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18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够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中国的社会秩序、工艺品陶瓷和丝绸等都被视为高度文明的产物。然而到了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认为“中国人在文明和野蛮之间占据中间的位置”,“假如我们一定要承认中国人是一个文明的民族,那么它也只能是粗略加工过、而且仍然是一个野蛮的文明”,中华民族被描述成“一个了无兴趣、不自然和不文明的‘猪眼民族’,对他们,你尽可以嘲笑;他们还是‘打伞民族’,

  • 标签: “国民性” 中华民族 假想 中国人 18世纪 人类精神
  • 简介:摘要鲁迅与大江健三郎同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两人在文学创作上跨越时间,跨越民族,有不少共通之处。本文主要从国民批判角度探讨了两人创作上的共通之处。

  • 标签: 故乡情结 死亡意识
  • 简介:1920年代,一大批作家将目光转向了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由此开辟了一个更为新鲜和广阔的视域。乡土小说作为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不仅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也拓展了新文学的题材,泥土气息一直蔓延着整个现代文坛。长期以来,受启蒙主义的影响,一般认为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价值在于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愚昧以及反人性的原始习俗,和鲁迅一样改造国民是这些小说的重要主题。但是也有论者对乡土小说的国民批判在美学上的“分离”现象提出质疑,即这些作家在讲述“别人”的时候,是否掩盖了另一种形式的傲慢。

  • 标签: 国民性批判 乡土小说 个人主义 民族寓言 重读 改造国民性
  • 简介:  既然世界上没有重样的人,也就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不仅每个人各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有人甚至具备双重或多重性格.就是表面上长得差不多的双胞胎,性格也往往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性格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生活经历,由复杂的心理构成,是一个人心理因素最本质的东西.也正由于人类性格的太多样和太复杂,人们出于研究、交往和表述的需要,常把各种人的性格合并同类项,加以典型化和类型化.……

  • 标签: 癌性
  • 简介:一般认为老舍是解放后才自觉向政治和人民靠拢,创作了《龙须沟》等戏剧后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笔者认为老舍获得这一称号并非因某一部戏剧,而是作家长期为人民创作的结果。实际上,正是抗战才使老舍从一个留学归来的精英小说家转变成一个充满人民性的戏剧家。文学史上的老舍有两个形象:一个是现代文学史上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从英国留学回来与政治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幽默写家;另一个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戏剧家,解放后创作《龙须沟》、《茶馆》的老舍,是紧跟时代政治的人民艺术家。这两种看法形成了鲜明反差,我们不禁要问老舍的创作和文艺思想在这两个时代之间是如何过渡和转变的?老舍出身平民,他早期的《二马》、《离婚》等小说很自然地描写了一些市民生活,但在这些小说中老舍多以“五四”知识分子启蒙的眼光对传统进行批判,像《猫城记》更表现出一种精英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社会失望的情绪,此后老舍陷入反思和迷茫。

  • 标签: 抗战戏剧 当代文学史 人民艺术家 现代文 创作思想 定距离
  • 简介:"红色文学经典"的称誉,表现了人们对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产生的优秀革命文学作品的热爱与崇尚。"红色文学经典"是在岁月长河淘洗中产生的文学精华,是传诵在人民口中、珍藏在人民心中的文学丰碑。今天重新研读这些作品,我们无不深深感受到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的人民性

  • 标签: 文学经典 民性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学作品 革命 感受
  • 简介:<正>1955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辆公共汽车上,42岁的黑人女裁缝罗莎·帕克斯在工作了一天后,坐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准备回家。她安静地坐在车厢中部的一个位置上,尽管前面还有很多空着的座位。因为她知道,像她这样的黑人妇女坐在前排的白人专座上是违反当地法律的。她虽然知道这样不公平,但她从没违犯过。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们获得自由了。但事实上,关于公民权利他们仍然只有梦想的份。南部联邦军事失利后抛出的《黑人行为法》又一次取消了黑人在法律上的权利,他们被禁止拥有选举权和成为人民公务员。社会上对黑人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一个农场主甚至说:“我的黑奴不适合拥有自由,因为如果他们犯了错,不会自愿接受鞭打的惩罚。”直到1866年,共和党人赢得大选时《黑人行为法》才被废除掉。宪法规定: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加入美国国籍的人都是美国公民,并且拥有选举权,以前的奴隶也一样。但是在美国南部的心脏城市,对黑人的压

