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藏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虽然它有着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等诸种因素的制约,还保留着戏剧最初形成时期的许多特点,小戏的稚拙和随意性,大戏中很重的傩成份和严格的固定程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嘉藏戏的一个组成部分——嘉藏戏面具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一、嘉藏戏面具的形成嘉藏戏面具也和嘉藏戏一样是嘉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劳动之余人们在一起耍闹时,有人把脸遮住,很难辨出是

  • 标签: 嘉绒藏戏 面具 嘉绒地区 艺术效果 艺术形式 欣赏习惯
  • 简介:藏戏是属藏戏的一种地方戏,主要流传在操嘉语的藏族地区。这一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安专区的保兴县,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理县、汶川县、黑水县、让塘县、红原县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高山河谷地带,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在语言、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上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嘉藏戏也不例外。公元一三六○年,嘉著名高僧桑吉朗自从西藏的闵珠林寺回到家乡后,为弘扬佛教与丹巴巴底部落的第三代首领贡呷

  • 标签: 嘉绒 丹巴县 红原县 小金县 吉朗 黑水县
  • 简介:锅庄,过去常被叫作“四土锅庄”.它与“巴塘弦子”、“甘孜踢踏”并称为川西北藏族歌舞品种.而嘉锅庄又以其特殊的音乐结构和音乐内涵独领风骚.早在(清)同治十三年(1887)的《章谷屯志略》中就载:“夷俗每逢喜庆辄跳锅庄,自七、八人至一二百人,无分男女,附肩联臂绕径而歌,所歌者数十百种,首尾有定局,其中所歌在人变换之巧拙,其语有颂扬者,有言日月星辰者,有论阴晴风雨者,有念稼穑之艰难者,有谓织纴之辛勤者……有男女相爱说者,有互相赠答者,有互相讥讪者……”

  • 标签: 嘉绒锅庄 巴塘弦子 甘孜踢踏 巧拙 五声音阶 志略
  • 简介:一、葬俗嘉藏族地区的丧葬分土葬、水葬、火葬等,都必须按本地宗教的法则宗旨来进行。经过考证,一般土葬从古到今没有象现代那样精致的棺材,而是用石板或是用斧头划削的树皮制成。也许是缺乏原始器具的缘故吧!在工艺上较粗略,但有他自己防腐和防朽的特点。如:石板经过精细地凿磨后用黄泥巴牢固地糊上石板的各角边。

  • 标签: 嘉绒 葬俗 角边 藏族地区 结拜兄弟 杀猪
  • 简介:本刊谨遵宗旨,倡导争呜,繁荣学术,拓展藏文化艺术理论的天地,几年来陆续发了多篇关于嘉戎藏戏调查考察和探讨论争的文章,对于我国藏学界和藏区戏剧界产生了一些影响,在促成这一藏戏系统地方剧种最后认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里又发了对此带有总结概述性的一篇,且其中补充有新材料,以飨读者诸君和对藏文化、藏戏剧有爱好及关注专家学者们。

  • 标签: 地方剧种 地方戏剧 艺术理论 藏文化 安多拉 阿吉拉姆
  • 简介: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藏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早在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就发展了闻名于世界的藏族古文化。誉有东方艺术“仙女”(■)尊称的藏族戏剧艺术,就是其中的典范和优秀代表。它于公元十四世纪,藏族伟大的佛教高僧汤东杰布(■)在原有民间歌舞、杂艺、百戏和宗教哑剧性舞蹈羌姆的基础上首创,发展到公元十八世纪,不仅形成了如同世界西方希腊雅典戏剧节似的东方藏戏艺术节“雪顿”(■)。而且也形成了卫藏“阿吉拉姆”(■)、昌都“拉姆羌”(■)、安多“南木特尔”(■)等不同风

  • 标签: 藏剧 阿吉拉姆 汤东杰布 南木特尔 嘉绒 戏剧节
  • 简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现代嘉藏族(藏族的一大地方支系)和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羌族主要聚居于岷江上游流域,嘉藏族除少数聚居于汶州县境的与羌族形成杂居外,余人部主要聚居于羌区以西的邛崃山区,中心在今大、小金川及马尔康县.这两个相邻的民族,既有着各自的文化传承.又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因素,其中“锅庄”舞即是在两个相邻民族中从古至今一直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最有群众性的一种具有共性的文化现象,甚至共同流行着一种相同锅庄舞曲,以至于从事羌族、嘉藏族民间音乐舞蹈收集整形的同志,为了这些共同拥有的锅在舞曲的民族归属问题

