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洛陀经诗》作为壮族创世史诗,不仅体现了壮族历史发展的过程,更将壮族群众生存状况鲜活地呈现出来,铺设出了一幅波澜壮阔、浑然天成的锦绣图画。在生命宇宙观的整体观照下,基于早期先民的生存经验和生存智慧,壮族人民对生态平衡和自由选择不懈追求探索,最终形成了“自然-社会生产-民族结构-生命意识-生存哲学观”的生长范式。壮族生存哲学观对现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启示性和借鉴性作用。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生命力 民族生存 民族精神 自由
  • 简介:<正>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龙州县金龙乡,广泛流行着一种古老而叉奇特的民间吹管乐器——“比列”(Pilley)“比列”为壮语,是取其音响的象声字而得名,即唢呐之意,壮族“比列”即壮族唢呐。一九八四年七日,我们从当地壮族老艺人黄玉侦手里购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吹管乐器 黄玉 西南部 音色 壮语
  • 简介:<正>桂南是壮族艺术的发祥地。花山之谜和都合文化之谜,蕴含着壮族艺术的萌芽。这萌芽始于何时,独特的越族几何纹陶给了我们一个信息,早在一万年以前,壮族先民就已经有艺术的萌芽。那时人们把雪白的贝壳用藤条系在身上作为装饰。在夹砂粗陶上依照植物的蔓叶划出各种几何纹和绳

  • 标签: 壮族先民 传统艺术 几何纹 建筑艺术 铜鼓 壮族地区
  • 简介:壮族民间信仰中,凌云泗城壮族巫术非常独特。该仪式的存在年代不仅久远,而且歌调丰富,内容繁杂,曲折展现了古代壮民族社会生活的原始态貌及诸多方面。本文从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解读其"坐坛"仪式,探索巫调的内在规律和丰富内涵。

  • 标签: 壮族 巫术仪式 七十二巫调
  • 简介:<正>一、什么叫勒脚歌?勒脚歌,以三首短歌为一组,三首互相勒脚。即第一首开头两句,拿来做第二首的第三第四句;第一首的第三第四句,拿来作第三首的第三第四句。如《夫妻被拆散》:夫妻被拆散,/心似插钢刀,/老天若开眼,/大仇定要报。/父亲冤枉死,/我冤枉坐牢,/夫妻被拆散,/心似插钢刀。/仇苗心中长,/恨火心中烧,/老天若开眼,/大仇定要报。/二、勒脚歌的名称和种类。勒脚歌的名称很多,各个地方的叫法有所不同。有的叫“马

  • 标签: 勒脚歌 壮族文化 壮族人 民歌 苦竹 艺术特征
  • 简介:“蛮女偷闲点素粧,顶盘高髻耳联珰。短衣细袖蹁跹舞,百折腰裙拖地长”。这是清代师宗知州夏治源吟咏师宗壮族装束和舞蹈的一首诗。诗句说明,壮族不仅喜爱舞蹈,而且舞技娴熟,颇富魅力。清代壮舞的这种情况,至今其盛未艾。现仍流行的碗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 标签: 碗舞 师宗县 短衣 身法 夏治 自娱性
  • 简介:壮族《板鞋舞》的改编与启示广西旭泉,姚志虎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民族歌舞《民族之光》隆重演出中,那由240人组成的壮族《板鞋舞》,以它团结统一、步调一致,诙谐活泼的内容并以及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使广大观众为之倾倒。《板鞋舞》是近十年来,...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丹县 体育竞技 启示 民族民间舞蹈 心理特征
  • 简介:“歌圩”是对流传于广西各地尤其是壮族民间定期聚会对歌习俗的汉语表述。在对歌词文本、歌唱主体研究作一般概述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歌圩”习俗研究成果可知,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歌圩”称谓、起源和发展、意义与功能、内容与形式、地方性“歌圩”习俗等方面,这在方法上体现了从宏观概论性研究到个案式研究的探索。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求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对地方性“歌圩”习俗的个案调查,另一方面则加强跨文化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 标签: 学术史 民间歌谣 壮族歌圩
  • 简介:<正>壮族提线木偶戏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靖西、德保、那坡、田阳、天等、大新等壮族地域,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由于经过历代艺人不断继承和发展,使这个剧种逐步得到完善而深深地扎根于壮乡,成为壮族人民喜爱的戏剧艺术。壮族木偶戏在传统剧目、音乐唱腔、语言道白、脸谱造型、服装设计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充分展示了壮族文化习俗和表现出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壮族木偶戏脸谱的审美特征,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谨此浅而议之。壮族木偶戏俗称“木头戏”,由戏师运用五根吊线操作表演,用壮语南部方言演唱。为了使剧中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戏师除了在唱腔、韵白、操作等方面下功夫外,木偶头雕刻绘画也

