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德明兄:您好!这两天读兄的(载2000年第3期)这篇文章,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兄提的问题简洁明要,翻译的文字流畅易读,似乎这位前国际笔会主席、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当代西方重要作家略萨就坐在面前与我们娓娓道来.尽管此前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何许人也,但读起文章好像与他相识很久了.能把读者拉近在自己身边,这就是文章的魅力.

  • 标签: 忘记承诺 承诺通信
  • 简介:<正>现代主义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文艺界盛行一时,这个现象恰与台湾6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运动交相辉映。在中国文坛来讲,现代主义于30年代从欧美及日本引进,在40年代渐渐成长,却于50年代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戛然中止——但此后竟然于不同的年代在两个不同的中国人社会中又赓续了它的生命,使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得以观察到“现代主义”这一系统的西方文学符码,在移植到

  • 标签: 现代主义 台湾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坛 60年代
  • 简介:今天所有关于艺术的争论,已十分突出地指向一个焦点:对艺术精神与艺术语言两者关系的把握。康德指出:“心灵的一切机能或能力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它们不能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再作进一步的引伸了,这三种就是:认识机能,愉快及不愉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这段话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人格在理论上的一次完整概括,并且进一步成为艺术精神内在机制和结构的初步把握。

  • 标签: 艺术语言 现代艺术精神 西方现代艺术 艺术人格 艺术家 绘画
  • 简介:建筑环境的灵魂是空间,建筑的美随着内部空间构筑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人文精神而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调。进入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代纤维艺术,通过对建筑空间的介入和二度创造,传递出不同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充满独特个性魅力的、具备旺盛生命力的艺术气质,丰富着建筑空间的内涵。

  • 标签: 现代纤维艺术 建筑空间 纤维材料 文化系统 人文精神 空间艺术
  • 简介:今年夏天,广州遭遇了一阵“现代艺术”旋风的吹袭:先是有广东美术馆4月28日开展至6月28日结束的《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接着是先锋话剧《圣人孔子》在广州话剧团小剧场演出了10场,再接着是6月8-11日连续4晚的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庆祝建团十周年系列演出。如此密集的“现代艺术”景观,为广州人从容平易的生活平添了不少奇异的色彩,广州人在大饱眼福之余,有疑惑,有感触,也少不了一番争论,更不得不正视“现代艺术”独具一格的魅力。

  • 标签: 现代艺术 演出 广东美术馆 话剧团 现代舞团 小剧场
  • 简介:“具像雕刻”的变化抽象雕刻的迅速抬头,也促使具象雕刻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具象”这个词开始被使用,是1950年前后的事。在那之前,一直使用“写实”这一名称。与抽象、非具象对立的概念都用具象来统括,这本身就意味着具象这个词“不是单纯写实”这种意思。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对法国近代现实主义的疑问和逆反心理高涨了起来,正如从1952年到1957年间逗留在法国的柳原义达所述:“量不是作为重量,而必须是作为紧张感而解释”。以量块的构筑为基本的正统

  • 标签: 具象 具像 日本美术 五十年代 紧张感 现代美术
  • 简介:1本书标题所标明的既是我个人近年来研究工作的基本范围,却也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引起了广泛争议与分歧的一个话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去透视和反思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现代/后现代所引发的话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本书正是我个人近年来的工作方向的一个描述,它似乎可以作为一幅地图,标明了我个人的生命史的一个部分,却也是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及文化进程的一个小小的投影。它模糊迷离地标出了一个

  • 标签: 后现代性 中国文化 文化进程 工作方向 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历史
  • 简介: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中国话剧,应从演出与活动这种“野史”的角度来考察。中国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一条探索戏剧的路子,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同国际“接轨”,向传统的“戏剧”观念和概念挑战。90年代之后,中国话剧的剧场越来越小,出现了市场危机。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后现代理论那里借鉴一参与性理论,通过这种理论的操作,改变戏剧不景气的现状。

  • 标签: 话剧 理论思路 中国 后现代理论
  • 简介:色彩的轮回水城威尼斯往往能唤起非常浪漫的印像,船夫一面高歌,一面撵着平底船,穿梭于中古建筑物之间狭窄的水道上。威尼斯的独特情调使它成为各地游客最向往的欧洲城市之一。1995年夏天,这座古城更是一个旅游观光的焦点,理由是“威尼斯双年展”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有争议的前卫现代艺术展在此举办,95年是它的一百周年,本届是第46届双年展,也许是一百周年的缘故,很像是一个回顾展,而且集中回顾一百年来,各国艺术家怎样在作品中表现人体,尤其是人的相貌。

  • 标签: 现代艺术 国会大厦 威尼斯 双年展 摄影作品 洛夫
  • 简介:一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笔墨艺术是中国人引为自豪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但在当前以工笔画振兴中国画这一途径上,有些人却片面指责文人画抑制了色彩的表现,这其实有它的历史根源。虽然文人画有其狭隘的一面,但写意画这一艺术的表现精神并没有错。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工笔画已有可能与民间年画或寺庙的宗教壁画融为一体,也同时有媚俗的倾向。而作为传播中国画笔墨艺术的士大夫文人们不能不警惕这种现象,有矫枉必正的使然。匡扶水墨为主流,从文字出现乃至书法艺术形成到文人们所倡导的水墨画,是以弘

