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传记史的角度对传记伦理功能进行了考察,并对当代传记伦理论争的若干个案进行了探讨,认为在20世纪,由于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以及精神分析对传记的介入等因素,传记伦理经历了一个转向,现代传记的侧重点已从对抽象的人性之“善”的有意追求转向对具体的人性之“真”的深度探索,“真实”成为现代传记的“第一伦理”;另一方面,优秀的传记作品对传主人生的探索建立在对人性弊病的同情与理解基础上,这传达出更为深沉复杂的伦理情感和伦理诉求,是对传统传记伦理功能的深化。一个“真实”的人生,总是已经包含了某种道德教诲。

  • 标签: 传记伦理 伦理功能 现代转向 精神分析
  • 简介: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通过富于张力的戏剧氛围和雄壮有力的无韵诗行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气魄以及人的无限欲望和追求。他对人的欲望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心理、社会、伦理和哲学的意义。从伦理的角度研究马洛的戏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洛的成就和局限。

  • 标签: 克里斯托弗·马洛 戏剧 欲望 伦理维度
  • 简介:本文的思考和评论是将以情感为出发点的文学与同样以情感为基石的生命伦理联系起来,解析"把清算传统道德意识、提出新伦理看作小说家的世纪末使命"的昆德拉小说中执著表现的"情"与"爱"主题,进而对情爱背后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与伦理传统直接对抗的性爱漂泊、人性扭曲和乡情(民族)背叛三个方面展示包含于其中的个体内在的灵肉关系、个体与异性他者的两性关系、个体与母语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借助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三种主要关系的伦理角度分析,透视人的生命存在中不同层面的情感世界.同时进一步明确包含于其中的深层的对立与冲突,并探寻作者以此对抗生殖婚姻的伦理传统、解构浪漫爱情的理想正统、改变固守身份的文化自恋的文学尝试及其内在动因.

  • 标签: 米兰·昆德拉 生命伦理 情感流浪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入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见的,它从道德伦理之域对文学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阐释,以及由此生成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入文精神的内涵,而且促进了入文精神的历史变迁。在入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历史具体地传承整体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在入与自然关系上,以求美为切入点,张扬了自然和谐的入伦理想;在入与他人关系上,以求善为切入点,真实地呈现善恶之间入际关系的复杂样态与伦理意义;在入与自我关系上,以求圣为切入点,内在地传达着终有一死的入由凡入圣的道德伦理欲求。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入文精神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入文精神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很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话题。聂珍钊等先生倡议举行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聂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以大量外国文学史实,论证了目前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和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特别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的结晶,令人钦佩。本文结合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实际,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地位、作用、准则和局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准则 意义 局限性
  • 简介:18世纪的英国戏剧集中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戏剧伦理学,即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利己主义的生活伦理、感伤主义的自然伦理。这些颇具现代意识的伦理学向度,驱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车轮,同时整合了新时代的人际关系,通向了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

  • 标签: 18世纪 英国戏剧 伦理学
  • 简介:本文以英国18世纪诗人蒲伯的早期作品“温沙森林”为例,分析贯穿于蒲伯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伦理思想——“和谐”。诗歌中蒲伯在对广袤的大自然混杂现象的观察中,引发了对人、社会和历史的联想。通过描绘自然界、社会和历史中的种种杂乱、不协调和非理性现象,以及对英国社会生活中某些政治与历史事件的议论和回顾,蒲伯阐述与论证了他的“和谐”伦理思想。

  • 标签: 蒲伯 “温沙森林” “和谐”
  • 简介:阿奎那与西基尔在论战中不共戴天,但丁却让二人在天堂相聚,意图何在?《神曲·天堂篇》中的情形表明但丁实际上是把西基尔“哲学与神学脱离”的观点用作自己“政教分离”思想的哲学基础;但丁借阿奎那之口表明宗教伦理不能代替政治伦理,又在查士丁尼身上寓以一种政教统一的理想。

  • 标签: 西基尔 阿奎那 但丁 政治伦理
  • 简介:如何使来自八方、身份各异、经历各异的好汉聚义梁山,惟宋江马首是瞻,这在《水浒传》的艺术构思上是要煞费苦心的。金圣叹批《水浒传》,就是想把作者“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

  • 标签: 《水浒传》 艺术构思 中国 古代小说 江湖宴饮 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