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汉语重意合,不像印欧语系那样过于看重形式标志,汉语凭借汉字是表意文字的优势形成了搭配方便、组合灵活的特色。许多词语,稍稍改变顺序,重新组合一下,意思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当重组的内容与原语句意思紧密相关时,更增添了一种情趣,耐人寻味。

  • 标签: 汉语 意思 形式标志 意合 原语 表意文字
  • 简介:<正>《类篇》是与《集韵》相辅而行的一部古代字书。它由宋代王洙、胡宿,张次立、范镇等人奉赖相继修纂,最后由司马光整理缮写上呈,书即题司马光撰。此书成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体例略依《说文解字》。全书十五篇,分部首列字,解释以音义为主,收字及释义皆较前代字书为备,是我国古代继《说文》、《玉篇》的又一部重要字书。关于《类篇》的分部及收字,《四库全书总目》曰:“凡分部五百四十四,……凡文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仅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五字。”增订本《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则云:“分部五百四十四,……收字三万一千余,重文二万一千余。”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影印宋钞本《类篇》,其《跋》云:“用《说文解字》例,其分

  • 标签: 部首 字数 重文 五字 代字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正>本文打算撇开《释名》声训的意义内涵(无论是有实际根据的,还是纯主要臆想的,一概不论),仅从语音角度,对《释名》中的“字”之训作统括式的定量分析,以其对《释名》声训的语音形式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并进而管窥汉末语音的一些情况。“字”一词,是清儒顾干里(广圻)在分析《释名》条例时所创。顾氏在《释名略例》中,把《释名》的训释条例分为“本字”和“字”两大类,又将“本字”细析为三例:

  • 标签: 《释名》 被释字 平声 迭韵 训释 语音分析
  • 简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应用文范围很广泛,有行政公文,如命令、通知等;有行业应用文,如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等;有日常应用文,如简历、信函等。因为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特殊,所以要求应用文的遣词造句要非常准确和严谨,词语使用得不准确,就有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或者经济损失。而现代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这给应用文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做到用词准确,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并弄懂每个词语的确切含义,能够对同音词、同义词的使用范围、词义轻重、风格特点、感情色彩和搭配功能进行辨析。以下就应用文写作中常用的容易混淆的异形同音词,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

  • 标签: 应用写作 同音词 应用文写作 现代汉语词汇 词语使用 日常生活
  • 简介:《四庫全書總目》在著者事行、内容述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疏誤,不利于學界之取資利用。本文對其類部分予以是正,凡21條。

  • 标签: 全總 提要辨正 易類
  • 简介:在L2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切分、构组,以方便辨析。本文提出构组应遵循四个原则:1)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2)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3)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根据这些构组原则,本文还针对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词语辨析 易混淆词 构组
  • 简介:“奥是一个很无聊的东西”,这话说得何其好啊!这是上周(9月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凝聚力”栏目中主管教育的市领导回答一位听众关于小学办奥数班问题时说的一句话。其实,批评“奥”的声音已经很多了,但是这句话仍然令人耳目一新。一是用这样的字眼——“无聊”——十分准确精辟生动;二是有人仍然依依不舍于“奥”的停办,

  • 标签: 小学生 教育 数学家 凝聚力 北京人 广播电台
  • 简介:拼音字母的形状十分相似,初学拼音的小朋友特别容易搞错。儿童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再加上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校园生活还不适应。如何让学生尽快地记住错拼音,寓教于乐。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错拼音的原因,并针对该原因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 标签: 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的易错点 解决策略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名”、“名+”、“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名。”是“名++容器量词”、“名++集合量词”类推的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的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的计数结构“+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的产物。两种不同的语序“+量+名”和“名++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的。因此,“名++量”和“+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文章以《仪礼》《诗经·国风》《国语》《左传》为语料,分别探讨了春秋早期、春秋中期和春秋末期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情况,并得出结论:春秋早期和中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春秋末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和“吾”。春秋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都可兼表单复数语义,称含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殷商和西周汉语加大。春秋末期汉语中首次出现了借助名词辅助说明复数语义的“吾侪”这一形式。这种新的复数表达形式是中古以后复数词缀产生的前提,在汉语称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春秋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称数
  • 简介: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始终占据着绝对基础的学科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语文属于母语学科,占据强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语文有着非常强大的人文属性与工具属性。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助益。但是,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存在着非常多的不合理之处,过多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形式更是非常的单一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逐渐到了消耗殆尽的状态,要想改善当前的教学情况,语文教师们必须要积极致力于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研究,来帮助和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本文将就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 标签: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易出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以今释古化难为──读《文白对照十三经》和《文白对照诸子集成》李宗桂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的热潮,已经持续了10多年。这期间,在反对全盘西化,反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呼声中,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口号下,出版界把经史子集出了个遍!然而,我们遗憾(甚至...

  • 标签: 十三经 化难为易 注译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释古
  • 简介:<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文字:“……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汗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司马迁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其人其文的称颂,推崇备至而不溢美,文辞华饰而不虚浮,行文往复回环,曲尽其妙。每读至此,辄令人唏嘘慨叹,荡气回肠。可惜,这段绝妙文字至今还有一个标点的疑案,影响了对文意的准确领会,这就是“不容”与“自疏”当连还是当断的分歧。一种断句法即如上面所断,“不容”属于上

  • 标签: 屈原 自疏 司马迁 方法问题 标点 断句法
  • 简介:笔画系统的面貌——笔画的种类与个体差异——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影响着汉字的面貌和难度.笔画系统的简化对汉字的规范、传承及传播意义重大.本文的数据和论证表明,在不引起重新认读的前提下,笔画系统笔画总数至少可以由现在的32个简缩为25个,降幅高达20%以上.

  • 标签: 笔画 笔画系统 简化
  • 简介:汉字字形编码是中国人为计算机输入汉字的一项伟大创举,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一个汉字字形直接排序的新天地。当人们学会了汉字字形输入之后,实际也就是知道了汉字字形的序性。

  • 标签: 汉字字形 输入 知道 系统性 新天地 直接
  • 简介:以往关于汉语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微观,在全局观和系统性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在界定“评价”概念、概括“评价”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现代汉语评价系统的面貌。该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系统,主要由词汇层、话语标记层、句子层和语篇层评价项构成。

  • 标签: 现代汉语 评价系统 评价项 层次性
  • 简介:文章以东汉副词9个个案为例,讨论系统方法在古代汉语虚词研究中的作用,并总结出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既能辅以归纳法揭示新义新用法,辨明不同说法的是非,又能从系列现象中总结规律并加以解释,还能检验、发展一些跨语言的共性原则和普遍理论。

  • 标签: 古代汉语 副词 系统方法
  • 简介:语言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交际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言语角色实施一定的言语功能,实现以物品与服务或信息为交流物的意义交换。语气系统在文本人际意义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实现的言语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使小句具有对话性,而且使交际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磋商成为可能,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系统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探讨培根论说文"oftravel"的人际意义构建以期拓宽人际意义的研究范围,与此同时对于个人、社会、国家对旅游的深刻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语气系统 论游历 人际意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