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正>颇有大气的风俗画阿成的名扬天下似与他的风俗画小说有关。老作家汪曾祺曾如此评论他的获奖作品《年关六赋》,说:"看了阿成的小说,我才知道圈儿里,漂漂女,灰菜屯……可以这样说:自有阿成,而后世人始识哈尔滨"。偌大一个哈尔滨、自身的传动能力竟然抵不过阿成的一支笔,这个赞誉确实够高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小说艺术 风俗画 人格特征 汪曾祺 后现代
  • 简介:作为乡土作家莫之棪的长篇小说《生意人》(与人合作)的责任编辑,我还参与编辑出版了他的小说集《当代靓女》,因而有意识地反复阅读过他的主要作品。他说过:“我始终十分明确我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有文化能阅读的农民和农村干部。”(1)他的作品大都朴素真实,通俗晓畅,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社会主义的时代感,适合农村广大读者阅读和欣赏,广受他们的欢迎。这是莫之棪着意追求的社会效果欢淖髌坊褂兴醋乓庾?

  • 标签: 莫之棪 人物形象 思想倾向 自我塑造 审美倾向 短篇小说集
  • 简介:<正>一、敏锐的直觉感受能力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家,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几乎无一例外都具有一种重要的资质,这就是敏锐的直觉感受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创造主体的一种优秀的个性特征,更为重要的它是创造主体对客体(生活)把握的重要能力。人类与客观现实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关系,就一般而言,这种关系

  • 标签: 主体心理 感受能力 现实生活 个性特征 艺术直觉 情绪记忆
  • 简介:<正>高占祥在《“拳头作品”漫议》(《人民日报》86年11月24日)一文中指出:什么是“拳头作品”?拳头者,力之象征也。“拳头作品”就是力作一影响大、流传广、质量高。我想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思想上有独特的建树与发现,开拓了别人未曾涉猎过的生活领域,或在别人涉猎过的领域有更新颖的认识,更深邃的理解。二、艺术上有独创性,即具有独特的艺术发现

  • 标签: 独创性 生活领域 作品 拳头 艺术发现 人民日报
  • 简介: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关注中国的当下现实,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社会,审美价值观念已经走向多元,审美活动方式也日益多样,人的审美关系更是丰富复杂。如果无视中国当下现实的审美现象,不作新的探索,恐怕很难建构中国的当代美学。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

  • 标签: “美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美学 诗意地栖居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刚刚22岁的李莹,新近出版了颇得津门文学圈内好评的,这使我有了一个新的感觉.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年龄之于文学,大概是20岁属于诗歌,30岁属于散文,40岁属于小说,50岁以后进入随笔和研究阶段.现在这些阶段的界限已经打乱.看来,写小说固然需要生活底蕴,但获得人生个人经验不一定要等到中年,只要具备了个性化的私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意识就可以把握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对此保持一种情趣盎然的阅读心态,也说明我们的心态还不算衰老.

  • 标签: 《高空弹跳》 李莹 生活体验 小说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 简介:人生是漫长又短暂的旅行.我们在纷杂的人和事的喧扰中跋涉,经历追逐、遂心、失意、成功、磨难和收益,于是,有了恩怨、爱恨和眷恋.

  • 标签: 人生观 自我修省 写作
  • 简介:一阵闹铃声响过,诗人从睡梦中醒来,他站到镜子前,一丝不苟地扣好一粒粒纽扣,镜子里的他失去了以往的朝气,显得失意又惆怅。

  • 标签: 诗人 现实 人生
  • 简介:在未曾充分经历女权运动的国家,妇女解放大多是社会革命和民族独立的直接结果。它跨越了女子个人孤军奋战的社会体验,也跨越了女性群体的社会反抗,使得它的妇女的创作,在起点上就可能跨越传统的两极化模式和漫长的模仿阶段,直接进入“社会”。如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创作和“新时期”十年的妇女文学。

