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汉德语言对比(一)汉德音位对比之管见钱文彩大家都知道音素本身并不包含意义,它是用来构成语素、词、短语和句子的物质外壳,但是不同的音素在组成语素或词时,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如汉语的“鲁”lu和“吕”lu,两个词中辅音相同,声调也相同,只是元音不同,一个...

  • 标签: 辅音音位 语言对比 元音音位 音位系统 汉语 德语
  • 简介:基于跨文化诠释学视角下文化认知假设,跨文化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我和他我辩证互动性的影响,本论文试图阐述跨文化接受的基本认知形式、跨文化理解的几种假设和由此所致的跨文化冲突形式,以此界定跨文化诠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标签: 跨文化接受 认知形式 认知假设 文化冲突
  • 简介:汉德语副词的对比钱文彩汉语和德语的副词共通的地方就是它们的句法功能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亦即修饰谓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和副词,但是都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就语义而言,副词是描写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和其它情状的。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德语中,都有一大批副词是...

  • 标签: 句子成分 德语 形容词 汉语副词 情态词 名词性谓语
  • 简介:汉德语言对比(四)话说汉语和德语词义的分析和对比钱文彩词的概念意义是词的基本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不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但是,作为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的词放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使用就会发生不同的...

  • 标签: 语言对比 联想意义 语言交际活动 德国人 词义 德语
  • 简介:汉德否定词语的对比(1)钱文彩汉语中否定词“不”和“没(有)”和德语中副词性否定词nicht的句法功能大体相似,都作句子状语,所不同的是:汉语中的“没”用来否定”有”,无论是否定现时的“有”,还是过时的“有”,一概用“没”来否定,从来不用“不”来否定...

  • 标签: 否定词语 “不” 时间限制 汉语 德语 “有”
  • 简介:认知语法从生成语法的阵营中脱离出来,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从理论假设看,认知语法比生成语法有更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本文试图在Langacker认知语法识解理论框架下,从详细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四个维度来阐释德语语言现象,一方面从认知视角"另眼"观察德语语法结构与语义特征,以探寻德语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识解理论观点的示例阐述,说明认知语法对语言研究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 标签: 德语 认知理据 识解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 标签: 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能力 文化时空观 中德跨文化交际
  • 简介:汉德语言对比(三)略谈汉语和德语的词类划分钱文彩什么叫做同;中外语言学家给的定义不尽相同。我们把他们给词下的定义归纳到三个层面上:放到语义的层面上来看:词是意义单位;放到语法的层面上来看:词是最小的能自由活动的语法单位;放到语用的层面上来看:词是语言...

  • 标签: 语言对比 古汉语 形容词 小品词 语法形式 现代汉语
  • 简介:汉德语言对比(七)漫谈汉语和德语中人称代词的妙用钱文彩代词顾名思义是指代别的词的,如指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其中以指代名词最为常见。我们这里着重讨论指代名词的代词,再缩小一下范围,专门讨论一下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说起来很容易,就是:我你...

  • 标签: 人称代词 语言对比 特殊功能 汉语 “人家”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