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玫瑰何以开放——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当代德国曾经评选十大伟人,分别为阿登纳、马丁·路德、马克思、巴赫、爱因斯坦、歌德、古滕贝格、索菲·朔尔、勃兰特、俾斯麦。其中最年轻的索菲·朔尔,死时年仅22岁,而且她是十人之中惟一的女性。她凭什么享此盛誉?看起来简单:她暗中参与制作和散发反纳粹的“白玫瑰”传单,并因此慷慨就义。仔细思想,这极不简单。当时在纳粹德国内部,个人言论受到高度限制,进而形成“沉默的大多数”这等晦暗格局。作为脆弱的个人如何发出必要的声音?索菲和其他白玫瑰小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实践着关于发声的自由哲学。

  • 标签: 安迪 玫瑰 影像 电影节 纳粹 日常生活
  • 简介:冬日武汉,这一周全是雾霾,四处高楼的城池幢幢复幢幢,长江也裹在雾里,只有一片黄色块。在街头,四面的楼宇把我比为蝼蚁。然而,即便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我也觉得它们飘浮不定,幻影一般不能给我坚固稳定的印象。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张可欣.1982年毕业于中国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东盟与中国——10+1艺术战略”创建人。著名东南亚当代艺术研究学者,泰国国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十几年来。张可欣以鲜明独特的当代艺术家个案形象活跃在国际艺术舞台。在运用多种当代艺术语言进行创作之时,又作为当代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介入世界当代艺术领域。

  • 标签: 哈尔滨师范大学 当代艺术 艺术学院 影像 日记 修行
  • 简介:《美的葬礼》并不是要逃离现代社会美的虚无,恰恰是对其深刻的批判:层层嵌套的影像,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自身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隔离与虚无;演员的柔肢曼舞,让我们看见诗歌,也看到了真正的美受到腐蚀的悲剧,以及对其再生的暗暗希望与期盼。

  • 标签: 高行健 电影 《美的葬礼》 嵌套影像 诗歌
  • 简介:克罗齐曾认为:“就各种艺术作美学的分类那一切企图都是荒谬的”、“谈论艺术分类与系统的书籍若是完全付之一炬,并不是什么损失”。这种观点抹杀了艺术分类的客观现实性和科学合理性.没有正确地对待艺术分类这个关涉到研究和认识各门艺术的特征、规律和本质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文体分类 现代诗歌 症候 新诗 科学合理性 客观现实性
  • 简介:《荒野猎人》在2016年伊始成为影视界和大众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诗意的影像表达、极富震撼的视觉冲击,是导演伊纳里多的拍摄理念与摄影师卢贝兹基摄影美学的契合,也是影片反映出的美学格调。其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强烈的影像风格,对生命的书写和诠释,光影营造出的寒冷意象,丰富了影像表现的可能性,穿插的梦境画面构图也拓展出更深层次的意蕴。用镜头剥去文明的层层体面,求生的原始本能里,人和野生动物一脉相承。

  • 标签: 《荒野猎人》 长镜头 生命 影像
  • 简介:一扶杖而立1977年8月4日,盛夏里热得让人难以喘息的一天,送别何其芳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经历了九年牢狱之灾的夏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 标签: 影像 追悼会 何其芳 革命 送别 夏衍
  • 简介:摄影术传到日本的时间晚于中国,但日本人对于摄影功能的开发与利用,远甚于中国。尤其是在甲午中日之战到1945年日本战败期间,日本成了拍摄中国最为全面、系统的国家——其拍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过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拍摄。然而,日本人拍摄的中国,并不仅仅止于记录。

  • 标签: 舆论战 影像记录 报道摄影 建筑构造 支那事变 摄影术
  • 简介:曾伟电话里说你在公车上见义勇为的事,我夹着电话听着,还专程找腾讯新闻看了,你上了头条。感觉见义勇为是你的风格,真心为你自豪。可是这种感觉就保持了一会儿,我陷入了巨大的绝望之中。两年前咱俩第一次外出,在肯德基吃午饭,你问我几点了。

  • 标签: 影像 见义勇为 肯德基 电话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