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一、忧思技术时代的倏忽变化和心性的加速变迁正持续不断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剧烈的震荡感和眩晕感.人们迫切地感到需要对世界和自我重新加以命名,或赋予旧的命名以新的内涵,以使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意义能尽快地向我们敞现出来.然而,变化了的世界需要以变化了的思维方式才能为之命名;变化了的意义需要以变化了的方式才能言说出来.

  • 标签: 言说方式 命名 自我 时代 变化 意义
  • 简介:钱理群是北大著名教授,尤其擅长讲演,据说其在北大讲鲁迅,盛况空前,获得了莘莘学子的赞美。年初,我在汕头大学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有幸见到了钱先生,目睹了钱先生的风采。钱的弟子,也是北大教授的孔庆东回忆当年钱先生讲鲁迅的情景,

  • 标签: 鲁迅 孔庆东 钱理群 弟子 回忆 话语方式
  • 简介:这是个很难写的题目。虽然要讨论的是生活方式问题,可是如果你劈面就问:什么叫生活方式?我还真答不上来。不过这仍是一个值得一试的题目。这里面有不少饶有兴味的内容,而其中的大部分兴味,就在于“生活方式”这个说法的模糊性。

  • 标签: 生活方式 中国 作家 模糊性 审美需求 文化团体
  • 简介:文学史所处理的文学与时间的关系,并不只是表现为'事件'与'过程'的自然相连.时间的意义之于文学,是在于它可以使后者进入一种'历史叙述'.'史'之于'文学'在概念和结构上的主体性,一方面是其写作过程的'选择性'体现为'治史者'的主体能动性,另方面也同样关联着他对'史'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学史的叙述对象是无数个事件,需要特别地对已有的'时间性'进行处理.所谓文学史的可能性或可信性,必得仰赖文学事件进入新的叙述时间,这一'时同'生成的内部结构,来自于文本之前的'史'的观念--历史哲学观念.它无形驾驭与控制着文学史在'语言'与'写作'中的生成.对于'治史者'来说,治'史'首先是一种对'历史原在'或'历史'真有其'真实'的'假定'认可,并承认这种'假定'在'事件'历史化过程中的可行性,从而使'史'成为一种写作的、思维的方式,而不是目标或归宿.

  • 标签: 文学史写作 叙述时间 历史叙述 历史化 文本 真实
  • 简介:如果我们把电影视为一种“集体梦幻”的话,那么,在所有电影之梦中最美的就是爱之梦。在世界电影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银幕上不知道制造了多少动人的爱情神话:其中有宁愿放弃王位、也不愿意放弃爱情的瑞典女皇《琼宫恨史》(1939));有不惜将叙利亚、塞浦路斯和整个阿拉伯半岛全部奉上,想以此换取女王的一片芳心的罗马战将安东尼《埃及艳后》(1963);

  • 标签: 爱情神话 梦幻 叙事方式 恋情 经典 中国电影
  • 简介:<正>我们老是在叫要辩证地看问题,可我们老是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象钟摆一样,老是从一个极端倒向另一个极端,并且以为,这就是“辩证”.其实,这恰恰是形而上学.对于“古典”形而上学,我们都认识得比较深刻,它的根本特征就是把事物看成是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而形而上学的现代形式,却是以相反的极端的面孔表现出来:它强调运动而不承认静止,强调偶然而

  • 标签: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辩证法 新形而上学 文学观念 减法 文学世界
  • 简介:<正>对于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我们不可能以绝对冷静的目光注视女作家笔下丰富的个性与人生。从女性卸下裹缚在身上的层层甲壳而作为一个人的形象站立在这个世界上以后,抛向她们的价值判断更加五花八门起来。

  • 标签: 女性文学 价值判断 女作家 解读方式 抛向 甲壳
  • 简介:纵览世界电影的历史画卷,战争影片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战舰波将金号》(1925)、《夏伯阳》(1934)、《桂河桥》(1957)、《巴顿将军》(1970)、《现代启示录》(1979)《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全金属外壳》(1987)、《拯救大兵瑞恩》(1994)……就像一部人类文明史,一部时断。

  • 标签: 中国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影片 战争电影 叙事方式 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