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岁月如歌唱起来,昂头走进新时代;江山似画勾描着,奋力繁荣大舞台。这就是一副"近似绝句联",或者说得确切点是一副"近似七绝联"。之所以称为"近似绝句联",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这种联近似绝句,类似绝句。因为全文四句中除了第二句的末字改平为仄外.

  • 标签: 对联故事 民间文学 民间对联故事 杂著
  • 简介:跳上火车的那一刻,李坚还在犹豫。他不觉得眼前的一切像什么,倒是自己的脚,他总认为它们难看得要死。当乘客们很不耐烦地把它们往车里塞的时候,他突然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快感,他觉得他的脚就像拖把一样扫着他们的脚。"这不是我的错,"他阴阳怪气地向身后的秃头乘客解释着,暖昧的笑容就像拖把上的污渍一样溅到他那光厚的脑门上。李坚手忙脚乱地解释着,下垂的目光马上捕捉到一支火辣辣的矛正抵着他那盾一样的臀部,他没来得及拒绝。眼下,他想到了一个妙不可言的成语:自相矛盾。

  • 标签: 就这样 恋母情结 一片狼藉 精神困惑 就是你 一遍遍
  • 简介:不能说,郭伟东一信佛,生活就完了,生活就没色彩了。你答应,佛都不答应。佛不是让人的生活一潭死水,佛应该是让生命精彩。也不需要打上“X年后”的字样。那是电影。一句“×年后”就把×年轻易抹掉,仿佛那X年过的日子都不叫日子。哪个日子不叫日子?生活就是一秒接着一秒,一天接着一天,前赴后继,永不停歇。每时每刻,心潮都有起伏,事物都在变化。变化才是世界,世界就是变化。

  • 标签: 欲望 生活 世界
  • 简介:我今天讲演,只写了提纲,并不刻意准备,更不想作大报告。只想把留在自己记忆中的最难忘的要点,把化入我血脉深处的李泽厚哲学“颗粒”先跟大家讲,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把它提升、严谨化。我认为李泽厚的哲学体系由六个板块组成。这六个板块包括纯粹哲学、历史哲学、伦理哲学、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哲学。

  • 标签: 哲学体系 李泽厚 纯粹哲学 历史哲学 伦理哲学 文化哲学
  • 简介:1清《关中胜迹图志》载:“金白骥镇在邠州西北五十里。《九域志》‘新平有白骥镇’。”那里曾出土过书有“白骥驿”的砖志。明代设白吉里,清代属祥发里管辖,1929年南北前区辖祥发里,1941年设立北极乡,1950年5月属义门区里村乡和北极乡管辖,1956年复设北极乡,1958年8月设北极人民公社,1984年设北极镇,为陕甘两省交通要道。

  • 标签: 文字描述 地图 史家 1950年 人民公社 交通要道
  • 简介:第二朵:拦路的桃花只有一条路,通向千朵万朵桃花的心事。一朵桃花,拦住了我的去路。我绕不开,不是无路选择。拦路的桃花——鲜嫩,灵动,挑着诉说的迫切;大方,羞涩,期待聆听的专注。注视中,她不语,我不言。走向谷底,却又分明听到身后她的呢喃:你不来,我不开……第四朵:未盛开的桃花不应该叫它桃花。它的乳名叫蕾。小巧玲珑,小心翼翼,柔柔弱弱,弱不禁风,含苞待放,欲开却羞……伶牙俐齿的诗人,在它面前,突然语无伦次起来。这些肤浅的汉字,没有说出它即将盛开的积淀、勇气和憧憬。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与儿童小说的热闹相比,当下的童话创作显得冷清了不少。童话没有超级畅销作品,没有大家关注的热点,就连童话的讨论也比过去少了许多,也难怪有人在感慨"怀念八十年代的探索童话"了。童话显得相对冷清,这是童话的现状。但冷清并不一定意味着创作的贫乏、平庸和无所

