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正>夏日的傍晚。在热海鱼见崎的海风楼,一个身着整洁的白亚麻布西服、佩领带的老人,在一间客房前等候洗浴的客人。来客是老人的儿子。老人把很少来热海探视自己的儿子,直接安排在此会面,共进晚餐。作为旅馆,海风楼以其美食闻名。老人在游廊面海的一侧坐下来,眺望天色未暗却已灯火点点的热海市街。远处一扇窗户的亮光似夕阳映照,其实那是灯光。海面明亮,而箱根群山的顶峰接近天空,反倒晦暗。楼上海面吹上来的风甚微,但瘦削的老人的对暑热无动于衷,连领带也不松一下。老人一头白发,鼻下蓄着白髭。眼睛大而灵活,但目光时而尖锐,时而疲备似的凝滞。鼻子是现今已不多见的、旧时歌舞伎演员式的、薄而端正的鹫鼻。唯有嘴巴,破坏了脸部整体那种睿智的协调,厚而松弛,显

  • 标签: 私小说 养老院 白亚麻 负起自己的责任 母亲 歌舞伎
  • 简介:<正>纽约时报书评1989年7月23日从斯坦福到萨尔斯堡,在西方世界所有的大学校园里,一个古老而又为人们所熟悉的类比出了点问题。这个类比把教书比作一种改头换面的风流韵事,比作一种勾引异性的复杂形式。历史上有些教书人对这个类比太信以为真,因此有时候教授或导师便当了堂·璜,身体力行地去干他(有时则是

  • 标签: 西方世界 不道德行为 罗密欧 大学校园 类比 纽约时报
  • 简介:矗立在国务会议大厦对面的骑在马背上的尼古拉一世的纪念像,始终如一地在安抚着因为年久而长了青苔的近卫军士兵,安抚着一个个冬天和夏天。他头上低压着一顶毛茸茸的羊皮帽子。它的式样像东正教主教头上的金冠,很大很大,几乎用整张羊皮做成。

  • 标签: 安抚 式样 士兵 会议 冬天 东正教
  • 简介:<正>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密勒(ArthurMiller,1915—)最近被牛津大学聘为现代戏剧教授。这一教授职位是于1989年由戏剧商卡梅隆·马根塔什(CameronMackish)为凯瑟琳学院(Catherin’sCollege)设立的,凯瑟琳学院院士伊安·麦克伦(SirIanMckellen)、艾伦·沃克本(AlanAyckbou-rn)、迈克尔·柯德隆(MichaelCodron)、彼特·谢菲尔(PeterShaffer)以前都曾担任过这个职位。1995年1月,密勒来到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担任这一教授职务,并讲授戏剧课程“论美国戏剧中的特殊生活”,这一专题

  • 标签: 凯瑟琳 阿瑟·密勒 牛津大学 美国戏剧 《推销员之死》 教授职位
  • 简介:<正>初次遇见先生,是在参加一个同班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会上。当时先生是主考老师。他博学的谈吐,洒脱儒雅的举止,以及那睿智的双眸,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恍如一切发生在昨日。对先生的进一步了解,是从国际关系学院修完英美文学硕士学位,考上他的博士研究生之后。先生出自书香门弟,家学渊源,再加上他自幼勤奋,更是才学彪炳。先生兴趣广泛,

  • 标签: 沉痛悼念 英美文学 国际关系 家学渊源 编委 博士研究生
  • 简介:<正>应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大学和漓江出版社等单位的邀请,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史系教授谢尔·埃斯帕马克(KJellEspmark)及其夫人一行,于1987年5月初在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贵宾们在华期间,参观游览了北京、上海、桂林等地,并和当代作家、批评家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当代作家 文学院 出版社
  • 简介:内容提要:对德国历史罪责问题的反思不再是罪责追问问题,而是德国人在新历史语境下如何实现认同感的问题。林克的作品融合历史书写与现实关怀,在小说中设计不同类型代际人物形象,借以阐述德国代际之间罪责感传承以及其中的衍变,从而在通俗小说中言说严肃的历史命题。本文以德国家庭/代际小说类型框架为基础,选取《朗读者》、《销声匿迹》和《回归》为分析对象,阐述林克如何以文学的特有气质实现既克服历史包袱同时又保存历史记忆的双重效应。

  • 标签: 施林克 代际小说 德国新身份构建
  • 简介: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人。1940年出生,北京人。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学习科研室主任,全国现代养成教育课题组副组长。由其首创的"阶梯教育"和"活动教育",在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引导孩子爱学会学、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人格方面均有显要、系统的真知灼见。

