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认知语法从生成语法的阵营中脱离出来,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从理论假设看,认知语法比生成语法有更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本文试图在Langacker认知语法识解理论框架下,从详细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四个维度来阐释德语语言现象,一方面从认知视角"另眼"观察德语语法结构与语义特征,以探寻德语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识解理论观点的示例阐述,说明认知语法对语言研究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 标签: 德语 认知理据 识解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中国与联邦德国签订的两项双边经济协定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它们的作用及两国在这些问题上出发点的异同。文章还把这两项协定同国际上同类型的协定作了一些比较。

  • 标签: 联邦德国 理论与实践 协定 经济 文章 同类
  • 简介:“话语”与“话语分析”的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的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和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学科定位和方法论整合的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今年11月25日是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第11届年会在上海召开,德国问题研究所以主办学术会议的方式纪念所庆.

  • 标签: 德国问题 研究所 应用 并举 教学 科研
  • 简介: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 标签: 德国 第三条道路 劳动力市场 哈茨改革 范式变革
  • 简介:论文从文学的美学发展脉络出发,探讨近现代文学史中的"恶"的主题如何进入文学书写领域,并确立自己美学立场的过程。从美学自治的角度来看,"恶"的文本既是文学系统脱离社会理性方案的体现,同时又标志着一种独特观察视角的形成。对文学之"恶"的考察,能够勾勒出文学对自身社会性的思考线索,而恶的主题史整理则有助于重构这一古老概念在文化进程中经历的书写和意义输入的历史。

  • 标签: 恶的文学 美学自治 文学与道德
  • 简介:德国工程师的培养是在学校完成的,与我困不同,德国工程技术类高等学校毕业生所授予的学位就是工程师。这就是说,工程师这一职称是与学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从学校“带帽”到企业或社会的。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只有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才可以获得工程师的称号:而在当时.的民主德围,工程师则可由大学及专科学校(FACHSCHULE)培养。

  • 标签: 联邦德国 工程师 职称 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学校 工程技术
  • 简介:谈德文工程技术图纸的翻译无锡市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平增荣在从德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或者在与这些国家的公司合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消化和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首先要做的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把德文原版的工程技术图纸翻译成中文。本文就德文工程技术...

  • 标签: 技术图纸 明细栏 引出线 助动词 被动句 工程图纸
  • 简介:中德合作办学结硕果──记同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建设黄锡朋一中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正得到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汽车专业技术队伍。为了适应汽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济大学于1987年10月获国家教委批准增设机械...

  • 标签: 工程专业 同济大学 合作办学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 汽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