  • 标签: 童话创作 作品 故事 中国儿童文学 八十年代 树精
  • 简介:“后新时期”这一文学史的分期术语正式见诸刊物是在1992年,但提出这一概念的时间也许更早些;时隔不过一年,这一出自中国文学语言的文学史分期概念便被译成了英文Post-New-Period而见诸欧美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的主流刊物,从而为西方学者,尤其是海外汉学界进一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可与国际性的文学史分期相接轨的新视角。但与人们的期待相悖,关于后新

  • 标签: 新时期理论 理论描述
  • 简介:我老家的热闹从大雪降临开始我必须冒雪赶路就像赶赴一个隆重的节日其实就为吃一顿杀猪饭像整酒一样的杀猪饭苗山人叫吃刨汤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描述即描绘性叙述,是叙事作品模仿性、状物性极强的手段。它直接向读者展示事物的具体形态、角色的各种外在和心理行为以及环境场景的特色,呈现某个相对稳定的时空片断里的一些细枝末节。它是相对于概述而存在的细节化叙述方式。如果说概述是粗线条的勾勒,是相对间接的交待说明,那么描述则是细腻微精的工笔,是直接的显示和呈现。概述促成故事的纵向递进,描述则使故事横向拓展。它显示出作家对生活现象精细入微的洞察力和骛精入极的想象力,最能发挥作家的艺术感觉、体现作家的艺术才能。任何小说都是以其大量细节化的描述来充实情节、完成故事的,因此描述是叙述的重要方式。

  • 标签: 叙述技巧 叙述方式 叙事作品 描绘性 横向拓展 现代小说美学
  • 简介:“化賩(音:从)”是纳西语,“化”是一个群体的意思,“賩”是把东西凑在一起的意思.“化賩”这项活动的形式本质上便是一个在物质上互帮互助的群体活动.早期“化賩”形式主要有米化賩、肉化賩、钱化賩、酒化賩、布化賩等.早期的“化賩”是指丽江古城纳西族居民在自愿的原则下。

  • 标签: 丽江古城 组织 群体活动 纳西族 早期
  • 简介:<正>海外华文文学从本质上讲是海外华人心系“双重家园”历程的结晶。当这种文学越来越深地掘进于居住国现实生活的土壤时,它也同时被要求具有更为丰厚的华语艺术储备。而在海外社会,华文文化往往被置于非主流地位,华人社会在教育传承、语言沟通和其他形式文化交流上都有局限,完全依靠华人社会内部的文化因素来不断积累起华文文学新的艺术储量便有着诸多困难。诺思罗普·

  • 标签: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轮廓描述 新世代作家 东南亚华人 现代主义
  • 简介:<正>应当说,在所有的文学行当中,搞文学评论的特别不易,在文学评论领域中,搞长篇评论的最为不易。这大概也是我国文学评论界虽然人才济济,但专事长篇小说的评论家却寥若晨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读一部数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作品,写几千字到万把字的评论文章,确给人一种得不偿失感。我评过几部长篇小说,深谙其中的甘苦。因此,我对不屈不挠地坚持长篇小说评论的同行们,向来充满了敬意。孙武臣就是少数专事长篇小说评论的可尊敬的评论家中的一个,他几乎是从新时期文学之初便涉足了长篇评论领域,于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一部《长篇小说发展论》(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记录了他的跋涉足迹,也记载了他的累累胜绩。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很感动,不仅为那十年读了200多部长篇

  • 标签: 评论家 长篇小说 文学评论 作品 发展论 小说评论
  • 简介:诗的精神品格是诗人的心灵沧桑。探究一位诗人的创作,不光是就其诗内涵进行诠释,更应了解其诗文本中显露的诸多意象符号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如此,才能更好地透视其精神与思想要义。史一帆《生命的悬崖只有鹰能描述》(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这部获得“第

  • 标签: 语言 东钱湖 镜像 意义指向 悬崖 精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