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满满(的)都是X”格式近两年较流行,整体上表示说话者自我的一种主观感受或对所涉事件的主观态度、感知、评价等,如感激、崇拜、爱、希望、愉悦、感伤等,且这种感受具有很高的程度。

  • 标签: 主观感受 主观态度 说话者 感知
  • 简介:一天蹦两分钟可防老年骨折英国拉夫伯勒大学的研究人员让34名年龄65岁至80岁的男性志愿者每天单腿跳两分钟,持续一年锻炼同一条腿。一年后,研究人员用CT扫描志愿者双腿骨骼情况,发现经常蹦跳的那条腿骨骼最单薄区域有所增强,降低了摔倒后发生骨折的风险。

  • 标签: 健康 研究人员 CT扫描 志愿者 骨折 骨骼
  • 简介:水平运动可延寿关节炎、痔疮等与过多的垂直运动有关,所以,必须做一些水平运动,以对抗垂直运动方式带来的不利。水平运动的方式很多,游泳是其他运动无可比拟的水平运动,爬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水平运动,每次坚持20-30分。

  • 标签: 运动方式 健康 关节炎 垂直
  • 简介:比况助词"样1"功能上表现为状态化,以陈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摹状助词"样2"功能上表现为状态指别,以指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X样1"呈现自述/转述和测断/比拟的特点,"X样2"呈现自指/转指和实呈/比拟的特点。引起"X样"表达叠合的动因有:高层功能的一致性、语义积淀的关联性以及凸显视角的转换性。最后,提出了将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合并为描摹助词的设想。

  • 标签: “样” 状态化 状态指别 描摹 表达叠合
  • 简介:文章认为,从唐代到清代,“一般”由数量短语词汇化为形容词,语义演变路径为“一种〉同样〉普通”,此后在谓语位置上“一般”又经历了语法化,能参与到“X(如/似/像)Y一般”比拟式中,充当比拟助词。考察“一般”的语法化过程可以发现,“x如Y一般”类比拟式是由“xY一般”式添加像义动词“如/似/像”而来,而非由“X如Y”类比拟式添加助词“一般”而来。

  • 标签: 一般 词汇化 语法化 平比句 比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