  • 标签: 世界教育 阶梯式 专家委员会 关心下一代工作 对话 教授
  • 简介:李奇教授是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诺顿批评理论选集》主编、俄克拉荷马大学讲座教授。他的《解构主义批评》(1983)和《美国文学批评:30年代至80年代》(1988),后者的2009增订版改名为《193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为我国学者所熟悉。他的后期著述包括《文化批评,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1992),《理论之重要》(2003),《与理论同行》(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理论之梳理,批评与辩护:李奇选集》(2010)。本次访谈成于2009年4月。在批评理论兴起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对它进行回顾与展望,话题涉及到我国批评界关注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对“批评理论”的界定,批评理论兴起的时代和学术背景,文学研究与批评理论的关系,批评理论和文学院系乃至和研究型大学的关系,对文化研究的反思,“后理论”以及“反理论”思潮出现的缘由,以及批评理论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 标签: 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60年代 文化研究
  • 简介:赵逵夫先生,甘肃省西和县人,1942年12月生,1967年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79年,考取了著名声韵学家、古文论专家郭晋稀教授

  • 标签: 屈原 诗经 赵逵夫 离骚 甘肃省 重大问题
  • 简介:<正>为庆祝曹靖华教授九秩寿辰,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鲁迅博物馆、《世界文学》杂志社、《关东文学》杂志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八个单位,于1987年5月7日,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办了曹靖华学术座谈会。曹靖华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他译著宏富,中外弛名,桃李满天下。他作为五四以来我国介绍苏联革命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五四以来 鲁迅博物馆 世界文学 中国作家 陕西人
  • 简介: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由日本奈良县主办的第二届“奈良万叶国际奖”经过评选,近日决定将今年的大奖授予中国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王晓平。该奖项每两年产生一次。

  • 标签: 王晓平 奈良 国际 教授 华人 天津师范大学
  • 简介:“文学”从来没有纯粹过。“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并不古老的学科更是与“文学”及其之外的社会与文化理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研究向何处去”的问题也一直被以不同的方式回答着。根据著名德语文学专家胡伯特·兰高尔教授的观点,文学研究的未来将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回应文学与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以及实用主义的关系问题。兰高尔教授的经验主要来自德语世界,但对我们中国的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胡伯特·兰高尔 访谈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现代性 德语文学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五日是埃尔温·特里马特诞辰七十周年,我写这篇文章以资纪念。在民主德国文学中,特里马特可说是仅决于安娜·西格斯的重要小说家。这里,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爱好者介绍这位作家。我们在本文中从几个方面考察他在民主德国文学中的地位。一方面,这个题目要求我们集中研究作家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成就,因为只有这种成就才能决定一个作家在民族文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作家不能孤立考察,而要联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

  • 标签: 创造者 本质意义 历史意义 根本问题 教条主义者 沃尔夫
  • 简介:卡尔·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法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研读文学作品,在与诗人作家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文学阐述其思想,甚至影射不便用学术话语言说的一些重要思考。在1942年的《陆地与海洋》中,米特通过《白鲸》中捕鲸人与鲸鱼之间的抗争,将“陆地”与“海洋”这种地理上的对立上升为更基本的存在性对立,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基督与敌基督之间的永恒对立。而从他四十年代的书信中又可以发现,他极力向朋友们推荐梅尔维尔的中篇小说《班尼托·西兰诺》,推广他对小说象征意义的阐释。米特在西兰诺船长身上找到了当时欧洲精英知识分子进退维谷的形象,特别是他个人在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处境的影子。文学成为一种陌生化方式,使他可以隐匿地进行自我阐释、甚至自我辩解。他对《班尼托·西兰诺》的阐释向读者展示了这部源自现实的小说中超越现实的巨大象征力,但也存在偏离小说本意的关键要害。

  • 标签: 卡尔·施米特 梅尔维尔 《白鲸》 《班尼托·西兰诺》 海洋
  • 简介:郁贤皓教授是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唐代文史研究专家,迄今已出版学术著作20余种,涵盖文学与史学的诸多方面。文学方面的代表作为李白研究系列著作,史学研究的代表作有《唐刺史考全编》,文献研究的著作有《元和姓纂》及《四校记》的整理。

  • 标签: 郁贤皓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唐刺史考全编》 学术著作 《元和姓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