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诗歌表达的情感应为艺术情感,这种情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情感,是人类经验综合、集中、澄清后产生的新东西;诗人必须牺牲表达个人情感的强烈愿望,以成全艺术情感。这就是艾略特的艺术情感论,它是现代诗学的基础。

  • 标签: 艾略特“艺术情感”论 浪漫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以往对V.s.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的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他在三段不同时期对印度的写作,分析作家对印度感情、身份认同以及叙述方式的变化,却少有研究者注意奈保尔三部作品与他追求“真实”的关系。本文将重点从传达“真实”的视角,来研究他三次印度写作在体裁选择上,以及在叙事上从“讲述”到“展示”变化的心路历程、对“真实”印度的思考,为研究“印度三部曲”开辟新的思路。

  • 标签: 旅行写作 奈保尔 “真实” “讲述” “展示” “印度三部曲”
  • 简介:奈保尔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在翻译领域,奈保尔作品译介的选择性受到了作家宗教观念和历史政治观念的影响。在研究领域,国内学界回避了对奈保尔政治立场的探索,而专注于研究奈保尔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同时又将奢保尔置入中国语境,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奈保尔的接受上,国内作家和普通读者倾向于将奈保尔塑造成文学大师和风流才子,而学界则更青睐奈保尔的文化流散者身份?,

  • 标签: 奈保尔 译介 接受特征
  • 简介:“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诗学转向中,艾略特抛弃了传统观当中的先验性、抽象性和绝对性,并沿此思路,积极地反思文学观念中的先验性因素,不再以规定性的、总结性的范式来界说文学现象,而更多地从发生学的角度展开诗学思考。这一切共同形成了艾略特中后期诗学思想中的解构特质。

  • 标签: T.S.艾略特 诗学 个人化 解构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酒店方面的教育主要有研究生、本科、高职三大层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很多,但是毕业之后留在酒店行业从业的比例却很小,造成我国酒店行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目前酒店行业高端人才主要是由国外人员担),在酒店教育方面高职酒店专业普遍实行"2+1"的实习模式,本文主要是针对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提出相关酒店行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学生实习 酒店教学
  • 简介:不管你长大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一定是这样的一段开头:从前有一个人……从前有一个国家……从前有一天……这是我在听故事时最熟悉的一段开场白之一。不同的想象也造就了不同的故事,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些与大家分享的故事——音乐国知道吗?在这个星球的某一端,生活着一群超凡的人,他们的国,叫音乐国。他们一生出来,护士就会把他们放在一个独立的小房间里,然后开启床边的一个按钮,整座小房

  • 标签: 就这样 在路上 会唱 入学考试 语言流 李利
  • 简介:<正>又见"1号文件"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共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正式发布。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它标志着开始于1978年的我国农村改革,在新世纪的第4个年头又有了新的动作。人们不禁要问,这里面包含了怎样的信息呢?从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曾经连续出台过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在这5个"1号文件"的指引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排山倒海之势在中国农村形成了一场改革风暴。它们的发布实施,

  • 标签: 农村改革 农业税税率 粮食生产 高登山 你一言我一语 对我说
  • 简介:我是个爱做梦的孩子,常想着能有《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的奇遇。如果那个九岁的爱丽丝能因为追赶一只揣着怀表的白兔而掉进兔子洞的话,那么十岁的我,有没有可能也遇上一个掉进"兔子洞"的机会,来一场梦的l/4旅行呢?繁星满天的夜晚,微风吹拂着窗边的小树,发出"沙沙"的声响,睡得香甜的我浑然不觉窗边小树的窃窃私语,因为我真的遇上了爱丽丝的"兔子洞"。在梦里,我成了一只风筝,伴着窗边的微风飘

  • 标签: 爱丽丝 小伙伴 飘飘摇摇 线把 本我 上课铃声
  • 简介: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晴今天是周一,上班的第一天。上午我们三人坐在一起,把工作碰一下。吴永恒社长先介绍拉美分社的情况和近来要做的工作。

  • 标签: 墨西哥城 日记 北京 星期一
  • 简介:成长中的山西印记“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当得轰轰烈烈,方能不枉此生……”这是董群的自我介绍.看过电影《战狼》和《战狼2》的观众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军人的铁血、国力的强大就是这么打动人心.这样的题材、这样的风格与编剧之一董群的出身和在山西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 标签: 山西人 编剧 成长经历 自我介绍 出身
  • 简介:受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电影续集拍摄现象明显增多。续集现象背后潜藏着市场逻辑的力量和商业美学的理念。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在受众心理、'互文性'、模式成规的隐忧与故事资源的萎缩等几个方面,表现出续集创作与消费之中的复杂功能和影响。

  • 标签: 续集 非诚勿扰2 受众心理 互文性 商业美学
  • 简介: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文学研究者就开始了“求新声于异邦”的旅途,他们密切关注国外的中国文化、文学研究趋向,积极吸取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也对某些域外学者的偏见、误解、曲解作出反应。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便有不少中国学者介绍国外中国文学著述。近年来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海外汉学丛书集中收入了一批译著,这些关于中国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价,大都从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命运的角度出发,以吸收国外汉学研究对我们富有启发性的内容为目的而展开的,却较少从各国各民族不同文化对中国文学的选择过滤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新声 中国作家 各民族 命运 作品
  • 简介:《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是一本从后现代文化理论视角来考察翻译的文化属性的学术汇编。共包括8篇文章,从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的解构主义名作《话语的秩序》、尼南贾纳(rrejaswini·Niranjana)的《为翻译定位》到斯皮瓦克(Gayatri·C·Spivak)的《翻译的政治》和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翻译与文化身份的塑造》等。正如孙歌在前言中所说,在开篇之作里,福柯以浓缩的方式提出了他在其它几部著作里提出的基本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讨论翻译的政治,但他对于“话语秩序”与“话语霸权”的理论分析,尤其是对“主体性断裂”的论述却引导出一个进入翻译政治的基本途径。

  • 标签: 翻译理论 翻译政治 韦努蒂 语言 话语秩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