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于声调问题的研究在中国传统音韵中一直是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定论,但它又是音韵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以顾炎武《音》中关于声调的部分为切入点,对顾炎武的声调观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声调 音学五书 四声 四声一贯 入声
  • 简介:<正>所谓附录,指附于图书正文后的有关文件、文章、图表、索引、资料等。笔者在浏览和查阅工具时,发现其大多收有附录,这些附录的内容也是读书治学的重要工具,为此作了初步探索。本文试从四方面对其作粗浅的评论。

  • 标签: 工具书 大事记 内容丰富 大事年表 附录 专题性
  • 简介:《王祯农》是元代的一部重要农业专著,其中“蒜发”“笼”等常见的词语的意义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等辞书释义之不足。

  • 标签: 王祯农书 元代语言 山东方言
  • 简介:<正>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重印《贩偶记》.这是一部清代以来的著述总目,其作用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由孙殿起辑录。本书的特点:本书的著录,绝大部分是清一代的著述,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至抗战以前(约1935年)的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其中也有少数明代人的著作,则大多是《四库》所未收的;不是单刻本不录,可弥补“丛书子目索引”的欠缺;还具有纪录近代作家稿本、钞本的作用,如高邮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辛亥革命 古籍出版 续编 古代文化 抗战以前
  • 简介:《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游在《老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字。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两字音形无可通之理,“厶”实际是代表阙文或疑义的标识符号,“鑯以识之,非有音义”,功能类似于古书中常见的四角空围。明正统道藏存留了陶弘景整理《真诰》的很多古本旧貌,“厶”被用作阙文标识符号;传世敦煌写本卷子中“厶”的功能近似于“△”;元刻本《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中“厶”则作为分隔符。诸例共同说明,尽管“厶”具有文字属性,但在古书中常被用作标识符号,不能认为是“某”之古字。

  • 标签: 陆游 古今字 标识符号
  • 简介:论工具教材的结构体系潘树广高等学校开设工具使用法课程,是开展辞书用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编著的工具教材数以百计,对普及辞书及其他工具的知识起了重要作用。已有的工具教材体例多样,但就其内容要素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 标签: 中文工具书 结构体系 人物资料 书目信息 应用方法 工具书使用
  • 简介:<正>看了199O年第4期《辞书研究》中几篇关于辞书学的学科地位的文章后,有一个总的感觉,即这些文章都不能痛痛快快地说辞书学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一个学科。他们或认为狭义“辞书学”(即语文词典的编纂理论和工艺)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或认为传统词典是语言的一个分支,现代词典虽处于众多学科交叉之中,但仍然没有走出语言的大门,或认为辞书学要从语言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为时太早。

  • 标签: 语言学 辞书学 词典学 辞典学 语文词典 词汇学
  • 简介:1992年美国最佳参考工具选目董小英,董小玲美国每年度的最佳参考工具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参考与服务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该委员会的十几名成员均为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经验丰富的参考馆员和书目专家。选的目的除了协助中小型和大学图书馆购书外,还旨在推动出...

  • 标签: 参考工具书 博物馆 百科全书 手工艺人 莎士比亚 艾滋病
  • 简介:文章探讨了古文字工具编纂的方法,从四个角度讨论当代古文字工具编纂的得失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近二十年来古文字工具编纂的情况及类别,二是新古文字工具的编纂,三是新电子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影响,四是《古文字诂林》的后期开发工作建设。

  • 标签: 辞书 古文字 电子词典 古文字诂林
  • 简介:文化语言以语言文化功能为研究目标,由于语言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文化语言中,无论是音韵、文字、语法学、语义学、词汇、语言史学,还是一般语言和语言哲学,都获得了不同于这些学科本身的意义,即文化语言的意义。它们自身的规范研究在文化语言中都只是揭示语言的文化功能的手段,并在文化语言中得到了新的组合,当然修辞也是如此。

  • 标签: 文化语言学 修辞学 意义 文化功能 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哲学
  • 简介:皮尔斯符号是一门认知科学,也就是认知符号。当今流行的认知语言是认知符号的一个分支,是其基本理论的应用、具体化和发展,对语言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它秉承皮尔斯符号的哲学根源,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和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分析哲学
  • 简介:语用是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关于语用的定义,现在人们一直沿用莫利斯的说法,认为它是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关系的学科。不难看出,作为符号学分支的语用,把语言的研究范围从抽象结构扩大到语言的具体使用,它所关心的是流动着的语言,即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为不同的目的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

  • 标签: 语用学 修辞学 语言使用 简论 新兴学科 七十年代
  • 简介:<正>语言的实质问题是语境问题。现代修辞的基础是语境。但是至今语言学界对语境理论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王占馥同志为尝试建立语境所著的《语境导论》,于1993年8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侧重从语境的构成、语境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语境学 语境理论 交际言语 语言学 现代修辞学 1993年8月
  • 简介:广义的语言研究应该包含修辞,汉语语言研究必须以独立思考出发,认识语言在西方的来龙去脉,找出修辞与语言学分途的历史关键,最终理解修辞跟语言之间的关联。汉语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示我们:如何在悠久杰出的文化传统上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开拓未来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辩论术 修辞 先验性语法知识 逻辑与修辞的融合
  • 简介:vanDijk(1993)指出,话语分析应该"更加关注话语分析的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学者不应该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应该把这种关心体现在其研究中"。本文拟从互文性和再语境化的角度分析南海仲裁案"裁决"在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中菲政府文件上的一些谬误。分析表明"裁决"很难被视为一个法律文件,它更像一个政治裁决,充分反映了仲裁庭偏执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裁决 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 互文性 再语境化
  • 简介:由于工具编纂队伍庞大,工作流程上又多头并进,所以工具编纂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内容交叉重复问题。为了减少工具查重的工作量,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聚类的查重方法。试验表明,分层聚类算法可用于大型工具词条查重工作,它对工具编纂中解决词条交叉重复问题是有效的。

  • 标签: 文本聚类 特征词 交叉重复 工具书查重
  • 简介: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现象、符号共同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哲学符号的意义理论,就必须辨清它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可能重叠,意见却不一样的地方。要完成这个复杂任务,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解决。本文只是提示:如果我们返回皮尔斯提出的符号现象,就有可能找出一条独特的哲学符号意义理论之路。为此,本文不得不简明地分辨皮尔斯与胡塞尔在符号与意义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 标签: 意义 现象学 符号学 哲学符号学
  • 简介:皮尔斯首先且主要是一位逻辑学家,但其逻辑观念在思想成熟期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他最终相信,逻辑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应该等同于有关符号的本性或原理的形式研究,即符号。本文结合有关逻辑的历史和哲学,澄清了皮尔斯符号在什么意义上拓展了逻辑;并基于皮尔斯手稿文本,通过从根本上诉诸逻辑科学的历史使命,解释了皮尔斯为何要把逻辑拓展为符号

  • 标签: 逻辑范围 符号学 现代逻辑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