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一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大体上是从哲学观念、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的。这种转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概括地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是“现代转换”的形成期,从20年代中叶到40年代叶,是“现代转换”的成熟期;40年...

  • 标签: 文学理论 现代形态 进化论 新文艺 现代转型 现代文论
  • 简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说虽然提出的时间相隔五年之久,二者提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二者的内涵并无实质的区别。知行合一与致良知都是要人们体认自己的本心,并按自己的本心做事。提出良知学说以后,王阳明较少谈知行合一,但从二者各自的针对性来看,致良知说并不能取代知行合一说。王阳明反对向外探求道德之理,更反对道德空谈,知行合一说仍然极具价值。

  • 标签: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关系
  • 简介:将文化诗学嫁接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诗学上,就是要通过对异质文化的吸纳激发传统文化与诗学的通变。王国维、闻一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三事值得关注:一是要立足现实,瞻望未来,双向建构;二是激活即参与;三是激活的根本在文化自觉。

  • 标签: 双向建构 激活 传统 文化诗学 文化自觉
  • 简介:"80后"文学是一个模糊的、描述性的、进行时的概念,主要是指由80年代出生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江冰先生在"80后"文学的早期分类中(1),有偶像派和实力派之别,偶像派以郭敬明、韩寒和张悦然等为代表,其创作主要以青春写作为中心内容,表现对教育体制和家长的叛逆,描写青春的伤痛和成长。

  • 标签: “80后”文学 社会权力 权利 代际 80年代 中心内容
  • 简介:荀子将性定义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包括知、情、意、行等内容。在做出性朴的基本认定后,荀子关注了人性中消极的层面(欲)而有了性恶的论断,最后指出人性应该向善也能够向善,并给出了礼义、师法与乐等向善的途径。荀子层层递进的人性学说不仅逻辑清晰,而且坚持了儒家的基本立场。

  • 标签: 荀子 性朴 性恶 向善 层次
  • 简介: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在继承前儒的"仁民爱物"及"天地万物同体"学说基础之上用"仁心"和"良知"来诠释"万物一体",并将"一体之仁"推至社会人生的至境。学界对其"万物一体"说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讨论较多,本文拟从性别伦理的视角探讨"万物一体之仁",由此推衍出三层意蕴:同体之仁——男女两性平等的性别意蕴;顾惜之情——以仁爱对待女性的性别意蕴;差别对待——肯定性别差异的性别伦理意蕴。同时指出"万物一体之仁"与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关怀"具有理论上的相通点和亲和性。借用女性主义这块他山之石,王学或可开展出更丰富的诠释空间。

  • 标签: 王阳明 万物一体之仁 性别伦理 女性主义伦理 关怀
  • 简介:当代新儒家认定儒学传统当以孔孟陆王的心性论为宗,最具论理者以牟宗三为代表。故本文论述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牟宗三的'道德心',并尝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王阳明对'良知'的理解,比较强调由功夫而本体的路径,通过克治省察、事上磨炼以回复良知,因此特别强调'知是知非'义;无涉及外在的客观知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明显结合了《孟子》'良知'与《大学》'致知',融会后重新做出的诠释。牟宗三以辩证法方式标举出'形而上的绝对真实',也就是'道德心',以之解释'良知',称此为'道德的形上学'。绝对真实的'道德心'通过'良知自我坎陷''逆觉体证'得以融摄道德主体与外在知识于一体,故能开出知识。牟宗三'道德心'的立论,融会了康德'道德底形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以及传统儒家心性论一脉,融会后重新做出创发。由之对比二者异同。二者揭示了主体性意义颇具'现代性'的特色,但此价值理性又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有别。但王阳明活泼泼的'良知'并不等同于牟宗三所诠释的'道德心',因为'良知'与具体客观知识无涉,'道德心'则能开出外在知识。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 牟宗三 道德心 孟子
  • 简介:当代文学通过多种途径与经典发生关联——大相径庭的阅读体验,变化纷呈的作品清单,层出不穷的理论冲突,数不胜数的学术问题。这些途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特殊时代相互交织,使“经典”成为最为混乱的文学话语场之一。同时,却也清晰地宣示了当代文学经典产生的困窘和无望。

