度之一。学者不应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与单向度的社会批判,而应在多元混融的当代社会情境中,引导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磋商,参与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事件 产业开发
  • 简介:一、《多神崇拜与一神独尊——河北民间后土地祗庙祭考》问答范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2011级直博生):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尹老师围绕“文化空间”谈了很多,那么您在研究文化空间时的侧重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庙会研究中的“双名制”、“一庙多寺”有怎样的理论思考?

  • 标签: 民间文学 多神崇拜 问答 土地 河北 文化空间
  • 简介:戏曲流派,历来被认为是戏曲繁荣的重要标志、戏曲传承的重要载体。面对流派纷呈的历史遗产,学习流派也成为大多数戏曲演员走上舞台、成为角儿的选择。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演员对流派的学习趋于僵化、新的流派迟迟不见,以致流派不"流",反而变成"靠山头"的"登龙术"、圈粉丝的标榜,让业界望之甚切却陷入焦虑。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表示不愿称"派",其中是否有某种启迪的深意?

  • 标签: 戏曲流派 传承 “流” 京剧表演艺术家 戏曲演员 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