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对分析研究时把作为起始点,从整体到部分先切入语义结构部分,考虑语义成分之间的组构关系,通过象征连接进入句法形式结构来给句法成分和句法关系进行定位,这是激进语法的基本思路,用来点击分析英语习语一例和汉语简单动结式的原型,似乎比传统的语言学方法更进一步。

  • 标签: 整体与部分 语义组构 象征连接 语块 激进构式语法
  • 简介: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在适一工具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不客忽视。不仅属于个体的语言使用者,更是属于整个语言使用者群体,它有助于恰当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在功能语法的分析之下,人际功能是三种元语言功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本文旨在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分析在人际功能实现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构式语 元语言功能 人际功能 情态 语气
  • 简介:“被”字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越发广泛,除了及物动词外,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皆可进入该,形成错配。几类因家族相似性形成“被”字范畴,认知语法和语法的互动分析为该范畴成员的可接受性提供了概念上的理据。

  • 标签: “被”字构式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 简介:量词“”字在汉语中很简单,而在英语中往往因后面名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笔者现将“”的一些英语表达简述如下。1.piece通常表示“从某一物体切掉或脱落的一部分”,无特殊的修辞色彩,不涉及大小、厚薄、长短等。如:apieceofglass一玻璃apieceofiron一铁apieceofore一矿石2.slice或sheetslice多同呈薄片状的东西搭配,而sheet却同具有固

  • 标签: 表达法 英语表达 piece 修辞色彩 薄片状 BREAD
  • 简介:是形与义功能的配对。一个就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即一个完型。人类认知中的递归性产生于长时记忆中的累积与组合。语言学习必须是一个一个的习得,是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的有机结合。语法理论及的研究成果无疑会给语言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构式语法 构式 语言习得 启示
  • 简介:语料库研究揭示语言交际中存在大量的,它们是语言结构的核心。本研究吸纳了Lexis的词汇教学理念,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课堂实践,探索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教学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标签: 语块习得 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Goldberg(1995,2006)认为双及物表达XintendstocauseYtoreceiveZbyV-ing,但是,抽象名词不涉及物品归属的转移,英语中的“负给予”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达“取得”义的双及物句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相反,把双及物的意义确定为“损益关系”的表达,一方的“损”对应另一方的“益”,一方的“益”对应另一方的“损”,就能对所有的双及物句进行统一的无差别的分析,使双及物在理论上更具有连贯性。对二价动词的语义和结构压制,以及对英汉语际差异的分析,都证明了认定双向损益关系作为意义的合理性。

  • 标签: 双及物构式 构式语法 Goldberg
  • 简介:我国的英语教学对于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该文主要通过对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的探讨(包括的提出及分类、的作用、的启示三个方面),旨在帮助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希望对大学的广大英语教师们的翻译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大学英语 语块视角 翻译教学
  • 简介:语法学者对“HOME空间”(如gohome)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受传统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副词;另一种受生成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光杆名词”或“轻名词”,中存在“虚位介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探讨HOME的形成机制,认为home是路径-背景合并型的卫星,是语言内在的语法机制(词汇化、标记性)和人类的认知规律(典型范畴、认知突显、经济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广义的“运动动词+空间名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 标签: HOME构式 词汇化 标记性 认知机制
  • 简介:笔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结合意象图式对“have+-en”义进行剖析,指出:“have+-en”兼具状态现在时、习惯性现在时、瞬间现在时、结果义、存在义以及持续义六大语义特征。该在表达持续义时,中心动词须为持续动词,其他情况下也可为非持续动词。“have+-en”存在具体例示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进行结果义、存在义与持续义间的转换。结果义与瞬间现在时、存在义与习惯性现在时、持续义与状态现在时的结合分别为建构该的意象图式提供了基础。“have+-en”的意象图式刻画加深了该语法的理解并对教学有一定启示。

  • 标签: “have+-en”构式 意象图式 构式义 现时关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运用语可以有效提高写作的流利程度、准确程度以及篇的组织能力。该文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运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数量及类型上发展不平衡,同类型重复比较明显,从而反映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运用欠缺一定的灵活性。同时,文章也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突出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对的重视及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议论文写作 语块 运用
  • 简介: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表明,是英语阅读的理想单位。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实验数据证明了这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

  • 标签: 语块理论 英语阅读 语块教学 实验研究
  •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派生来的.第一类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是同一上位的变体,二者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动量构式 认知
  • 简介:习得中词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词的定义、分类和判定标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分析了词的本质特征、词的分类,发现词的无限扩大趋势,已经由"整存整取"的词到了句子甚至篇章的范畴。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使用直觉判定方法和出现频率方法判定词的优劣。

  • 标签: 词块 整存整取 直觉判断 出现频率
  • 简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隐现和汉语隐现中的消失类动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语使用者注重通过隐现类中的消失类动词来表达某已存在的实体从存在到消失的过程,而汉语使用者则更加注重通过消失类动词来表示从某一时/空框架中移出,并已处于另外一未知时/空框架内的实体,即,实体移出的结果,而非移出的过程。正是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对这两类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这两种中消失类动词在使用上的不同。

  • 标签: TtFG构式 GtF构式 消失类动词 认知过程
  • 简介:“X+as+subject+copula”体现了两种相反的语义:原因和让步。本文首先从语法化的角度追溯了该的渊源,然后以“自主一依存分析框架”作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相反语义关系共现同一的机理。研究表明,该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是因果关系,其典型意义是“由因带来预期的果”,让步关系表达“由因得到意外的果”,是一种泛化的因果关系。让步关系是以因果关系为自主成分,以相邻关系为中介,依据表达度的需求,最终在相邻关系连续统上取值推衍出来的依存成分。

  • 标签: “X+as”构式 让步 原因 相邻关系
  • 简介:联接力是中某个词位的词语与该之间的吸引力强度。本研究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双及物结构的相关问题。运用词位区别性分析(DCA/distinctivecollexemeanalysis),采用专门的联接分析工具(Coll.analysis3.2a)对双及物结构进行分析,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者语料库中,哪些动词与双及物的共现频率最高,它们与双及物的联接力如何?(2)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者在双及物使用方面有何差异?

  • 标签: 英语双及物构式 语料库 构式联接力
  • 简介:预制学习与写作能力阶段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写作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对的积累、模仿和创新。基于认知理论,预制的学习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它们与写作能力的阶段提升有着高度的交叉和协调。教学实验证明,学习者对的认知越扎实,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越显著。有效对接学习与写作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推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务实举措。

  • 标签: 预制语块 英语写作 认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