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可以称之为“怪才”的个体和趣味相投的怪诞群体。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逍遥自在的庄子们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薄名教、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后世“怪才”也代有辈出,明清之际,又有李贽以其“童心”本色表现其充满冲突与失衡的人格力量,而多才多艺的徐文长也因政治迫害狂而自杀九次,最终写出“如寡妇之夜哭”的鬼文,郑板桥在民间的种种传奇早足以塑造出一个捉摸不透的“半仙”形象,“一官归去来,三绝诗书画”的人怪、艺绝都是标准人辈无法步其后尘的。至于怪诞的群体,魏晋有“竹林七贤”,拈花微笑整日隐逸山林,以一种超然的高蹈在

  • 标签: 狂士 人格力量 怪才 隐士 道德相对主义 自杀
  • 简介:<正>人的一生要像金,刚正不阿,人格挺立。纵观历史,无论是海瑞罢官还是魏征直谏,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金子般刚正而挺立的人格。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挺立的人格呢?挺立的人格是不畏强暴的。张勇是个"好市民"在一次回家途中发现一个正在作案的小偷,便欲报警。那小偷见状先是拿出部分赃物,想借此堵住张勇的嘴,遭到拒绝后又凶狠地亮出刀子威胁张勇!张勇在这危急的关头并

  • 标签: 子般 作案手法 希腊哲学家 真金 中亦
  • 简介:本刊曾一再承诺,选稿不体现编者好恶,但不知各位看官留意与否,从未追随时髦,刊发过对郭老不恭的文字.露出此一言行相悖的"破绽",仅仅出于一分应有的良知:绝不迁就肆意贬损郭老学问的十足无知之徒的浅薄,更不放任妄加评判郭老人格的并非良善之辈的卑下.本文作者研究郭沫若多年,求索梳理,心得颇丰.我们愿意舍得页码,推荐这篇很有立场,同时又很有力量的文章.

  • 标签: 郭沫若 《文学自由谈》 真实 智者 人性 风情
  • 简介:关于这真理,《伊莎奥义》中的圣贤曾说过:"它运动,它不运动。它是远,它是近。"其意思是,当我们服从近的那部分真理之时,我们看到它在运动。当我们把真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之时,即当我们从远处来探寻真

  • 标签: 运动 时间系统 真理 世界 扩张空间 思想
  • 简介:宝安戒毒所,一个憔悴不堪、脸上没有一点血色的女子坐在我面前。她的目光十分呆滞,不时打着呵欠,俨然一个中年病妇。其实,她只有20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时期。她流着眼泪对我说:"我们这种人,没有一点人格,不仅别人鄙视,就连我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我很后悔,后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标签: 黄莉 阿杜 对我说 休息场所 悲剧故事 不归路
  • 简介:  据一位赴美访问学者介绍,他在蒙大拿州一个小城波兹曼的一家文具店里,看中了一架打印机,当他准备付钱买下来时,那位售货的小伙计得知他是从中国来的以后,就马上对他说:"我建议你不要买,因为这是中国生产的,你回国后买肯定比这里便宜."为了使他相信,伙计还特地把那架打印机翻了个身,让他看出产地牌号.伙计的做法让他感到很惊讶.无独有偶,《深圳商报》一位高级编辑在美国旅游时患病,他到一家大型医院去看病,主治医师检查完得知他自付医疗费时,就对他说:"我们是一家收费很高的大医院,恐怕要花去你几百美金,其实像这样的小病你可以去附近的私人诊所,那里只需要几十块钱."为此,医生还详细告诉他去诊所的路线,并亲自送他到医院门口,指给他路径才告别.这两件事不得不让我们对善于赚钱的美国人进行重新评价.……

  • 标签: 中完善 完善人格 美国人赚钱
  • 简介:王阳明根据自己亲自经历体验,提炼出良知学说,同时也标志新型儒学人格精神——豪杰人格精神的诞生与发展。良知心学与豪杰精神对晚明思想解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 标签: 心学 良知 豪杰 圣贤
  • 简介:从现当代文艺思想发展的轨迹来看,及至上世纪后期的近五十年间,关于文学创作规律,作家和理论家们所侧重谈论的,是作家体验客观世界,即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虽然也提到了作为表现者的作家世界观的状况,但又往往停留于如何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层面,而很少作深入全面的展开。而那个时期的孙犁,已有些与众不同,他较多地注意到了作家的主观世界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文学人格学” 创作规律 客观世界 思想发展 当代文艺 社会生活
  • 简介: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理想人格”为核心,通过论述孔子理想人格中的“君子”“圣人”“成人”“仁”“礼”“义”“中庸”等思想,挖掘其理想人格的价值意义,剔除糟粕,汲取精华,结合现代教育浅谈孔子之理想人格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

