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诗学场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有着一套独立且系统的诗学理论体系,这套诗学理论的建构源于诗学主体对于中西诗学资源的双向采撷和创造性整合。具体而言,一方面横向汲取西方有益的诗学资源,另一方面则从纵向吸纳中国传统诗学资源,继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中西诗学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从而实现西方诗学资源的本土化和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化转型。

  • 标签: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 资源配置 横向整合 纵向承继 创造性转化
  • 简介:本文试图论述澳大利亚当代小说中殖民主义的意义,分别讨论了殖民主义与民族身份的确认、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种族主义暴力,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等,指出殖民主义不仅可以作为一面历史的镜子,折射出澳大利亚社会过去的经历;也可以成为一座丰富的历史矿藏,从中提取各种营养和素材,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澳大利亚 小说 当代 殖民主义 民族身份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正>在一九八○年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索尔·贝娄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至少在他的畅销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出版以后,贝娄就被宣布为美国现实主义的主要发言人,在美国最具有人道主义表现力的、最能深奥微妙地打动人心的现代喜剧作家之中,甚至于威廉·福克纳曾经戴过的天才桂冠也已落到了他的头上."的确,在今天美国的小说界,假如离开了他和他的作品,那将是无法想象的.索尔·贝娄(SaulBellow,1915-)连同他发行量高达数千万册的小说,已经早就超越了美国国境,越来越引起读者和评论家的兴趣.

  • 标签: 索尔·贝娄 当代现实主义 小说家 犹太人 威廉·福克纳 美国现实主义
  • 简介:贝尔提出的"文化矛盾"论实质是要求证资本主义体制原有的合理和合法性.从文化的角度说,资本主义精神实质就是一种强调个人的自立、自律、自由.这也是文化资本主义的要旨所在.但是在当代条件下,这种个人自由的观念却遭遇到了挑战,其原因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身,并由此导致了"自由"的悖论.

  • 标签: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丹尼尔·贝尔 个人自由 文化活动 价值观念
  • 简介:<正>美国现代主义诗是个相当庞杂的流动的概念,它包括上至意象主义下至新形式主义(NewFormalism)等具有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诗歌。其中又以艾略特为首的注重诗的整体形式构建后来引发出新批评的正统现代派为核心;至于新形式主义诗,国内译介不多,尚未对当代中国诗产生什么影响。真正

  • 标签: 现代主义诗人 艾略特 朦胧诗 中国诗 客观对应物 浪漫主义
  • 简介:当代性"常常与"现代性"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性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性或后代现性,甚至形成了当代性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性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性。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性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性概念,发现当代性至少包含我们时代性、当代共存性、生命存在性和超越现代性等方面的涵义。

  • 标签: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 简介:拜厄特在《巴别塔》中以圣经故事里的巴别塔为核心意象,将其变形新编为文中文《胡言塔》里的布吕亚德塔,通过书写法国大革命失败后一帮自由主义者企图创建一个言论与生活自由、身体解放、孩子接受集体教育的乌托邦乐园,却最终将其演变为成就个人私欲而摧毁他人爱欲、毫无言论自由却又随心所欲、性欲泛滥、暴力残酷的人间巴比伦城的故事,深刻批判该乐园建构背后崇尚绝对“个人主义”、“科学理性”与自由解放的启蒙思想根源,并将其作为一个当代寓言,以20世纪60年代西方盛行的各种自由主义思潮为大背景,提示基于个体欲望轴心的绝对自由和解放的乌托邦追求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文学角度呈示有限度和某种终极基础的自由的必要性。

  • 标签: 《巴别塔》 巴别塔 自由 启蒙 乌托邦 寓言
  • 简介:在菲利普·罗斯1997年出版的《美国牧歌》中,“美国亚当”和“美国田园主义”的民族神话是贯穿小说文本内外的重要纽带。通过聚焦一位犹太裔“美国亚当”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的家庭悲剧,小说讲述了亚当“纯真”的丧失和成熟,田园理想的破灭与坚守,以及美国田园主义情怀对现实的反思和改良意义。同时,小说以哀婉的笔调,冷静地审视了美国“大熔炉”概念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同化及族裔性消弭的倾向,并反思了60年代新左派的主要立场和实现途径,这也为理解20世纪末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策略和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思路。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美国亚当 美国田园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新保守主义
  • 简介:这是当代希腊著名作家卡赞扎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米哈伊家族三代人,尤其是米哈伊队长的经历,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克里特岛人民为摆脱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

  • 标签: 《自由或死亡》 希腊 当代 卡赞扎基 小说
  • 简介:原谅我不合时宜地用了“人民”这个大词,本来我也可以用低调点的“人们”、“读者”之类,但你往下读就会知道这里的“人民”是有典故的。这个题目其实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人民有没有读书的自由?”早在三十年前就有人追问过了:“这个原则问题就是,