  • 标签: 帕克斯 运动之母 行为法 自由之声 黑人妇女 共和党人
  • 简介: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就断断续续有评论家呼吁重建文学的人民性。他们认为当下文学的危机归根结底源于对人民性的疏远,因而恢复人民性是义学走向复兴的必南之路。或许是出于对特定历史经验的恐惧和警觉,大多数文学家都对这种声音持谨慎的回避态度,其结果便是呼吁者在很多时刻只能慷慨激昂地自说自话。应和者稀并不意味着这种呼吁没有价值。既然人民自现代性诞生以后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那么,建构文学的人民性在现代语境中就是个完全合法的命题。问题的关键实际上不是要不要建构文学的人民性之维,而是怎样的建构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性

  • 标签: 文学 人民性 应和 建构 慷慨 现代性
  • 简介:<正>《当代》81年5期发表了王行之的《老舍语言艺术初探》,细致地分析了老舍作品中如何做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我们佩服曹雪芹的语言艺术,他能运用人物的语言,写出年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的人物的不同性格。老舍也有近似的功力。他不但能利用对话写出怪人、坏人的音容笑貌,还能单靠人物语言,写出差别不大但确有差别的人物性格来。后者的难度很大。《四

  • 标签: 人物语言 语言艺术 性格化 老舍作品 曹雪芹 人物性格
  • 简介:<正>在差不多的文学批评、文艺理论著作和教科书中,在谈到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总要引用恩格斯的一段名言:“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至于什么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黑格尔关于人物性格有些什么样的见解,这些见解又何以值得恩格斯如此的重视,论者一般都不加深究。在有的论著

  • 标签: 人物性格 典型性格 人物形象 黑格尔 美学 普遍意义
  • 简介:  什么是闲话?闲话就是休闲的时候说的那些麻辣鲜香、快意片刻,或者含齿留香、意味深长,或者海阔天空、直抒胸臆,或者酒逢知己、千句不多,或者百无聊赖、信口开河,或者茶楼酒肆、摆龙门阵的话.……

  • 标签: 成都文化 文化性格 闲话成都
  • 简介:1938年,毛泽东提出要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求将“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1940年春,毛泽东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后来作为单行本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该刊第二期发表洛甫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两篇文章都提出了“民族形式”问题。由此,引发了从延安到国统区甚至蔓延到香港知识界的热烈争论。

  • 标签: 民族形式 延安文艺 “民族性”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文化》 民性
  • 简介:西方有句民谚说:到过一天的地方可以说上一辈子,住了一辈子的地方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我真是正好被其说中了。自己虽然是个英语盲,好在毕竟还是三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并住过一些时日。对美国也就有了些实实在在的印象。

  • 标签: 美国 印象 亲情 教育 纪念馆
  • 简介:本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位主人公的婚姻进行了分析,展现了《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性格与婚姻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

  • 标签: 《傲慢与偏见》 女性性格 婚姻
  • 简介:〔编译者按〕:1960年美国影片《桃色公寓》在第33届奥斯卡领奖台上一举捧走五项金像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三个大项。这一情景同影片在1959年首映时评论界的反应形成强烈的反差。虽然影片放映之初就博得观众青睐,但正统、权威...

  • 标签: 巴克斯 谢尔 奥尔森 接电话 挂上电话 公寓楼
  • 简介:在文化、文学、民俗、民族等研究中,我们不应忽略的是笑话研究.笑话属喜剧范畴,但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完备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更近似即兴的、片段的艺术雏形,更切近民间性与口头性,因而也就更具民俗文化意义.柏格森说,喜剧是介乎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间物.因此我们可将笑话看作是喜剧中更倾斜于生活这一边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

  • 标签: 笑话 文学 忽略 夸张 性格 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