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120篇汉语二语作文,探索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型词汇水平和作文质量之间的相关。产出型词汇水平由词汇丰富性衡量,包含词汇密度、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发现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型词汇水平各衡量维度和学习者作文质量的相关并不一致。词汇准确性与作文质量最紧密相关,词汇复杂性与作文质量呈现显著相关,但是词汇密度与作文质量无显著相关。词汇多样性则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态势,测量方式不同,词汇多样性与作文质量的相关也不同。另外,学习者词汇丰富性受话题熟悉度的影响,不熟悉话题对学习者的词汇准确性和(或)复杂性具有推动作用。

  • 标签: 产出型词汇水平 词汇丰富性 写作质量
  • 简介:《说文》:“亥,菱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怀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日:‘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字,“豕”是古代对猪的通称,这二者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扯到一块去了。

  • 标签: 《春秋传》 《说文》 十二地支 古文 通称
  • 简介:记音字与词字和语素字不同,对这类单字在编排注释上需要有特殊考虑.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对记音字构成的复音词作具体注释,对记音字本身只显示它与复音词的构词记音关系.复音词中的记音字只有在组合时才有意义,拆为单字时因没有意义而不便解释,如果忽略了这一事实,就难免出现不准确的注释.汉字记写汉语的功能具体到每个字有是差异的.由于语素义项和语素兼词义项的注释和举例必然要系连到它们所构成的词语,因此较好的字词典对此往往有一定的讲究.然而处理语素与相关词语注释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语素注释与相关词语注释混同或似同非同、语素与所构义近词其间缺少区别性注释语、非单用语素用作注释词、语素义配例不当等等.

  • 标签: 记音字 语素 相关词语 处理方式 问题
  • 简介:台湾作家王鼎钧的《那》是一篇优秀的散文,给人一种感动和温暖。本文从充沛坚忍的生命之力、渴望回归故土的愿望、抚慰历经苦难的中国这三个角度出发对这篇文章进行文本解读,期以对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王鼎钧 《那树》 文本解读
  • 简介:市报报道一:《古庙镇发现特大灵芝》大意是,古庙镇牌楼村村民周阿狗在周家竹园采到特大灵芝。据专家测定,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在江南地区发现如此特大灵芝,实属罕见……

  • 标签: 微型小说 竹林 江南地区 灵芝 发现 古庙
  • 简介:建国后我国第一部中型规范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1965试用本)对“象”“像”的解释是:

  • 标签: 中国 汉语 同音字 异形词 使用规范
  • 简介:年轻的国王登基,他打算在广场作一次演讲。他有一张能言善讲的嘴。

  • 标签:
  • 简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地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烟头。然而现实很残酷,它告诉我如今的流浪者只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在大城市游走,闲了累了还可以在天桥底下来一盘扑克的人物。我失落着说不出话来,真的,我没说错,过分遥远的流浪。

  • 标签: 流浪者 橄榄树 罗布泊 牛仔服 手提式 大城市
  • 简介:叔本华曾说过:“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欲望》这篇微型小说阐述的也是这个道理。它将人类无止境追求欲望的人性弱点,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读后陷入深深的沉思。小说短短一千多字,将一直困扰人性的本质性问题,用一棵、一个岛、一群人和一则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标签: 虚拟世界 欲望 隐喻 微型小说 人性弱点 叔本华
  • 简介:一个报道,荒废久远的周家竹院又有了看似热闹的“回光返照”。

  • 标签: 析读 环保析 读竹林
  • 简介: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法。内部拟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从共时分析中得出历时的结论。语文学方法也是只就一种语言的材料探索语言的演变过程,因而有人把它看成内部拟法的一个变体。汉语上古音的研究,经过清儒的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考证文献只能得出音类,要揭示音系的面貌,还得拟测出各个音类的音值。拟上古音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年代初。由于现代汉语的方言及不到上古,亲属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历史比较法用不上,因而需要把传统的语文学方法与内部拟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现这种结合的第一个人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王力、董同和、李方桂等学者又在高本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使上古音系的轮廓逐步明朗起来。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古音研究中谐声原则与声母的拟,韵尾的拟,诗韵与主要元音的拟等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论。