  • 标签: 女性创作 寻找自我 母题 妇女文学 妇女解放 社会体验
  • 简介:<正>《光明日报》88年11月11日发表张岱年《再谈中国传统哲学与自我实现》,认为:不能说现代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想都是“古已有之”,却也不能说现代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想都是“古皆无之”,古与今,中与外,在一定条件之下,还是可以相比的。“自我实现”、“人的能动性、主体性”的观念都不是从马斯洛开始的。或谓这些观念都是西方近代17、18世纪以后才有,古代本来没有的,未必符合事实。孔子讲“己欲立”,主要含义是要求“自立”,肯定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肯定人人有自己的不可剥夺的意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立己立

  • 标签: 自我实现 中国传统哲学 新观念 新思想 西方近代 主体性
  • 简介: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文学20世纪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由于基于"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现实,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是为数不多的获得此奖的女性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创作手法新颖、细腻,创作角度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她的作品很受评论学家的关注与好评,本文通过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手法对新浪漫主义进行新的认识与提升。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新浪漫主义 影响意义 过程演变 创作手法
  • 简介:<正>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流派迭出、异彩纷呈的时期,面对这乱花迷眼的当代诗坛,作为一名诗人,至关重要的是在诗歌发展的多元格局中富有清醒的审视能力,从而形成自觉的艺术选择。黑龙江省著名诗人中流,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老一辈诗人,其五、六十年代的诗

  • 标签: 诗歌意象 抒情主人公 中流 建筑美 音乐美感 诗歌美学
  • 简介:怎样才能既让幼儿在强烈的自我表现需要和匮乏的表现技能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又能积极主动而又轻松的利用材料进行美术活动?通过我园省级课题《幼儿园纸浆艺术活动的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我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综合材料也将会取代传统的纸和笔来组织美术活动,竟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综合材料 美术活动 实践
  • 简介: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始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数学教师应将创新思维的训练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创新潜智的开启、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提高犹如一把把锁,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利用手中的钥匙不断的去打开这一把把锁。

  • 标签: 创造思维 教育创新 情感 灵感
  • 简介: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生态自我观具有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自我和谐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更高层次看是一种生存和道德智慧。《红字》中的海丝特是一位在父权主义、清教教规以及道德谴责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一种优雅生存的生活方式,走出了生存的困顿,最终形成了其"自我"人格的重构。

  • 标签: 《红字》 海丝特 生态自我观 自我人格重构
  • 简介:赛义德的《东方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以后,学者们都关注起了西方人心目中被歪曲的中国形象问题。但实际上问题还存在着另一面,就是被我们自己所构造出的中国形象也可能受到自我偏见的影响。在新文化运动时代,人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形

  • 标签: 中国 文化形象 自我偏见 文化乐观主义 文化特色
  • 简介:<正>一作家塑造人物,首先要有一个体验他所描写的对象的过程。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很象个演员,必须进入“角色”,熟悉“角色”的内心世界,否则就无法进行创作。不过,作家的工作比起演员来,毕竟又有所不同。在一出戏里,演员只须扮演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剧作家和导演已经给他规定好了,演员的责任就是对角色固有的性格进行艺术上的“再创造”。作家的工作要比演员困难得多,复杂得多。作家所体验的“角色”,就是他笔下的人物。在一部小说中,人物不止一个,少的五、六个,多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如果

  • 标签: 人物塑造 剧作家 自我 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内心世界
  • 简介:《精神现象学》作者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它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但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里,贯串着一种极宝贵的科学辩证法思想,就是宇宙万物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黑格尔所表述的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宇宙精神 唯心论
  • 简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很容易陷入两个方向相反的误区:倾向于认为文学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人往往不自觉取消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在他们的头脑中存在着某种看似普遍实则教条的律令,这导致他们苛刻地用某种单一的美学或思想标准来芟削样态不同的文学现实;另一类人则在无法删繁就简的多样性之中,陷入相对主义的迷窟,无法也没有勇气做出价值的判断,并且常常因陋就简地套用“民族性”的话语陈词。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作家论 集体性 瑶族 贺州 “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