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继《唐诗鉴赏辞典》之后,同类型的书出得很多。但是,对于“鉴赏辞典”究竟是否属于辞典类工具书的问题,辞书学界见智见仁,意见至今不一。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实质上涉及到“辞典的本质属性和区别性特征”这一辞书学基本理论,颇有展开一番深入

  • 标签: 辞典 鉴赏 工具书 辞书学 本质属性 专科词典
  • 简介:视角,是指诗人观察、描写景物的视点①和方向、角度。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诗人在写作过程中,诗中的“景语矽是按一定的视角来“编码”的,那么,读者的理解和欣赏,也必须从同样的视角来“解码”,才能准确无误地获得信息。而这个“编码”——“解码”之间的信道,并不总是畅通无阻的。因为,写景的视角是千变万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会随视角的移动变换而呈现出千姿百态。“一切景语皆情语”。

  • 标签: 景语 唐诗 鉴赏 修辞 自然景物 写作过程
  • 简介:引言0.1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文学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语言学的目标无论多么复杂,归根结底足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探求人类如何利用语言形式在结构上的差异来传递相应的意义(这样的表述方式概括了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或者帮助研究者触及到语言形式的内在特征,或者有助于在形式的控制下把原先只是朦胧语感的意义用可识别的手段刻划出来。

  • 标签: 文学语言研究 方法论 语言形式 方法问题 语言运用 语言能力
  • 简介:这是一个不应有的疏忽。得力于对语言现象进行闸释的语文学,一种独特的哲学理论——阐释学(hermeneutics)长足发展;而时至闹释学风行世界的今日,语言学包括修辞学却对这门理解意义、解释意义的理论竟无暇顾及。

  • 标签: 阐释学 文学语言 语言现象 哲学理论 语文学 修辞学
  • 简介:<正>分别收新词新语新用法335和448条的《1991汉语新词语》《1992汉语新词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993),只有1992年本的“股票情绪”的用例注明是选自文学书刊的。像“对衫、休夫、会议明星、点子商品、换位思考、一家两制、导购大姐、官念”等文学味儿很浓的新词语的用例都引自一般报刊。可见得,虽然表示接吻的“啃”、

  • 标签: 汉语新词语 文学作品 用例 新词新语新用法 神宇 自我评估
  • 简介: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和先导、以能力训练为目标和归宿、以精选的课文为凭借和范例,来建立语文学科序列。语文基础知识的序列,应是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目标的实际应用语言的综合性的知识序列,而文章学知识可作为这一综合性知识序列的主要线索。

  • 标签: 语文学科 语文教学 能力训练 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
  • 简介:<正>唐诗,这颗诗史上的艺术明珠,人们都爱读它,都说它好。可是究竟好在哪里,要讲出一点道理,又往往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是许多古典诗歌爱好者的苦恼。前人对诗的艺术探讨,散见在大量诗话的论述中和各种选本的评注里,并且多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

  • 标签: 唐诗 辞典 鉴赏 赏析 辞书出版 古典诗歌
  • 简介:“五四”以后汉语组织形态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欧化。王力《中国语法理论》曾列举出汉语欧化的种种表现,如主语和系词的增加,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的词尾增多,关联词语、代词、并行结构、补足语的频繁运用,句子结构复杂化等等。

  • 标签: 汉语欧化 文学语言 句子结构 组织形态 “五四” 语法理论
  • 简介:自然、社会、心理形象是多维的存在,语言形象则是一维的、线性的。将多维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抽象转化为线性的语言形象,这是文学家的事业,而这种转化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向无声有形的书面语言流转化,一是向有声无形的口头语言流转化。因此,文学语言之“线性”是“双股”而非“单一”的。

  • 标签: 文学语言 语言形象 自然形象 心理形象 艺术抽象 书面语言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在各级学校各门学科当中,一直是改革较活跃,成果较丰富的一个领域。纵观几十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概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五六十年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比较侧重于某些具体环节的教学方法的改进,经验型的内容比较多。这个时期有关语文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又或多或少地带有经院式的特点,致使理论研究的结果不容易在实践中产生效益,教学经验的总结又难以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到了六十年代初期,这种“两张皮”的状况有了突破,出现了有关“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

  • 标签: 儿童语文 中国儿童 中美两国 三年级 词汇数量 国课
  • 简介:开拓思维卓立不群─—《新中国文学词典》评介郭俊奇偶见图书馆架上多了一部《新中国文学词典》,信手翻开,竟入了迷,不惜连续花费几天时间,将整部词典浏览了一遍。阅后所获良多,深觉这是一部极有学术个性的高品位词典。由潘旭澜先生主编的这部《新中国文学词典》(江...

  • 标签: 新中国文学 开拓思维 知青文学 词典 工具书 文学期刊
  • 简介:<正>80年代以来,修辞学著作层出不穷,学术性专著和普及性读物的数量都十分可观。彭嘉强先生新近出版的《文学语言艺术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10)则为人们提供了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又一成功范例。著名作家、修辞学家郑子瑜教授在为此书所作

  • 标签: 文学语言风格 耐读 郑子瑜 作家 学术性 普及性
  • 简介:本文淡淡古汉语修辞知识对读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功能和意义等问题。古代汉语的修辞格有数十种之多,但如概而言之不外乎比喻、引用、对偶、夸饰和委婉几个方面,比喻类里可以包含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兴”、“赋”等古代说法;引用类里可以包含有引经、稽古、用典和一些更为细微的分类如“引言”、“引事”、“引文”等等,另外语法学家常提到的所谓“互文”和“并提”大略也归入对偶当中,而所谓的“迂回”、“双关”、“谦词”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委婉方式的变化,我们不妨把它们看作是同类。

  • 标签: 古典文学作品 修辞知识 古汉语 读解 古代汉语 “并提”
  • 简介: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一般是以文体为单元来安排课文的(文言文除外),初中阶段就已要求学生知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不同分类了,高中则更进一步接触了通讯、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杂文等更为复杂的文体类别。

  • 标签: 中学语文教材 阅读教学 语体 初中阶段 报告文学 文言文
  • 简介:外语学习中的阅读焦虑感是与一般的外语学习焦虑感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一种特殊的焦虑情绪.本文通过对30名欧美和60名日韩留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汉语阅读焦虑感分布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 标签: 焦虑感 焦虑值
  • 简介:第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28日至7月3日在湖北荆门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湖北大学主办,荆门市政府、荆门市社联、荆门市外国语学校协办。南开大学向光忠教授、湖北大学舒怀教授共同主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文字学学者近80人与会。

  • 标签: 中国文字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荆门市 理论研究 文字理论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不同字表、词表对实际阅读材料覆盖率的考察,发现字、词覆盖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在词覆盖率的基础上提出的阅读识读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考察和计算发现,满意的阅读理解建立在0.95左右的识读率上。通过对不同词表所包含字数及其识读率的分析和比较得出,阅读者掌握的字词比达到1:7以上才能达到这样的识读水平。学习汉语时,掌握近3千汉字的同时,应该掌握2—3万个左右的汉语词语。

  • 标签: 阅读理解 覆盖率 识读率 字词比
  • 简介:<正>1998年5月30日至6月1日,由福建师大等单位组织承办,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联合举行了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和福建省修辞学会学术研讨会、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与会代表60余人。收到论文50多篇。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汪毅夫,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名誉会长陆稼样教授,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马重奇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焕辉、秘书处负责人李胜梅代表中国修辞学会等,均来信来电,祝贺会议胜利召开。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林大础先生主持,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会长、华东修辞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修辞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语言研究 国文 武夷山市 华东 学术研讨会