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曹禺先生的代表剧作以《雷雨》和《北京人》两部剧作成就为最高,而对于这两部剧作学界关注也最多。《雷雨》作为曹禺先生早期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模仿的成果,表现的是一种西方传统式的命运悲剧观念的“中国式”转化,而曹禺先生中年之后创作的《北京人》则相反,这部剧作所呈现的恰恰是在西方外来文明的强势挑战下,中国传统文化及文人所面临的悲剧困境。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反映了曹禺先生创作心态和思想的转变历程,而其剧作所思索的命题也由早期的“命运困境”转变为“文化困境”。

  • 标签: 曹禺 《雷雨》 命运悲剧 《北京人》 文化悲剧
  • 简介: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中,来自全国和日本的13台剧目参加了展演,给羊城的戏剧文化带来了一股热潮。其中由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佳纳戏剧工作室排演推出的《西关女人》,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著名演员高侠在剧中成功地饰演女主角甄爱兰的形象。

  • 标签: 剧情 戏剧文化 排演 战士话剧团 剧目 小剧场戏剧
  • 简介:情境,发生于戏剧之前。法国戏剧理论家狄德罗首次提出戏剧情境,其后的戏剧理论家们多有论述,但人们对戏剧情境的认识仍然见仁见智。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作者认为,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是与人物情绪相互作用的假定的特殊具体的动态环境。它孕育人物矛盾,推动人物动作,呈现复杂关系,揭示作品主旨,对戏剧创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情境 戏剧情境 定义
  • 简介:很多只见过叶南作品的人猜错她的性别,也无法将那画面中的凄凉,孤寂和她外表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联系在一起,且无法找到画面中强悍的力在她柔弱躯体中的发源处。艺术从来被认为是真实自我的再现。但自我往往是繁杂的,表象不能代表完整的自我,而自我又常常存在于对

  • 标签: 油画 悲剧作品 列宾 “极限” 俄罗斯 真实自我
  • 简介:波伊斯作为一个前卫艺术家,他的作品已超越了传统艺术语言,他高度集中符号的力量,表达了宗教'救赎情结',进而昭示了自大、自傲的'欧洲中心主义'情结。波伊斯的行为艺术《荒原狼·美国爱我·我爱美国》将自己置身作品之中,正是这种情结的铁证和最有力的批判。

  • 标签: 波伊斯 救赎情结 社会雕塑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史记》最撼人心魄的悲剧主人公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此外还有中国古代悲剧文学史上少见的具有英雄素质的恶人(如李斯)。司马迁总是力图挖掘悲剧人物失败的内在原因,认为死力拽拉着他们滑向灾难深渊的力量,往往来自于他们自身的思想性格缺陷。司马迁悲剧审美观的基调不是“悲”而是“愤”。

  • 标签: 悲剧艺术 英雄 悲剧文学 主人公 悲剧人物 思想性格
  • 简介:<正>一悲剧往何处去,这是当代英美戏剧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早在一九五七年,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翰·加斯纳在《近代悲剧的可能和危难》中开头就说:“当前是否能写出悲剧,自从易卜生那个时代放弃浪漫主义以来是否真能创作悲剧,这是一个不断地激动着文艺界的问

  • 标签: 英美戏剧 浪漫主义 戏剧理论 易卜生 文艺界 英雄人物
  • 简介:约翰·列农(JohnLennon)(1940.10.9~1980.12.8):甲壳虫乐队(TheBeatles)解散近30年,但在多年来举行的“世界最伟大音乐人”或“最伟大流行乐手”之类的选举中,它都入围。约翰·列农,这个令世界乐迷们絮絮不已的巨星名字,也从没有销声匿迹过一天。1980年那沉痛的一天,约翰·列农被一个疯狂的歌迷枪杀,足以说明一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标签: 摇滚音乐 音乐艺术 艺术家 悲剧人物
  • 简介: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我重读弗兰茨·梅林的两卷集《马克思传》,以及四卷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缅怀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缔造者,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真正导师。一些年来,形形色色“冒牌货”不同程度地败坏了他们的伟大学说。全世界依然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人们,正在就新的情况更加深入地研究并锐意发展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传》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悲剧理论 鸦片战争
  • 简介:以“中国元素”设计的色彩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从其基本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红色情结”在传统中国元素设计中的表现和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红色情结”对“中国元素”现代设计的积极影响和启发。

  • 标签: 中国元素 情感表达 象征涵义 红色情结
  • 简介:"中国风"对西方时装的影响可谓久矣。时代发展到今天,中西方开放式地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促使西方对中国的理解不再限于从前单纯的想象。随着西方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中国"草根"元素日渐成为西方设计师们热衷的设计资源。文章通过分析西方时装中出现的一些中国"草根"现象和现代社会文化特征,从而探寻西方时装大牌在设计中的中国"草根"情结之根源。

