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钱钟书论胡河清钱钟书先生云:“《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蓬蘧然周也’,又《大宗师》:‘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只言梦与觉,未道神与形,而萧琛、曹思文径以入梦为出神,视...

  • 标签: 钱钟书 《围城》 《谈艺录》 《管锥编》 弗洛伊德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礼部尚书。谥文敏。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称:"崇祯间晋礼部尚书,年近大耄,犹手不释卷。灯下读蝇头书,写蝇头字。盖化工在手,烟云供养,故神明不衰乃尔……画仿北苑、巨然、千里、松雪、大痴、山樵、云林。精研六法,结岳融

  • 标签: 书论 容台集 烟云供养 禅室 玄宰 巨然
  • 简介:一九九一年观吴昌老草作,乃知作草如作真之理。笔笔扎实,根深蒂固,无一点画落入空虚处。又笔笔功力,不见飘忽之处,虽有虚有实,两者如一体也。

  • 标签: 书论 书法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草书
  • 简介:<正>《周易》第一次见于典籍是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的“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因此被认为卜筮之书。《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但“十翼”的《系辞上传》却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只以占筮为《周易》作用的一小部分。《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则都是将《周易》看作哲理书。《荀子·大略》:“善为易者不占。”更认为用《周易》占筮是不懂得《周易》了。

  • 标签: 周易 汉书·艺文志 左传 卦辞 圣人之道 作者
  • 简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浩浩学海、巍巍书山,不仅属于青少年,也属于当代老年人。宁波江东老年大学"读书论谈班",与这所年轻的学校一起成长,已经成为老年大学引以为豪的办学特色之一,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办学名片。

  • 标签: 胜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代老年 朋友圈 热爱生活 学习活动
  • 简介:一九九四年傅山先生作《心经》、《庄子》小楷,唯见虔诚,心怀佛尼,自臻圆觉,萧然物外,百障破除矣。书与道俱,道高一尺,书亦随之。故书者,思想之影也,灵魂之体也。文非《庄子》、《史记》不快。字亦当尔尔,非《瘗鹤铭》、山谷,不足以发泄者。笔画顶天柱,浩气塞广宇。书法教育,应寓文化于书法之中。教书法不

  • 标签: 双开楼 楼书论
  • 简介:古典书论在当代书论的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书论家而言,我们需要一方面继续梳理古典书论尤其对其进行思想性解读,一方面在当下文化语境下探索当代书论的构建方式。而这些学术行动的前提必须在厘清古典书论的话语内涵的基础之上。大致而言,古典书论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涵义。

  • 标签: 书论当下 当下话语 话语内涵
  • 简介: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 标签: 六朝书论 文学研究 疑难词语
  • 简介: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 标签: 书论 六朝 疑难词语
  • 简介:苏轼书论两次称引“韩非子”中“窃斧”典故,对书法鉴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关于创作主体的先入之见作出一定反思。其说浅显,且语焉不详,但却有很强的思辩张力。

  • 标签: 书论 苏轼 创作主体 审美主体 鉴赏活动 韩非子
  • 简介: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 标签: 苏轼 诗学思想 书法理论 互通
  • 简介:笔、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笔、墨的产生到应用,中国书法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得以发扬。因此,笔法、墨法成为古今书家经营与关注的重点。古人云:"得笔而后得墨",墨法的实践依赖于正确的笔法,笔锋的灵活善变使墨色神气迥然,墨法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性,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更多的取决于墨法。墨法——书法创作之肯綮也。"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解读:墨法有浓、淡、干、湿之

  • 标签: 中的墨法 书论中的
  • 简介: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 标签: 六朝 书论 疑难词语 诠释
  • 简介:去年,全家到敦煌旅游。离开市区不久,我们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蓝天下,目之所及处全是暗黄色的粗砂、砾石,竟然没有发现一株挺拔的绿色植物。我沿着荒芜的路四处搜寻,期待遇见江南随处可见的那一抹绿意,然而脚下除了荒凉,还是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多么真实的呐喊!友人告诉我,如果向北驱车数百公里,荒漠中存在着大片的绿洲,那里也有花有草,有鸟有鱼。我随之释然,看来荒漠中也有绿洲,绿洲中也有鲜花盛开!

  • 标签: 论坛 读书 教师 农村 绿色植物 绿洲
  • 简介:古代书论经前人和当今一些学者考辨为伪托者,至少已有以下一些篇目:

  • 标签: 考辨 书论 篇目 学者 古代
  • 简介:晚唐五代“逸”的书学思想在北宋得到直接延续,可以说晚唐禅宗思潮及“逸”的书法审美倾向在北宋发生了整体效应。由于“法”在晚唐的影响已被荡涤殆尽,因此,到北宋“法”已难以构成任何观念障碍,北宋书论几乎是在一种既定的文化——审美模式下来致力于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不过,基于一种批

  • 标签: 唐法 禅宗
  • 简介:摘要:中国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在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中国书法艺术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将艺术和符号有机地结合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关于中国历代书法论文的选编和翻译,有很多研究者。其中大部分都是整本选译的,这对普通读者来说是可怕的,不利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和技巧的普及。本文选取文言文图书理论中的经典段落进行双语翻译和口译,希望通过一个单一的角度来看待整只豹子,为探讨文言文图书理论的双语翻译和多重解读提供一种途径。这将有助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的传承和普及。同时,它也是一个响应文化力量口号的慈善机构,有益于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

  • 标签: 中国经典书论 双语翻译 多元解读
  • 简介:从事书法艺术,多读点传统书论似乎非常必要。它能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指导实践.在传统书论中,东晋、南北朝的书论著作,内容广泛,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这时期的书论著作,主要是南朝人所撰.重要文献有:题为卫铄所撰的《笔陈图》,传为王羲之的《题卫夫人人<笔陈图>后》、《书论》、《用

  • 标签: 书法艺术 书论 南北朝 评论 用笔 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