  • 标签: 自由 读书 民有 不合时宜 原则问题 三十年
  • 简介:煦煦和风送来鸟语花香,幕幕春雨润出锦绣山河。这阳光明媚的季节,正是出外郊游的好时光。让我们自驾出游,带上家人,约上好友,和自然来一场清新的邂逅,放松心情,调节都市生活的快节奏。

  • 标签: 都市生活 自由 快节奏 鸟语 清新
  • 简介:欧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俄侨知识分子阶层的一种思想潮流,它从自然-地理前提出发,广延至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文学及宗教等诸多领域。欧亚主义者根植于本国土壤,强调俄罗斯的独特性,先后提出许多颇有见地的思想和主张,积极为转型中的俄罗斯发展探求道路。在同期文学创作中,欧亚主义思想亦有萌生和书写。我们在梳理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及核心内容基础上,着重分析维·伊万诺夫、勃洛克、别雷以及阿·托尔斯泰、皮里尼亚克、普拉东诺夫等作家创作中的欧亚主义观念。借助“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等主题,诠释欧亚主义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相互丰富作用。欧亚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意识增强的一种彰显,亦是俄罗斯思想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欧亚主义 民族自觉意识 俄罗斯思想 文学创作
  • 简介:马歇尔·雷斯(MartialRaysse)1936年2月12日生于高尔夫-如昂-瓦罗里斯,是一位接近波普艺术的新现实主义者.1954年就读于尼斯文学院,1955年发表了第一批诗歌.此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诗歌创作,但他最大的愿望是要成为一名造型艺术家.

  • 标签: 当代 诗歌创作 文学 愿望 新现实主义 发表
  • 简介:<正>中国的当代文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算起,已有三十九年的历史;美国的当代文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算起,已有四十三年历史。时间上是大致相当的。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全世界范围看,基本上是一个和平共处的时代(虽然小型战争连绵不断),新技术革命的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天下变小了),改革和革新的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搞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搞改革,在性质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十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 作家 世界文学 长篇小说
  • 简介:<正>生命是一场漫长的磨损,绝大多数人等待上帝之镰的刈割,少数人选择自己结束自己。戈麦是后者中的一个。这个在24岁决然离去的诗人曾这样自我描述:戈麦经常面露倦容,有时甚至不愿想25岁之后的光景。

  • 标签: 自我描述 《钟山》 《废都》 文学想象 博尔赫斯 先锋派
  • 简介:多元文化主义是欧美诸国在自由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弱势群体在族群冲突和社会抗争中要求平等权利、获得承认并保障差异权利的理论和措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欧美西方国家少数族裔的文化政策,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了挑战,与族裔文化相关的社会混乱事端频发,西方文化界对多元文化主义聚讼纷纭,理论排演越来越复杂。但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实践仍很有活力,已经为主流社会文化提供了可贵的批判资源,而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也有广阔的空间。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族裔 文化 文学
  • 简介:<正>后现代派小说后现代派是总称,它不是现代派的后期,而是泛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现代派之后新出现的“现代派”。后现代派在反传统时也反对现代派的传统,因此有些评论家(如纽约派评论家)尽管赞扬现代派文学,却反对后现代派文学。美国的后现代派小说包括多种流派,有过不同名称,如超小说(surfiction)、超级小说(superfiction)、超绝小说(metafiction)、反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抽象小说、荒诞派小说、新型传奇小说、黑色幽默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小说、新“新小说”……等等,有的也把垮掉派小说包括在内。象现代派小说主要采用“意识流”形式和技巧一样,后现代派小说常常采用黑色幽默的喜剧形式,因此不少评论家

  • 标签: 科幻小说 后现代派小说 黑色幽默派 当代美国小说 后现代派文学 第二十二条军规
  • 简介:在世纪之交,中国女性写作曾经像冲向最高处的过山车,以大胆的言说引发连续的欢呼和质疑。然而,张扬的话语狂欢过后,它勾勒出的抛物线开始迅速下滑。过渡意味着尚未完成。主人公被搁置在精神上的空白地带,此刻,命运将她们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宇宙浩瀚无垠,她们却只能独自前行。

  • 标签: 女性写作 过渡 精神空白
  • 简介:<正>历史的回顾欧洲悲剧理论,先由亚里斯多德开始创立科学体系,黑格尔继续进行深刻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这是两大高峰。他们的美学思想,曾经先后在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总结古希腊悲剧的辉煌成就,在《诗学》中系统地阐述了悲剧问题。他在著名的悲剧定义(第六章)中,关于描写对象、艺术手段、表现方式以及悲剧快感,作了明确规定。他认为,戏剧所“摹仿”的是“在行动中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他指出悲剧包含六个成份,“最重要的是情

  • 标签: 悲剧人物 悲剧性 俄狄浦斯王 悲剧理论 悲剧冲突 悲剧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