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1980年代从((女人》《静安庄》的写作以后,有一段时间我有一点厌倦。我希望我的写作不要重复。不是重复别人,是不要重复自己。我不希望我写的诗都跟那年代的差不多。我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变化,对自己有一些挑战。1990年代之后,我的写作更多地关注一些比较现实的题材,我希望通过一种新的语言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其中包括对现实的一种戏谑与嘲讽,用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待现实的问题,这是我1990年代一直到现在的写作的一个变化。我希望这些变化跟我1980年代写作仍然有一些相关的、从那时延续下来的主题和语言方式。

  • 标签: 写作 更新 80年代 90年代 语言方式
  • 简介: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情理为重,变单纯说教为真心交流;教学相长,变枯燥的教学为开放式讨论;联系实践,变空洞的说教为知行统一;热点剖析,变教材的平台为人生舞台.

  • 标签: 素质教育 真心交流 开放式讨论 知行统一 人生舞台
  • 简介:表情包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现如今不人手几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飞·魔幻》的小编们自然也都有自己的私藏,并且在不断刷新自己的库存。前阵子风靡全网的“文物表情包”大家也都默默右健添加收藏了,并在群里斗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图。

  • 标签: 表情 库存 更新 社会主义 接班人 意思说
  • 简介:“当代文化人的处境艰难而尴尬。”当代文化人的尴尬其实是知识的尴尬。在小说《黑色草帽》(载《青年文学》1994年第9期)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代社会中本应受到高度尊重的知识却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形。小说中,作为当代文化人的代表——主人公陶小米,不仅是同伴中唯一正常录取的研究生,而且还有着显示自己真才实学的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她希望通过苦读走出山谷,借助知识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可是,在参与

  • 标签: 当代文化 知识支撑 毕业论文 当代社会 小说 研究生
  • 简介:<正>长期以来,我们都在相信一个道理:"知识就是力量",在恢复高考、并且单位将学历作为用人重要标准后,无数的人都被逼到了下大资本追求"文凭"的路上。看一看现在的家长为一个孩子做出的牺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全部思想都在围绕"文凭"作文章,试图体现的就是"知识的力量"。然而,所有经历了高等教育的人,所有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

  • 标签: 工作岗位 弗兰西斯·培根 人从 精英人才 科学技术史 精英理论
  • 简介:在以前的若干篇幅中,曾经一而再地申说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批判”,甚至有人干脆将知识分子称之为“批判知识分子”。这其中的缘由既不言而喻,又不甚明了。不言而喻者,主要基于一种悠长的经验事实,最著名的现代例子就是鲁迅。鲁迅意味着什么?鲁迅意味着对现实、对社会、对时代、对文化、对历史、对体制乃至对一切之一切最不容情的批判。鲁迅的风骨就是“批判”铸就的。这一点,恰和他的胞弟、尤其是晚期的周作人相反,后者愈至其后愈发丧失他早年所曾有的批判锋芒,政治失足且不论,此时自遁于苦茶斋的周作人,已不足以言知识分子,而仅是一个士大夫罢了。于此,倒也正见出现代知识分子与古

  • 标签: 批判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批判 知识分子研究
  • 简介:异乡人发现人才市场就在马路时面。异乡人看看左右100米没有汽车,便向马路对面奔去。异乡人奔到人才市场门口,一个戴礼帽的男子凑过来说:"是来找工作的吧?"异乡人说:"是的。"男子说:"我是这里的解说员,很高兴为你服务。"男子指着

  • 标签: 发现人才 往前走 不知道 人柳 鉴定中心 医疗保险
  • 简介:丁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启蒙已经开始反感,启蒙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柄,成为后现代语境中多余的话,启蒙者在这个时代也成为多余的人。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坚守启蒙对知识分子来说是否是一个多余的任务?是不是有一种合力,即死而不僵的封建意识和商品文化的合谋同时挤干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后一点文化批判的血肉。人死

  • 标签: 人文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 市场经济 启蒙 全球化
  • 简介:中国哺乳动物种数再次更新,截至2017年8月底,记录到哺乳动物种数693种。这一数据相比2015年的673种删去了21个种,新增了41个种。作为世界上哺乳动物最丰富的国家,哺乳动物生物多样性编目的更新为及时评定物种生存状况,

  • 标签: 哺乳动物 更新 种数 中国 生物多样性 物种
  • 简介:  我们时代的政治、伦理、社会和哲学问题不是将个人从国家以及国家机构中解放出来,而是将我们从国家和个体化形式这两者中解放出来,而个体化形式与国家是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何谓知识分子
  • 简介:在一个雪色皑皑的黄昏,读着王蒙先生读沈昌文先生《回忆〈读书〉》的感慨之作《有无之间》(载于11月16日《南方周末》),我也和王蒙先生一样对《读书》杂志有"现在回想起来谈起来给人以俱往矣的不胜今昔之感",共鸣之时颇有言犹未尽之感,我觉得《读书》现象不只是"有无之间"的问题,往深点讲其实是

  • 标签: 王蒙先生 言犹未尽 南方周末 《读书》 沈昌 话语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