  • 标签: 当代经典 道德 当代文学 阅读体验 学术问题 “经典”
  • 简介:通常所谓的割据,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拥有军事力量的人或集团占据了部分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并由此形成与中央政府或其他地区的对抗、分裂格局。显然,从有史记载的古代一直到近现代,割据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举不胜举,有时甚至可以把某个时期(时代)称之为割据时期(时代)。

  • 标签: 割据 地方政治 当代文学 权利 军事力量 中央政府
  • 简介:在解放区的诸多作家中,孙犁是个较为特殊的历史叙事者,这是一个早就在学界形成共识的问题。特殊的战争主体、特殊的战争氛围、特殊的战争审美意趣,乃至特殊的叙事文体,与解放区的其他作家相比,我们可以从孙犁的小说中解读出太多的差异。从很大程度上说,正是这许多不同,奠定了孙犁小说在解放区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正是因为这许多不同,才赋予了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 标签: 孙犁 小说 道德律 艺术生命力 解放区 审美意趣
  • 简介:<正>“我责怪俄国作家们,他们对自己的估计太低,他们不懂得自己在国家中的伟大作用。而在国内他们是唯一正直的裁判者,是种种损害真理的事实的见证人,是能用自己的伸张正义的火惩治庸俗卑琐的预言者。”“只有作家才能保存自己的风貌。作家应珍惜自己的纯洁、清朗,应珍惜自己光辉的真诚。俄罗斯作家呵,不管人家怎么咒骂你,你是唯一还有生气的俄罗斯人……除了你的声音,听不到别人的声音;除了你的话,没有别人的话可听。那么,你这家伙,就该把话说得更响亮、更庄重、更严肃,说得像天空雷鸣!”

  • 标签: 高尔基 自由派作家 文学界 俄国作家 人性 预言者
  • 简介:<正>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虽然审美评价与审美价值尺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如果把美、美感和审美仅仅理解为形式性因素或仅仅关乎形式,那么文学作品就只能是飘在空中的审美楼阁。文学活动中起作用的除审美尺度外还有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或者说,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是审美尺度的内在组成部分(对美和审美作广义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就受制于文学活动中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特定关系。本文无意于探讨这种关系范式在文学发

  • 标签: 道德尺度 二元对立 历史尺度 文学活动 审美尺度 文学作品
  • 简介: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重视该课程,然后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从各方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 标签: 小学道德与法制 核心素养 问题 途径前言
  • 简介: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对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设活跃思维的教学情境,引领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新课改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思路
  • 简介:从现在到2010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不仅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且还面临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撞和...

  • 标签: 跨世纪文学 道德建设 道德理想 文学创作 作家 人文精神
  • 简介:道德与法治》是部颁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在落实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教学生知法、懂法,知荣辱、明事理显得格外重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是逻辑性强,不乏有些枯燥?,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时显得有心无力,如何学好、教好这门课程,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现状及对策
  • 简介: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使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水平形成和全面提升。初中生是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成长阶段,这期间,学校与教师应重视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与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 标签: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 简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教给学生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而是要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思想道德教育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研究,提供教学方法、策略,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品德。

  • 标签: 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 简介:张云泉,1948年6月出生,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69年参军,成为我国第一艘导弹快艇导弹发射长,1971年入党,1983年7月起从事信访工作至今,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和当选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1年9月被中组部、等四部联合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2003年2月,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6月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6月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年9月,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之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08年6月,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泰州站第一火炬手,现为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省信访局正厅级巡视员。

  • 标签: 省信访局 信访工作 正厅级 向雷锋同志学习 导弹发射 上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