  • 标签: 嘉绒 小金川 邛崃山 主要聚居区 舞人 部主
  • 简介:藏戏发展到现在,不但有大型的剧目,而且有包括生活戏、折子戏、祭祀戏的丰富多彩的小剧目,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剧种.一、祭祀戏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民族,因此在各种活动中都要加进一些祈神拜佛的内容和仪式,而祭祀戏就是为这种内容服务的外在表演形式.这种表演中常有图腾出现,《木茸》(一种高大的野生牛类)、《孔》(老虎)、《生格》(狮子).是祭祀戏中经常出现的三个图腾,也是藏族崇拜的主要图腾,在唐卡画中经常出现,寺庙的门和壁板也常以它们作装饰,起一个镇妖驱邪的作用.寺庙跳羌姆,这三个图腾也是主要表现的内容之一.这三图腾在人民心目中是威猛和力的象征.

  • 标签: 嘉绒地区 嘉绒藏戏 木茸 野人 猎人 图腾
  • 简介:未见文亮之前,先读其画,形神萧散,简逸而淡远,且书、跋俱佳,究笔墨而现隐幽,有一份若不经世的清澈在里边,让人眼前一亮。后来则是于展览上的知遇,彼此观画聊天,缘引为知己。

  • 标签: 画家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评论
  • 简介:藏族祝酒词(嘉地区称“恰木q(?)”),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盛广.与嘉地区民间歌舞(藏语称“达尔尕”)一样,是嘉地区藏出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表演形式上看,类似于康巴、卫藏、安多藏区的“折尕”曲种.一嘉地区藏族祝词的由来追根探源,祝酒词从笨教时期就盛行于嘉地区,当时的内容主要以图腾崇拜、颂扬神灵、驱除邪恶、保佑人畜兴旺为主要内容.

  • 标签: 嘉绒 民间歌舞 笨教 康巴 卫藏 安多藏区
  • 简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二十多年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发展到“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再到“民俗旅游”和“科学文化旅游”,形成了广度的旅游概念,因而人们形成了“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的共识。

  • 标签: 探险旅游 故里 年代 源流 观光旅游 民俗旅游
  • 简介:一位从事中国画实践的年轻画家,从个人角度讲述了自己职业成长的部分经历与经验,以及面对当下“新水墨”潮流时的态度。

  • 标签: 个体 职业成长 中国画 画家
  • 简介:历史不会忘记,1776年,在平定大小金川乱事后,清朝宫庭中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种表演形式,据《清宫史续编》记载:“太和殿筵宴之礼,恭遇万寿圣节正庆及元旦、国庆……内务府官员引朝鲜俳,回部、金川番童等呈百戏。毕,各退。每岁除旧,赐外藩蒙古王等,宴于保和殿……届日……金川番童等各献杂戏,毕集柢侯。”对这些献艺的番童,许多朝庭官员只知他们居住在北京香山(西山),北京人因视其服饰、习俗奇特,误为苗人,故称此地为西山苗寨,这样一代代以讹传讹至1982年经人考证后,复更名为嘉藏寨,他们是如何来到此地的呢?他们是乾隆皇帝打金川后俘掠的嘉藏人。1747年(乾隆十二年)今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俗称大小金川)因上层土官头人之间为了边界、领土之争发生了叛乱,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乾隆皇帝为了疆域的稳定、政权的巩固,遂发兵20万前往大小金川平叛,1749年平息了叛乱。乾隆36年(1771年)大小金川复又叛乱,土司头人间结盟反清,时年6月,乾隆皇帝又遣重兵前往清剿,战事延续到1776年方告结束,两次战争相隔20多年,战争共进行了9年...

  • 标签: 中傩戏 京城中 傩戏嘉绒
  • 简介:服装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服装结构设计平面制图中前、后片之间的偏差量产生的原理,与人体的结构和造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决定了在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符合人体各部位生长特征的设计原则。

  • 标签: 服装结构设计 偏差量 应用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明代画家沈士的《山水图卷》、《山水图折扇》的题材内容、构图格局、意境趣味、笔墨技法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论的具体分析,将沈士的绘画的流畅、柔和、迷、古雅神韵的艺术风格及其绘画美学思想和观念,以及他作为董其昌代笔人的历史情况进行简单地梳理。

  • 标签: 沈士充 《山水图卷》 《山水图折扇》 “云间派” “松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