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在高师音乐教学及其他一切专业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分析是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高师音乐专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作曲技术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倡导“综合音乐分析”。因和声学是多声部音乐技术理论的基础,所以本文侧重论述在和声教学中如何实行“综合音乐分析”。“综合音乐分析”包括下列一些内容“综合分析”所分析的对象主要是18、19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派、

  • 标签: 音乐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维也纳古典乐派 和声结构 和声分析 高师音乐教学
  • 简介:《阿依达》是意大利作曲巨匠威尔第的经典之作,在19年后重返上海舞台;又是指挥家许忠自2016年3月担任上海大剧院院长一职以来,第一次执棒本院制作的歌剧。从某种程度上说,《阿依达》的上演可以折射出当前国内歌剧制作,或者说国内对经典歌剧作品诠释的基本状态。而对经典作品的诠释无疑建立在理解其何以成为经典的基础之上。

  • 标签: 阿依达 威尔第 上海大剧院 歌剧演员 女中音 歌剧史
  • 简介:2000年6月,美籍犹太人、收藏家安思远将一块彩绘武士石雕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安思远从《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得知,在苏富比拍卖的河北五代王处直墓中的石雕是被偷盗的,而几年前,他在澳门也买过一块类似的右雕(与出现在拍卖会上的那块是一个系列),但他不知道是被盗文物。于是,他决定将这块石雕无偿捐给中国政府。浮雕高约113厘米,武士身着戎装,顶盔冠甲,怒目圆睁,立于牛身之上,肩和头顶部卧一凤凰,武士手握宝剑,剑尖指向牛口中荷花。

  • 标签: 回归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宝 链接 《纽约时报》 中国政府
  • 简介:对于民俗学来说,艺术是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仍然隐晦不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思考艺术:艺术作为产品、艺术作为过程、艺术作为行为。由此产生对艺术品、艺术表演和日常艺术活动的关注。艺术最为典型的特征应该是技能标准。所有民族都创造艺术,艺术创作过程全都诉诸技能。将艺术定义为一种技能的表现,其涉及定性经验的创造,可以采取特定群体公认的任何形式,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传统、群体和情感。

  • 标签: 民俗艺术 艺术表演 艺术行为 艺术本质 回归技术
  • 简介:乐教,是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统一的极富民族特色的永恒话题。中华民族古来即有源远流长的乐教传统。自西周始,"礼别异,乐和同"即已成为共识。《礼记·乐记》更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不仅将乐与政直接勾连,而且将之视为政兴政亡的先兆。

  • 标签: 乐教 革新 当代 音乐 回归 民族特色
  • 简介:百家争鸣。我们提倡的是畅所欲言,互为交汇,正反共存的艺术态度:我们呈现的是敢于“直面现实”的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我们承载的是透过表象引发的理性思考和争鸣。

  • 标签: 批评与自我批评 回归 剧种 音乐 粤剧 百家争鸣
  • 简介:从好莱坞1941年的《小飞象》,到后来的巅峰之作《狮子王》,再到如今的新贵《拯救尼莫》、《小马王》.以动物为主题的电影当仁不让地大行其道。如果再说起红极一时的《小猪宝贝》、《101只斑点狗》《精灵鼠小弟》、《侏罗纪公园》等影片我们就能发现,无论是以动画形式还是以普通电影形式出现,自然和动物题材的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各年龄层次观众的青睐,而在票房和口碑双赢的背后则是电影人对于生态自然与人类世界关系问题的关注。这其

  • 标签: 艺术创作 动物电影 灾难片 社会价值 想象力 艺术价值
  • 简介:在音乐教学中,对位教学是如今音乐教师们喜爱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得出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会将和声教学划分开来上,直接影响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位教学效果的发挥,并且由于对位与和声学两者的长期分离,不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完整的和声思维,不利于学生将对位与和声学串联起来学习,曲解理论知识,形成片面认知,因此音乐教师需将对位与和声思维同时利用起来,加入复调教学中。在对位教学过程中发挥和声思维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的音乐作品分析发现和声思维在对位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对位法教学 和声思维 作品分析 作用
  • 简介:2018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季,特佐普罗斯、里马斯·图米纳斯、瓦列里·福金、铃木忠志等享有国际声誉的戏剧家,带来了《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假面舞会》《三姐妹》《哈姆雷特》《特洛伊的女人》等一批世界级水准的作品,广受观众与业内专家好评。然而,如此水准的演出,票价却没有高过国内的戏剧演出。主办方以政府补贴为政策依托,以市场化引导,合理制定票价,除80元公益票外,最高票价580元,主流亲民票价分布在180元至380元之间。

