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一部电视剧走红之后,有时会被改写为小说出书。有弟子及友人提及我当年曾将戏曲改写为小说,因用笔名出版少为人知,认为那项工作颇有意义,不妨做些回顾。为响应此一建议,乃成此文。

  • 标签: 改写 戏曲 电视剧 小说
  • 简介:贝多芬是继巴赫、海顿、莫扎特以后欧洲音乐史上的又一位巨人。《英雄交响》,也叫《第三交响》,是一部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赞歌;1823年完成的《第九交响》是一部杰作,这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贝多芬集古典派的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他不朽的艺术创造永远在艺术的殿堂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 标签: 贝多芬生平 第三交响乐 第九交响乐 鉴赏
  • 简介:戏曲语言的研究,人们一直侧重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而且往往是就具体作家、作品作出分析,如说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语言本色、当行,王实甫的杂剧语言绮丽如“花间美人”(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而鲜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戏曲中的民俗语言如口彩语、咒语、称呼语、詈语等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做一尝试,对戏曲舞台上广泛存在的口彩语所关涉的具体内涵做一简要论述。

  • 标签: 戏曲舞台 口彩 《太和正音谱》 杂谈 戏曲语言 作品语言
  • 简介:在台上演奏的时候,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意志,其次控制自己的身体,然后控制钢琴,最后控制住所有听众。滑翔伞亦是如此,控制意志、控制身体、控制伞,最后,则会感到自己控制了整个天空和地面,翱翔在无比的自由和喜悦之中!我尚未真正高飞过,但我能想象,自由高飞的那一刻,将会是我人生中最美丽、最值得回味的一次经历。冯页这样说。

  • 标签: 滑翔伞 意志 冯页 滑翔运动 地面训练
  • 简介:近代戏曲教育历时一百多年,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科班教育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不断兴起,戏曲教育在“除旧”与“布新”交相辉映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近代戏曲教育 科班 学校
  • 简介:20世纪戏曲史料掌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本文通过对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概括论述,既展示了百年戏曲史研究的整体特色,又对我们准确理解和认识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价值与特质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和导引作用。

  • 标签: 20世纪 戏曲史 史料学
  • 简介:李颀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重要诗人,他善"解赏"音乐,并能运用艺术感知,把听之有声、触之无形之音乐,用语言表现出来。他的三首咏诗,综合运用比喻、通感、夸张、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把音乐艺术转化为语言艺术。李颀以诗歌语言再现音乐艺术的成功尝试,对唐代咏诗的发展功不可没。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颍师弹琴》等著名咏诗都有借鉴李颀描写音乐的痕迹。

  • 标签: 李颀 音乐诗 影响
  • 简介:元明戏曲作品每每写及古俗中的抛绣球择婿事象。作为一种风俗文化的母题,剧作描写客观地反映了它的细节、内涵、旨趣及作用,由一个侧面透示着社会历史生活的印记。对此类母题予以考察,有助于开阔戏曲学研究的视域,对构建"戏曲民俗学"交叉学科不无启迪意义。故本文不揣浅陋,摭其数端,略加考索。

  • 标签: 元明 戏曲 抛绣球 母题学
  • 简介:中国自古以来,与国这两个概念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经·大雅·思齐》篇中有这样的诗句:“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邦。”意思是说,周文王以礼法要求他的妻子,也以礼法约束宗族的其他成员,并由此推而广之,去治理国家社稷。

  • 标签: 意味 周文王 礼法
  • 简介:元代是北方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政权,也是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时期,南北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促使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发生变化,北方的杂剧繁盛并传播到南方与南戏相互影响。本文从南北文化融合角度,论述了在北戏南移之后,与衰微的南戏得以相互碰撞与交融,并发生嬗变,以及这两种本质相同却在形式上有区别的戏曲艺术形态,在北戏南移碰撞与交流中产生的几种变化,以此说明元代南北交融与戏曲产生微观变化的时代特征。

  • 标签: 元杂剧 南戏 文化交融 北戏南移 嬗变
  • 简介:尽管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面世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它的价值还远未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和肯定。相比之下,治小说史者比治戏曲史者更多地利用了该书,比如鲁迅先生就肯定它“取以检寻.颇获裨助”(《小说旧闻抄》自序),其《小说旧闻抄》借鉴吸收了不少《小说考证》所提供的史料,其后孔另镜的《中国小说史料》以及后来朱一玄先生的系列小说资料汇编也都囊括了《小说考证》中的资料并进一步丰富充实。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将此书当作一部小说资料方面的书籍。