  • 标签: 孔子 理想人格 现代教育
  • 简介:说“俗是文化的天敌”,也无异于说文化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使社会和人生日趋雅化。但是我说了这样的话之后,当即就会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嘲讽之声迭起。说我是假道学、伪君子这算是客气的了,弄不好还可能骂些“装相、装蒜”之类的话。即使我真的装相、装蒜,也还是要硬着头皮装雅,也还是要跺着脚地说“俗是文化的天敌!”为什么?因为我要说的只是文化本身,而不是其它的东西。

  • 标签: 文化暴力 天敌 雅化 嘲讽
  • 简介: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先是掀起"文化"热,后来又渐渐冒出"生态"热,两股热潮尚未消退,谈论"文化生态"似乎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想一想,倒也顺理成章。哲学界有人认为,人类文化与地球生态始终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对此,我半信半疑,

  • 标签: 消费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生态 城市文化 生活化 美学
  • 简介:这里所选的四篇论文实际上是西南大学客座教授雷纳·温特(RainerWinter),于2016年9-10月在文学院所做一系列讲座的讲义.雷纳·温特教授,是德国社会学联合会传媒分会长,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KlagenfurtUniversity)传媒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文化理论家,“Transcript文化研究”丛书主编,他曾在德国、美国等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是美国教堂山北卡罗来纳大学.

  • 标签: 文化 客座教授 社会学 大学 奥地利 研究所
  • 简介:聊城,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2013年,当我骑行到东昌府区,站在斜阳照射下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曾经跑过全国大大小小不下百余个城镇,可这里怎么也不像一座北方的城镇,怎么也不像北方城镇中的一条街道!街道两边浓密的树荫遮盖着一所所古朴的民居,那感觉就像是到了南方某个小城。

  • 标签: 历史文化古城 聊城 东昌府区 城镇 感觉 北方
  • 简介:对话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当然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对话。这样的对话也有多种不同:一种是“打通思想”式的对话,“我打你通”,强制你服从我的思想;另一种是“说服教育”,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达到“思想与我一致”的目的。总之,都是“统一思想”的手段,其结果是“思想重复一千遍,也许就会变成真理”,通过对话,不再有新的思想产生。

  • 标签: 文化对话 吸引力 说服教育 统一思想 面对面
  • 简介:我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今年第三期上,曾就袁良骏先生鲁迅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点较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作为我个人当代鲁迅研究的问题之一.这本来是当前学术界正常的百家争鸣,自由讨论.我的文章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摆事实讲道理而已.不想文章刚发表出来,就突然收到了袁良骏先生的一封声势汹汹的信,全文如下:

  • 标签: 袁良骏 自我失落 鲁迅思想 自由讨论 人格 鲁迅研究
  • 简介:<正>秭援的三本诗集《梦之花季》、《校园情诗》和《我走近你》共收入300余首诗,都是爱情诗,又都是30多年前他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的作品。在60年代初的那片贫瘠的土地上萌生出的这大片大片的爱的花团锦簇,今天读来,显得那么清新、亮

  • 标签: 爱情诗 人格 旗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抒情主体 文艺评论
  • 简介:<正>吴秉杰在《文化的讽刺》(《天津文学》1992年3期)一文中指出:文化视角中一般已包含着社会、政治、历史、道德多方面的内容,却可能比后者更广大或更深沉。政治常表现为集中起来的利害冲突,对立的思想路线与不同社会集团、人群之间的利害及立场,文化视角则在这种对立的“个性”之外还进一步扩展,注意到了它们的“共性”,即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状态”。历史视角通常不计“小事”,主要以历史运动中代表性人物、阶段性事件、特征作为捕捉和描写的对象,而文化则可以是生活化的、内潜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外显于我们的行为实践的

  • 标签: 文化视角 社会集团 历史视角 思想路线 利害冲突 精神世界
  • 简介:'文化戏剧'的概念在我国戏剧界一直受到漠视,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模棱两可。90年代以来,立足于文化角度的戏剧创作方兴未艾,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而且,当前戏剧创作的人文精神的匮乏已是有目共睹,亟需扭转局面。本文力图对文化戏剧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基本构架和范式进行描述,指出其思想核心是文化启蒙精神。由于多种原因,文化戏剧的概念本身存在一些疑惑,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文化戏剧 戏剧创作 基本构架 文化启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