  • 标签: 票价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亚洲 理性 回归 《哈姆雷特》
  • 简介:文化没有具体的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文化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则是灵魂和根本,地区的活力和创造力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说起保护,很多人都会想到"修旧如旧"的原则。但是"修旧如旧"从来没有被确切地阐释过;在《文物保护法》中,修复的原则是"不改变文物原状",

  • 标签: 《文物保护法》 古镇 南沙 回归 文化 创造力
  • 简介:自然,自在已然的大存在,这是本人对自然的一个简赅而确切的定义。它是不籍外力的“自在的”存在。“自在”极言其无处不适宜,无处不合理,无处不恰到好处。在狄拉克看来,只有最精密的数学,庶几描绘其构成。

  • 标签: 画家 艺术创作 “书道”法自然 绘画技巧
  • 简介:高名潞:在全球化语境中,西方的现代和后现代主义在中国都呈现出一种"错位"现象。后现代主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放弃了现代主义精英式的话语方式而转向波普,挪用、借用、调侃、反讽是后现代惯用的手法;第二,强调社会性、时尚性和流行文化,无视知识分子的话语形式。现代主义在上世纪50年代走到了话语、话权系统化阶段,从而阻碍艺术的创新。

  • 标签: 抽象艺术 后现代主义 艺术家 孟禄 美学 中国当代
  • 简介:  孟禄丁1962年,生于河北保定市;  1979-198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3-198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 标签: 丁抽象 回归高名 孟禄丁
  • 简介:当代书法创作状况和目前书法的生态境遇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文化嬗变,已对传统书法的生存状况产生破坏,主要表现在毛笔退出实用领域、传统语言的转向、文字改革运动、审美趣味的变化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书法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电脑与电子打印技术的普及给书法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教育模式使知识不断分化,

  • 标签: 书法精神 当代 回归自然 感性 传统书法 书法创作
  • 简介:人类最初的舞蹈是原始巫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舞蹈起于原始巫。远古巫觋形象和巫物的出土和发现,为“舞起于巫祀”提供了有力证据。新石器时代陶盘上的连臂踏歌纹饰,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有关求雨巫舞的记载,古巫作法之“禹步”,文献记载和当代民间还保留下来的圆圈舞.各种形态与不同功能的巫舞与祭祀舞,从舞步到舞式,从舞具到舞饰,无不隐蔽着令人莫解的文化符号。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舞法 原始巫 巫祀 艺术功能
  • 简介:大制作已成为舞台艺术的时代症候,过分追求“大”使得戏剧艺术表现出注重形式、弱化主题内涵、提高舞台硬件、主题宏大缺乏烟火气、重视大戏忽视小戏等不足。当代戏剧应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平衡“大”“小”关系,回归以内容为本、服务人民、服务生活的本质追求。

  • 标签: 戏剧艺术 大制作 时代症候
  • 简介:大曲、曲是中国音乐史中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关于两者的关系,至今仍比较模糊,尚无定论.本文主要对'曲就是大曲'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从两者的起源、结构、音乐风格、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最终得出结论:曲与大曲有着巨大的差别,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音乐体裁,曲不是大曲.

  • 标签: 法曲 大曲 起源 结构 音乐风格 伴奏乐器
  • 简介:如今的中国画界传统文化流失,中国元素消沉,多数人居然显得那样的心安理得。而我也许是经历与师承的关系,却醉心于传统文化带来的那份博大、深邃与宁静。于是,从文化的回归到精神的回归,我顺着写意花鸟的特有魅力,我写我意我自在,努力寻求中国画传统写意精神的回归。寻求写意花鸟观念意蕴的回归——写照心神;

  • 标签: 写意精神 传统文化 中国画 回归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