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成熟的作家都是从"观念"出发来构思作品的.当然,也可以从一个"母题"出发.后者在早期的故事当中极为常见,比如,寻宝母题,灾变母题,死亡母题,等等.这种手法一代一代沿袭下来,渐渐成为小说家们得心应手的武器.马尔克斯的"孤独",博尔赫斯的"迷宫";科塔萨尔的"流亡",余华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毕飞宇的"伤害",等等,都是这样.  ……

  • 标签: 想像构思
  • 简介:1997年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其间认识了不少国内知名的学者和教授,周宁博士便是其中之一.那时我常听到中文系的研究生们议论,说周宁是中文系最棒的老师.我问"棒"是什么意思?他们说就是道德文章都好.他们当然举了很多例子,详细地证明着他们的观点.他们反复强调的周宁的两大特点:博学和儒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当后来我终于见到了周宁本人的时候,这两大特点也都得到了应证.

  • 标签: 想像现实 现实延伸
  • 简介:《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是创作论的总论。“神思”在《文心雕龙》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此篇中,刘勰深入地论述了以艺术想像为中心的创作思维观,是中国古代美学文论中最为系统的艺术想像论。一、“神思”释意

  • 标签: 文心雕龙神思 神思艺术 艺术想像
  • 简介:一百年前,中国就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伟矣哉,铁血主义之能左右世界也!"(见《东方杂志社说》——《东方杂志》1905年第九期),这是一个中国人为祝贺发生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的文章的开首语。文章描述了黄种人战胜白种

  • 标签: 石钟山 家族小说 文学作品 人物性格 暴力 想像
  • 简介:“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小编想把这首歌送给“好孩子画报”的每一位小读者,希望新的一年里你们都能健康成长,开心快乐每一天!

  • 标签: 极限 想像 松鼠 孩子
  • 简介:一、为什么说中国当代文学缺乏想像力?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表示过这样的看法:"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也没有出现为世界所公认的大师级的作家与作品,也没有出现当代的鲁迅。而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学,如果没有能够产生代表性的文学大师,就像只有塔身而没有尖顶,那

  • 标签: 想像力 审美想像 文学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
  • 简介:读了陈丹路同学的这组诗,非常惊讶,这组诗总体来看,具有童话意境,作者善于用亮丽的词表现青春情愫。当然具体说来,它们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诗中缤纷的意象和超拔的想像力——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少年的诗心是辽阔而跳跃的。

  • 标签: 意象 想像力 文学评论 中国 当代 诗歌
  • 简介:当代台湾原住民论述从坚持原住民文化抗争、解构与反驳"污名"、对原住民国际共同体的想像性建构这三个维度重新认识原住民的族群、文化身份问题,避免了对原住民的简单认识,从而达到超越政治,拓展理论空间的可能.原住民论述前途虽然并不乐观,但其多元化趋势明显,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越来越清晰.由此出发,在族群、阶级、性别都有所突破与努力,对台湾的一些文论观念形成尖锐刺破,从而在台湾文化思潮里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台湾原住民 文化身份 想像性建构 多元敞开
  • 简介:一、强化大学生审美感官的感受能力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说,强化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十分重要,这种“强化”有以下几个层次:

  • 标签: 创造大学生 大学生艺术 想像创造
  • 简介:我清晰记得2007年的6月7日下午五点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的铃声响起,这意味着一个千呼万唤的长达三个月滑作业滑负担的暑假正在到来。

  • 标签: 想像 2007年 高考
  • 简介:它紧紧跟随我,从第四大街到十五大街的转角处。霓虹闪动,黑夜像一群巨大的乌鸦,从天边扑腾腾地掠过这座城市。我猛地回过身,闭上眼睛大叫:你来,我不怕你!当我睁开眼,长长的街道上有风卷起枯叶,在每个路灯下精灵一般地舞蹈,扑腾腾扑腾腾。分不清是落叶还是黑夜的声音。

  • 标签: 影子 天花板 玻璃门 大街 转角处 声音
  • 简介:一、什么是写作的非职业化想像“非职业化想象”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学者列文森,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通过对中国文人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艺术的非职业化人格理想,并且认为这是推动艺术前进的重要动力。列文森并不是在简单地否定艺术的专业化,或者技术性,而是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技近乎道”的意义可能更重要。

  • 标签: 非职业化 文学写作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想像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文人画
  • 简介:论文从审美批评的角度,选择中国现当代诗人中对于美的“夭亡”的书写具有代表性的新诗文本,侧重从命运角度和社会批判角度,对20世纪中国新诗中死亡想像所包含的悲剧内涵作出具体的解读与分析。

  • 标签: 20世纪 中国新诗 死亡想像 审美之维
  • 简介:"新时期"以来,作家们书写城市最显著的创作特征是越来越倾向于在意识世界里虚构一座城市,而不是单纯地摹仿、再现现实中的城市,他们所建筑的城市是"想像之城",想像并不意味着所想像出来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意识世界里的城市和现实城市一样真实,甚至意识世界的城市更真实,它把现实世界未曾显现的一面展现出来。

  • 标签: 意识世界 新时期小说 创作特征 《上海文学》 小说题材 王安忆
  • 简介:八幕剧《床上的爱丽斯》以爱丽斯为主线,引出五个女人一段精彩的对话。各自看似毫无头绪的对白,牵扯出五段不同的故事、五种迥异的人生;作为惟一的戏剧尝试,它巧妙地隐藏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探讨了女性对诸多问题的理解和感悟。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入手,探讨作家对女性价值、艺术创作的基本认识。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床上的爱丽斯》 形象 戏剧
  • 简介:一、代际想像:被夸大的与被遮蔽的二、长篇小说:文体的“政治”三、童年记忆与个人化写作:虚拟的“窄门”一、代际想像:被夸大的与被遮蔽的吴义勤:《上海文学》今年第3期上发表了洪治纲、李敬泽、汪政、朱小如四位先生的对话《文学“瓶颈”与精神“窄门”——漫谈60年代出生作

  • 标签: 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 小说创作 文学批评 代际 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