  • 标签: 现代中国画 艺术个性化 工笔画 文人画 文化背景 历史根源
  • 简介:陶瓷艺术是泥土与火焰的艺术,是人类与自然的一种最完美的结合,它也许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最好"代言人"。正是因为它的自然本性,才使得人们在玩陶的时候,能够充分地体会到那种童贞般纯净的心灵净化状态,也使得陶艺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亲近自然,更加观照内心。目前,在我国现代陶艺正逐步摒弃传统的实用

  • 标签: 现代陶艺 陶艺家 传统陶艺 陶瓷艺术 艺术形式 心灵净化
  • 简介:40集电视剧《大宅门》寄予了大家很大的希望,担任女主演的斯琴高娃甚至希望这部戏能拍出一部当代《红楼梦》来。关闭4年重新开启2000年的8月1日,40集超大型电视剧《大宅门》轰轰烈烈地在北京开机。它的二度开机,引起记者们极大的兴趣。因为早在1997年3月5日,《大宅门》就曾在北京电视台轰轰烈烈地敞开了,那次开机比这次更打眼,张艺谋、陈凯歌、侯咏、何群等一大群第五代导演和知名演员全在开机式上亮了相,并应允在剧中客串只有一两场戏的角色。编剧兼导演郭宝昌哪来这么大的架势?于是一段往事就被揭了出来。他担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创作室主任时,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刚刚走出校门,正急于建功立业。可哪个电影厂会把一笔巨款交给一批乳臭未干的学生哥?郭宝昌以创作室主任的名义、拍着胸脯找领导打保票:影片拍坏了,拿我问罪。最后终于争取到了电影《大阅兵》的拍摄权,使中国第五代导演得以集体亮相,全面充分地展示出他们的才华。现在恩师要拍钟情40年的《大宅门》,弟子们哪能不尽全力?然而,戏开拍了一段时间后,投资方与制片方就在拍戏中产生强烈分歧,各不相让,致使矛盾激化,使刚刚开启的“大宅门”关闭,而且一关就是4年。大宅门里群星闹4年的变...

  • 标签: 大宅门现代 现代红楼梦
  • 简介:20世纪以来,传统绘画曾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和转化。一是在世纪之初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下,使原有体系发生裂变,形成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的借古开今和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借洋兴中两大系统;二是在建国后以政治功利为目标的强制性改造“旧国画”,改造的结果便是以放弃传统笔墨为代价,以歌颂为模式的“现实主义新国画”的出现;三是随改革开放而来的现代思潮的冲击。它的明确旗号是“反传统”,既反文人画旧传统,也反现实主义新传统,其目标还随社会的转型建立一种新型的“现代水墨”。但这种新型的“现代水墨”在80年代形成的实验与

  • 标签: 现代水墨 现实主义 水墨画 表现主义 新传统 传统绘画
  • 简介:人体的塑造是雕塑艺术几千年来的主题,当我们回顾雕塑史时,会惊叹艺术家留下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创造。到了20世纪,艺术家们痛苦地发现,写实的雕塑艺术史几乎没有留给他们任何位置。你即使有和米开朗基罗一样的艺术才华,那充其量只能叫你“米开朗基罗第二”。那些第一流的艺术家们在痛苦的反思后,发现可行的路只有一条:反对直接摹仿真实的人体,拉开艺术作品与现实的距离,创造人的新形象。在这个潮流中,贾科梅蒂(AiberGiacometti1901-1966)的名字写入了雕塑史。他创造了一种人体新形象——没有体积感的抽象人体。贾科梅蒂是一位瑞士印象主义画家的儿子,九岁画素描,十二岁画色彩画。他在日内瓦学习完毕之后,同父亲在意大利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到了意大利拜占庭艺

  • 标签: 贾科梅蒂 现代雕塑 雕塑艺术 艺术家 新形象 超现实主义
  • 简介:广告设计作为视觉艺术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图形语言的表达魅力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欣赏和重视。因为在广告设计中只有构思、构图、文字、图形和色彩在起主导作用,而视觉图形语言又是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能决定作品设计的优劣与成败,所以广告设计中的图形语言的完美能起到决定作品成功的重要作用。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德国的霍尔戈·马蒂斯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所以,优秀的广告图形设计应是无需用过多的文字语言来表述,而应是用新颖、简洁而富有艺术创意的图形来展示,以形感人,以形寓意,使人们在观赏瞬间,一目了然,怦然心动,让人们在尽情享受艺术图形创意的美感时,同时生发出深刻的联想。尤其是在设计的关键部位,优美的图形设计能起到

  • 标签: 现代广告设计 图形语言 艺术创意 具像 抽象 设计语言
  • 简介:不少西方朋友经常问我“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现代性和中国的前卫?”,或者如何界定中国的当代艺术。最近以来,一些中国策展人也开始试图以“实验艺术”来代替“前卫艺术”或者“先锋艺术”(avant-garde),试图重新界定中国当代艺术。其意图大概是要质疑,是否我们有必要仍然用“前卫”这一在西方已经过时的概念来定义中国当下的新艺术,或许也有追问中国目前是否还存在“前卫艺术”的意思,或者还有避免与体制冲突的问题。应当说,这种质疑是有意义的。但是,首先,experimentalart(实验艺术)之一概念就像“前卫”一样也是从西方来的。至少在六十年代,西方已有不少人用“实验艺术”去界定当代新艺术。我个人认为,“实

  • 标签: 现代性 前卫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家 六十年代 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