  • 标签: 中国小说史 资料汇编 系列小说 考证 拓荒 中国古代戏曲
  • 简介:<正>我的在西域,乌孙山下,与哈萨克斯坦隔着一条河。这儿曾是乌孙王纵马扬鞭的草原,我时常想,乌孙王猎骄靡一定曾经过我家屋后的草原,他目光如电,追逐欢跑的鹿狍或自大的匈奴人。马蹄过处,腾起烟尘。思想所及处,我的视野里也常常腾起细细的烟尘,我追逐的是生命历程中那些最深的触动……

  • 标签: 母亲会 猎骄靡 乌孙 我不知道 家屋 墙上的父亲
  • 简介: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戏剧因时间、文化背景及美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与艺术特色。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悲剧精神,但不是西方文艺理论意义上的悲剧。中国古典戏曲具有圆形结构的特点。单纯地用西方悲剧或喜剧定义评价中国古典戏曲是不合适的,应该运用中国古典美学观念来评价中国古典戏曲的美学特点及其成因,这对于正确把握中国戏剧及中西方悲、喜剧异同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古典戏剧 圆型结构 悲剧 喜剧 文化 比较
  • 简介:<正>古希腊讽刺散文作家琉善于公元120年(或125年)出生在叙利亚北部孔马革涅省的萨摩萨塔(在当今叙利亚的尼济普城北边),这个省城位于幼发拉底河左岸,是当日东西方交通必经之地,商业繁荣。萨摩萨塔在亚历山大东侵后即已希腊化。叙利亚于公元前64年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但直到公元72年萨摩萨塔才被罗马人攻下,并入叙利亚省。有关琉善生平的资料主要来自他本人的著作。他家境贫寒,幼年在家乡上学,学的是叙利亚语,穿的是东方人的衣服。他常把写字板上面的蜂蜡抠下来捏制小人物,维肖维妙,因此被送往舅父去学雕像手艺。他在第一天就打破了一块大理石,挨了鞭子,

  • 标签: 宗教迷信 商业繁荣 小人物 作家 东西方 东方人
  • 简介:法国雕塑马约尔荣生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法国雕塑家中,阿里斯蒂德·马约尔(AristideMaillol,1861-1944)被认为是现代雕塑先驱之一。他的造型概括、轮廓清晰、谐调匀称的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雕像体现了人文主义内容。马约尔提倡人体比...

  • 标签: 女人体 雕塑家 马约 布朗基 《河流》 巴黎公社
  • 简介:<正>细嚼一桩桩乡下的婚事,许多味道盛满时光的空间。我读初一的那年春节一过完,父母亲就为21岁的大哥的婚事费神了,发拜帖请本村媒婆来说亲。经过合议,物色了邻村玉姑娘,让媒婆赶紧去回话,选个日子两家人在圩上"打照面"。

  • 标签: 秋水共长天一色 喜庆对联 亲戚们 金戒指 谈读书 绣花鞋垫
  • 简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研究中古文学与文论的重要文献,可惜原书散佚,只能通过后人的辑补,略窥其貌。其中有一段辨析五、七言诗体的,很具有理论价值,今人频频引述,作为立论的依据。然而今人引述的这段文字是有讹误的。以讹传讹,得出了似是而非的结论,需要重新给予校核。

  • 标签: 《文章流别论》 俳谐 五言 中古文学 似是而非 引述
  • 简介:50年前,在台湾海峡对面,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从阅读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老上海》杂志、张爱玲的小说以及当年由沪去台“老上海”们的口述笔录,被“百门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他,一遍遍地想象着当年的“百门传奇”:圆形灯柱,通体透明、晶光舞池:弹簧地板,

  • 标签: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门文化 百老汇 复古 时尚 东方
  • 简介:爵士不仅成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的一种叙述策略,还构成她独具匠心的行文风格,成为她笔下非裔美国黑人生存境遇的一种隐喻。小说自始至终都回荡着爵士的旋律和声音,引导和召唤着读者去重组故事情节,阐释和解读美国非裔黑人百年的历史画卷。本文从文本的音乐性展开,追寻爵士的叙述策略,剖析重复、即兴创作、和声和对位技巧等爵士乐音乐元素在小说《爵士》的结构、人物、叙述内容和叙述主体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展现一个摆脱了历史重负、富于爵士精神的黑人文化新视野。

  • 标签: 《爵士乐》 音乐性 行文风格 生存隐喻
  • 简介:《布登勃洛克一》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故事通过描写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方式竞争激烈的现状。本书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缩影。由于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作者对帝国主义势力和自由资产阶级持着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

  • 标签: 《布登勃洛克一家》 垄断资产阶级 19世纪后半期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