  • 标签: 审美特征 壮族传统文化 提线木偶戏 脸谱 壮族人 审美情趣
  • 简介:<正>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一般长约60厘米,两端敞口,状如喇叭;陶腔皮膜,以绳绷紧,中间细长,酷似蜂腰,故名。究其源可上溯至《周礼》所记的“土鼓”,西汉

  • 标签: 壮族舞蹈 特色 莫一大王 伴奏乐器 壮族人 发展
  • 简介:本文阐述了"喎囊海"(Vaiznaegzhaij)祭祀仪式的成因、程序内容及音乐特点,分析该仪式与音乐的民俗特质,从而更好地探究了壮族"喎囊海"(Vaiznaegzhaij)祭祀仪式的信仰文化及艺术价值。

  • 标签: 那坡壮族 “喎囊海”(Vaiznaegzhaij)仪式 信仰 音乐
  • 简介:<正>排歌,壮语称为“欢排”(Fwenbaiz)。它是属于腰脚韵系的一种壮族民族体。其形式特征,擅长铺排,多用排比句式,行数和字数及韵律为服从主题需要而按一定序列灵活多变。这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民歌的表现力。它是形成排歌那种炽热大胆、感情奔泻、想象奇特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艺术表现手法 壮族 艺术风格 形式特征 渐进法 传统民歌
  • 简介:壮族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文章以1984年版蓝鸿恩编著的《壮族民间故事选》里面的32篇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对"老妇人形象"和"年轻女性形象"两大类进行概括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壮族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了解壮族民间故事里蕴含的文化内在精神特质。

  • 标签: 女性形象 二元对立 精神道德 文化特质
  • 简介:沿波溯源不倦求索──序丘振声《壮族图腾考》北京梁庭望(壮族)当外乡人在武鸣的壮族山村里听到goengSou(青蛙)一词的时候,惊讶不已!goengSon意为“你们的爷爷”,人为什么把青蛙尊称为自己的爷爷呢?百思不得其解。但原始社会史家却为找到这个名词...

  • 标签: 壮族图腾 图腾崇拜 壮族先民 图腾意识 鸟图腾 审美意识
  • 简介:多维文化聚合与壮族抒情悲歌繁荣的原因[广东]覃德清(壮族)据初步调查和统计,大约有60-70部壮族长篇悲歌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广西中部地区、红水河两岸的忻城、来宾、上林、马山及武宣、柳江等县。建国以来,这类作品逐步得到搜集、翻译、发表。其中较早得到搜集并...

  • 标签: 壮族地区 多维文化 壮族人 生命价值 诗性智慧 诗歌创作
  • 简介: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大力发展广西文化产业,除了着力于保护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外,还应充分挖掘文化潜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壮族民歌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必然对其他产业产生一种拉动作用。利用壮族民歌文化进行创意,带动经济发展,让单一的壮族民歌产品衍生出更多的产业链,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壮族民歌产业化路径的构建、选择等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 标签: 壮族民歌 产业化 路径
  • 简介:人们使用石头、木材、水泥,人们用它们来造房子、宫殿,这是建造,是精巧性在积极作用。突然之间,您抓住了我的心,您让我感觉那么美好,我是幸福的,我说:真美。这是建筑。——勒·柯西埃(LeCorbusier)

  • 标签: 柯布西埃 爱德华 建筑家 建筑师事务所 建造 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