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文学创作中最具代表性、总结性的作品。小说中那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那对人性善的固守与诠释,那不肯就俗、坚守着本真的美学理想,都从那既神奇如天马行空,又古朴似“伊甸园”清流般的话语叙述中,从现实、神话与历史的三维时空的建构中清晰地表现出来。

  • 标签: 《大师和玛格丽特》 文本解读 神话 历史 布尔加科夫 文学创作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的视角分析测试文本的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的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的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的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的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的效度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
  • 简介:俄罗斯学者普洛普在童话故事中发现了不变的"功能"项,格雷马斯将"功能"项(即行动元)结构化,形成了行动元模型,即符号矩阵。在长篇叙事文本(如长篇小说)中,宏观的符号矩阵不能解释各章节局部情节冲突的意义生成过程,所以局部情节的意义生成有赖于下级符号矩阵的建立,由此构成符号矩阵的层级结构。符号矩阵层级结构中的行动元遵循三条规律:一,部分行动元被继承,其余行动元被置换;二,符号矩阵左右两列的行动元不能交换位置,体现了作者价值判断的连贯性;三,符号矩阵上下两排的行动元可以交换位置,体现作者在处理局部故事情节时注意焦点的转换。相同位置的行动元,可能不属于同一语义范畴,但只要它们在符号矩阵的四个行动元组成的系统中具有同样的功能,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可以忽略。

  • 标签: 普洛普 格雷马斯 符号矩阵 行动元 索绪尔 雅各布逊
  • 简介: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视阈看,作为文化符号的集合和符号系统的载体,《西游记》英译本在英美的文化传播经历了从简本的文化符号缺失到全本的文化符号专注的发展过程,并描绘出了一幅文学文本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动态发展图景。可见,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文化的视角,也有助于探索“符号相通”和“文本相通”对《西游记》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西游记》英译本 跨文化传播 文化符号学
  • 简介: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黄艾榕读完陈敬先生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一幅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便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几乎...

  • 标签: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小说史 战争文学 战争小说 苏联文学
  • 简介:高尔基写成于1917-1918年的政论文集《不合时宜的思想》,近年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笔者于1997年也写过文章,剖析了这部作品观点的偏颇。高尔基这组政论文,副标题是“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札记”。但从行文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写作目的与其说是想突出文化的重要,倒不如说欲强调革命的不重要。高尔基关于文化的重要性的论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高尔基 《不合时宜的思想》 文学评论 俄罗斯
  • 简介:马尔措夫是2016年“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城堡》的主要主人公,他是一个热忱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对考古事业无限忠诚,最终为捍卫他心中神圣的城堡而殒命。小说标题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城堡”不仅仅指已经成为古迹和废墟的形而下的实际的城堡,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形而上的精神、意志和信仰的“城堡”。马尔措夫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作家阿列什科夫斯基对俄罗斯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作家希望人们通过理解历史,反省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直面现实中的困境,从而不断地趋近真理。

  • 标签: 现实 历史《城堡》马尔措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