  • 标签: 西方时装 “草根”情结 后现代主义 中国风 标新立异
  • 简介:陈宇飞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都市人的现状的强烈关注。他的关注既投入又执着,乃至有几分狂热和偏执,也正因此使他的画面散发着一种令人痉挛的生命感受和灼人的热量。不论是他在八二年刚从美术系毕业之时,还是经过十多年磨难后的今天;也不管他昨天的模仿和移植是多么简单和幼稚,还是他今天的思考多么执着和顽固;也不论他往日的表现有多么重的个人成份,还是他今天的造型有多么厚

  • 标签: 都市情结 个体生命 绘画 个人成份 关注人 文化主题
  • 简介:2011年5月20日,“化境长城外——‘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在沈阳隆重开幕。

  • 标签: 中国 油画 艺术产业 美术家
  • 简介:<正>造化,创造了美的世界。人,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才从美的世界中发现了美的规律,因而,才有可能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绘画论》中说:“优秀的素描师并不缺乏,善于着色的大师却很少。这是因为美的重要构成因素是色彩,是可以对人们眼睛说的,最有魅力,最为丰富,最难把握的一种特殊语言。狄德罗的感叹不无原因,确实许多画家往往在设墨着色上留下败笔。人类来自大自然,最终将归于大自然。生于现世,人们总要一时跃出尘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澄澈的碧空,舒卷的白云,明暗相间的苍山,迷离闪灼的绿水……这无比瑰丽的色彩,是造化

  • 标签: 绿色世界 色彩 回族 构成因素 社会实践 狄德罗
  • 简介:举国欢腾的45周年国庆已经过去,广东赴京演出团的同志还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与幸福之中。那天安门城楼的壮丽辉煌和上空的聚光织网,金水河中的五彩喷泉,缀满广场四周常青树的闪烁彩灯;那一阵阵乐声、歌声和笑声;还有那壮观焰火在夜空中组成的一幅幅美丽迷人图景,宛如红梅吐艳、冰山雪莲、雏燕展翅、满庭金兰,真个是花如海、

  • 标签: 广东人 天安门 国庆 金水河 常青树 文艺界
  • 简介:柳宗元《江雪》一诗的意境之美,在于一种“冷寂”的艺术特质。由“孤寂”、“寒寂”、“静寂”、“空寂”、“禅寂”五重境界,构成了这一艺术特质,并与柳公的人生际遇、精神处境融合到一处,产生了史诗般的悲剧精神,以至《江雪》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最短离骚”。

  • 标签: 柳宗元 《江雪》 冷寂 意境美 悲剧精神
  • 简介:一年一度的我省业余戏剧创作评奖揭晓了。潮州市业余作者陈慧中创作的大型话剧《我是老师》,在评委们一片赞叹声中被评为一等奖,并为省群众艺术馆抓出这样好的作品而庆贺!一话剧《我是老师》的成功,我看有几条:一是作者有生活,写得很真实;二是作者对教师生活有独特的发现,别开生面,有新意;三是作者构思了具体

  • 标签: 业余 戏剧创作 作者 艺术馆 教师生活 老师
  • 简介: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中国式”抽象情结是一种更偏重于情感诉求。拥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同时被大众普遍接受,符合公众认知和审美方式的抽象形式。提出了“客观抽象”的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艺术表现手段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及环境设计等多个实用艺术领域内的应用及影响。

  • 标签: 审国式 客观 抽象 实用艺术
  • 简介:绘画特点的形成对每个从事绘画艺术的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绘画艺术特点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磨练和积累的过程,对此我的感受颇深。回顾过去的创作,我感到,我的绘画特点的形成与乡土情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对农村,特别是窑洞这种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深厚的兴趣,常常是自己作品表现的主体。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乡土情结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同时也离不开线的表达,线在画面中是有情感有表情的。在外出写生和平日的创作中我总是要用一些明线和暗线或者是色块互相咬合出的线。其次是在以画笔(扇形笔或平刷)铺底、画形、找关系,然后待画面干后以刀飘色,露出色底及第一遍笔痕(第一遍笔痕是情感传达的最真切印记)。色彩多以反衬的手法去画,如亮底飘以相对重的色,倾向红的底色飘以倾向绿的色彩,形成反衬,加强了画面的实体感,更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待飘刀这一层色干透后,视画面需要局部或全部用刀片刮底,然后再染上需要的色彩。再一种作法是,作底色,然后涂以厚色层,与底色反衬,趁湿以刮刀勾出物象外形,待干透后,以松节油调薄色按需要染出各部分的色彩,趁湿以刮刀刮或画出需要的图形。这刀与笔、油与色的搭配应用成为个人的一个基本的绘画手法,亦及我的...

  • 标签: 乡土情结 形成绘画 情结绘画
  • 简介:大陆第一台大型现代舞剧《神话中国》于去年六七月份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它是作为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建团一周年的创作剧目献给观众的。剧名《神话中国》,意味着它所表现的并非远古的中国神话,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神话层面或当代人潜在的神话情愫,是当代舞者对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感悟、理解和评价。

  • 标签: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 古代中国 现实生活 现代中国 舞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