  • 标签: 高本汉 内部拟测法 汉语上古音 上古音系 历史比较法 元音
  • 简介:本文从柯尔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通过介绍和总结柯尔律治的性格特点来解析柯尔律治三部主要诗歌中神秘因子的五个分类:神秘的人物;神秘的动物;神秘的数字;神秘的神灵以及神秘的事件。并结合柯尔律治三首诗歌中的神秘因子来具体分析它们的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通过人类和动物的意象来把握深层次的含义和文本的内涵。

  • 标签: 柯尔律治诗歌 神秘因子
  • 简介:一棵古老的大树成全了年轻国王的一次演讲:“只要齐腰砍断,再用树枝权搭个护围,便是一个理想的演讲台了。”或许,这只是作家的刻意编排,但是,那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却是真实的呐喊:“老人不能死”,不能砍。

  • 标签: 《一棵树》 解读 铜镜 呼唤 讲台 理想
  • 简介:梅尧臣为北宋前期著名诗人,以“平淡”之笔著称。宋人龚啸就在《宛陵先生集·附录》中说梅尧臣:“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然而,人们多关注的是其政治诗和民生诗,其悼亡之作却鲜为人知。其实,梅尧臣是宋代给妻子写诗数量最多的人,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思怀纪念自己的妻子谢氏。他对亡妻的思念与缅怀,于质朴中出深隋,读罢令人动容不已。

  • 标签: 梅尧臣 平淡 悲情 北宋前期 政治诗 诗人
  • 简介:本文在关系化提升理论框架下(Vries,2002)研究英汉语关系结构的句法生成。分析证明,关系化提升法对英汉关系结构的生成具有充分一致的解释力,英汉语带论元关系从句的关系结构其生成方式原则上相同,都是通过算子/空算子移位和核心名词提升操作生成的;区别在于,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需增加最后一步“残余移位”(remnantmovement):把关系从句移至Spec—DP,以生成A结构;或者移人限定词与核心名词之间,生成B结构。

  • 标签: 关系结构 提升分析 句法生成
  • 简介:“鬼”、“傀”、“怪”三者音义皆有相近相通之处,在源流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关于“鬼”之本义及其文化源流的考释较多,但探寻“鬼”与“傀”、“怪”等关系的文章较少。现试将三者的意义进行梳理,认为“傀”“怪”二字应为“鬼”之分化之字,又由“鬼”之形体特征后又分化出“傀”‘魁”等从鬼声之词。

  • 标签: 关系
  • 简介:“鬒”、“黰”关系发正陈建《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八年》云:“昔有仍氏生女,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①《毛诗注疏》卷三〈风·君子偕老〉引汉儒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谊》曰:“美为。《诗》云:“如云。”其言美长而黑,以美,故名‘玄妻’。”②服虔于解释字...

  • 标签: 《毛传》 《毛诗》 《说文》 《诗》 《说文解字注》 《十三经注疏》
  • 简介:喜瞻古绽新花──读《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郭芹纳如何巩固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学科即所谓“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众多学者密切关心并努力探索的一课题。徐超先生的新著《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作为一部为适应新形势、新现实而编写的传...

  • 标签: 传统语言文字学 中国传统 音韵学 古代文献 现代学 教学研究与改革
  • 简介:现代汉语自动句法分析需要词类句法功能的量化信息。本文基于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利用汉语依存库,对现代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了计量研究。文章把名词各句法功能,按其出现频率的高低,区分出典型功能和非典型功能,给出了名词句法功能的关联标记模式和概率配价模式,从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和补充,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并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名词 句法功能 依存树库 概率配价模式 关联标记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